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史宴: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夠萬世一系?只因他們是遠古時代活化石

文史宴:日本天皇為什麼能夠萬世一系?只因他們是遠古時代活化石

文/陳路

該內容為騰訊獨家合作內容,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對於深受「湯武革命」觀念影響的中國人而言,「萬世一系」的日本天皇,歷來便是一個不可思議的存在。

早在北宋年間,宋太宗從遠道而來的日本僧人處聽聞日本君主乃萬世一系時,便向宰相感嘆到:「中國自唐以來天下分裂,五代之時王朝命脈尤為短促,而日本則世祚遐久,蓋古道也。」即便是今日,依舊有不少人屢屢發問,何以日本天皇能夠「萬世一系」。

實際上,無論是昔日的宋太宗,還是今日疑惑的國人,或許都並未意識到,日本之天皇,實乃與中國皇帝完全不同的存在。

巫王與英雄王

1

儘管在現代,人類社會的領導者有著各種類型。但在人類社會形成之處,其領袖無外乎擔負祭祀職能的宗教領袖與擔負軍事職能的軍事領袖兩種而已。

因為宗教與軍事這兩大內容,構成了原初人類社會活動最主要的構成部分。前者為生產活動與社會秩序提供組織形態,後者則是保護或擴充人類社會的主要途徑。故左傳有云:「國之大事,在祀與戎!」

而與這兩種職能相對應,便產生了宗教領袖與軍事領袖這兩種最初的人類社會領導者,也即是所謂的巫王與英雄王。

由於生產活動與社會秩序,是構築人類社會最為重要的內容,故而在最早的時期,作為生產活躍與社會秩序的組織者,承擔著宗教職能的巫王,很可能是一個人類社會唯一的領袖。因為在原始部落中,薩滿、巫師的社會地位,要遠遠高於戰士的社會地位。再勇猛的戰士,也要服從薩滿、巫師的命令。

如同古希臘德爾斐神諭所及維斯塔貞女所展示的那樣,薩滿、巫師的譜系傳承,往往具有極高的穩定性。除非受到外部強力的衝擊,否則極難輕易消逝。

年代久遠的德爾斐神諭所

實際上,在多神教盛行的古典世界,如德爾斐神諭所那樣,傳承幾百乃至上千年的神廟,可謂比比皆是。由此不難推知,與薩滿、巫師階層承擔著同樣職能的巫王,其傳承相比也是相當的穩定。

然而,隨著人類社會的演化,軍事領袖即英雄王的社會地位,開始不斷提升。這很可能是由於與其他人類社會的衝突,戰爭成為一件越發頻繁的事務。無論是維繫本群體的生存,開始擴張本群體的利益,軍事活動變得越來越重要。

最終,或者巫王自身也兼具軍事職能,成為類似埃及法老或者巴比倫國王那樣的神王。或者如同希臘、維京神話中所描述的那樣,軍事領袖成為統領英雄王,而巫王則退化為輔佐英雄王的祭司。

良渚墓葬同時有玉琮和玉斧的那位

顯然是巫王和英雄王的合體

無論是何種演化形態,伴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演化,或者說擴大。就理論上來說,純粹承擔宗教職能的巫王,無疑都將推出歷史舞台,為神王或英雄王取而代之。

而事實上,無論在古典時代的地中海世界,還是在同時期的東亞大陸。在那些已經發展出高度文明,規模龐大的人類社會中,皆難以尋覽到純粹承擔宗教職能的巫王蹤跡。

但是,由於各種因素的作用,人類社會的演化途徑永遠是難以捉摸的。在軸心時代消逝數百年,無論是地中海世界還是東亞大陸都已脫離巫術盛行的神文時代之後。在一個近乎與世隔絕的偏遠島嶼上,竟然會出現一位幾乎只可能存在於史前時代的巫王。這便是當時被稱為大王的日本天皇。

作為巫王的天皇

2

由於缺乏可靠的文字記載,無論是天皇還是大和政權的誕生過程,依舊尚處於迷霧之中。

僅從律令制時代所編纂的史書中,關於天皇繼位儀式的相關記載來看。在數位天皇的繼位儀式中,新天皇將以新任或再任等形式,對諸豪族所擔任的職位進行再次確認。氏族的代表們則在儀式上追溯氏名的由來,並對新天皇的繼位進行祝福,以此向天皇宣誓效忠。

通過這一系列儀式,新天皇將與諸豪族之間重新締結新的主從關係。故而,在大和政權初創階段,當時尚被稱為大王的天皇,很可能是諸氏族推舉出來的領袖。

關於諸氏族何以推舉天皇為他們的領袖,並將其世系固定化,目前的推斷尚不可靠。比較明確的是,與其他多神教時代的其他神話不同,由《古世記》與《日本書紀》所組成的記紀神話所塑造的天皇形象,其戰士、英雄的性格並不突出。絕大部分天皇甚至根本沒有任何英雄性格。

而目前保持下來的《風土記》中所記載的天皇,並非通過軍事手段,而主要是通過賜予名字,也即是言靈這一方式,來確立其對各地的統治權。換言之,《風土記》中的天皇,有著極其明顯的巫術色彩。

實際上,儘管律令制時代的日本,參照了中國的政治制度,然而與中國皇帝不同,對天皇而言,「祭祀」的重要性,要遠遠大於對民眾的治理,而軍事活動,更幾乎完全不在其考慮範圍之類。

其具體表現在,除了仿造中國行政機構所設立的太政官系統之外,日本人又增設了一套承擔宗教職能神邸官系統,並將之至於與太政官系統相同的地位。

日本神官今天依然活躍在生活中

在實際的制度運作中,宗教職能甚至於要高於行政職能。因為在一年之中,天皇需要去主持各種各樣的祭祀活動。有的祭祀活動甚至要求天皇進行長達三個月,與外界完全隔離的齋戒。

對當時的天皇而言,祭祀與政治實際上是一回事,其發音皆為(まつりごと),為了能夠從事這些まつりごと,歷代天皇甚至經常將大部分的行政事務,委託給其親族。

故而在大和政權時代,天皇的妻子、皇子、岳父等親族,便經常代天皇理政。到了平安時代,甚至於出現了極為制度化的攝關政治。

不難看出,儘管律令制時代的日本,參照中國的政治制度,確立律令制。但是就本質而言,天皇卻與中國皇帝有著根本性不同。不僅將祭祀活動放在首位,為了確保祭祀活動,還經常將行政事務進行切割。

其「國之大事」,也唯祭祀而已,完全看不到「戎」的存在。不僅如此,這些祭祀活動及《記紀神話》對天皇形象的塑造,都透露著極其濃厚的巫術色彩。

故而,天皇不僅不同於中國皇帝,甚至也不同於亞洲大陸的其他君主。可謂是以為幾乎只可能存在於史前原始部族的巫王。

天皇的宗教色彩極為濃厚

有一位友人曾經給筆者說過,巫王的存在本身並不奇怪,奇怪的是,日本這樣一個高度發達,且規模龐大的現代文明,竟然保留了一位巫王。實在是一件極其不可思議的事情。

當然,並非所有的天皇,都滿足於扮演巫王的角色。縱觀日本歷史,至少有數位天皇試圖打破傳統的束縛,成為唯我獨尊的中國式皇帝。

欲成為皇帝的天皇們

3

如果《記紀神話》中的記載可信,那麼最早試圖建立絕對王權的天皇,當屬在世時被稱為獲加多支鹵大王的雄略天皇。

這位天皇在為王子時,便誅殺了數名兄弟,擊滅諸氏族中最大者葛城氏。在以血腥的手段奪取皇位之後,強化王權對諸氏族的控制。對內平定吉備氏、大伴氏等強力氏族的反叛,重用渡來人氏族(大司馬按:渡來人即從朝鮮半島和大陸東渡到日本的人)。對外則屢屢出兵朝鮮半島,經營任那地區。

然而,這位建下文治武功,按照中國歷史的標準堪稱明君的雄主,卻似乎並不討日本人的喜歡。不僅在世時便被罵為財狼一般的惡人,甚至在後世編纂的《日本書紀》中,也將之稱為「大惡天皇」。

其所生育的皇子,不是未生育男丁,便是因「叛亂」而被活活燒死。致使其世系在其死後不久便宣告斷絕。而被諸氏族推舉出來繼承天皇之位者,又恰恰是其誅殺的皇子後人。

在隨後的歷史中,那些如同雄略天皇一樣,試圖建立絕對王權的天皇,大多皆與雄略天皇一樣命運不濟。

誅殺蘇我一族的天智天皇死後不久,被其一直防備、忌憚的天武天皇,便篡奪了其子大友人皇子的皇位。而編纂《記紀神話》,創立律令制的天武天皇,其世系四代而終。而與雄略天皇一樣,繼承因天武天皇世系斷絕而空出的皇位者,恰恰是天武天皇所篡奪的天智天皇世系。

遷都平安京,徹底馴服大和王權諸氏族的桓武天皇。在逼死其皇太弟早良親王后,一生都活在怨靈作祟的陰影下。同樣為怨靈折磨的天皇,還有大肆擴張皇權,被視為王朝國家建立者的宇多天皇。

這些雄主所進行的強化皇權的嘗試,也如他們一樣命運不佳。

以暴力上位,打壓諸氏族的雄略天皇死後,一連數任天皇藉由氏族首領推舉上位。天智天皇在世時所推行的打壓豪族政策,則激起各地豪族的反彈。在這些豪族的支持下,天武天皇順利篡位了皇位。天武天皇費勁心機引入的律令制,很快便成為一紙空文。由桓武天皇開始,連續數代的強化皇權政策,先是引發連綿不斷的怨靈作祟,後則是引發寺社僧侶的不斷嗷訴。甚至連收編地方豪強,強化武裝維穩力量的嘗試,也導致朝廷徹底喪失軍事警察權。

另一方面,並非所有的天皇都如同這些雄主一樣精力充沛。皇權的擴張對大多數天皇而言,只是使其需要履行的職責越發繁重。在這種情況下,便如前文所提及的那樣。大多數天皇都選擇將行政事務委託給自己的親族,而確保自身對祭祀活動的控制權。由此便催生出制度化的攝關政治。

在攝關政治時期,理論上,天皇同時在祭祀活動與行政活動上擁有絕對權威。然而實際運作中。藤原氏卻以外戚的身份,成為天皇所擁有的行政權力的代行者。從而實際上形成一種二頭政治體系,天皇與藤原氏分別成為祭祀權與行政權的實際主導者。

雖然對大部分天皇而言,這種政治安排都極為合理。然而對於一些雄才大略,試圖大權獨攬的天皇而言,二頭政治體系是難以接受的。故而,如白河法皇與後白河法皇這樣的雄主,便通過開創院政,來打破攝關政治的割據。

攝關政治時代的公卿服飾

但是,這種做法雖然導致了藤原攝關家的失勢,卻並未改變二頭政治的實際格局。因為,被稱為治天之君的法皇、上皇,實際上是退位之後,以天皇家家長的身份,代天皇理政。換言之,天皇本身的祭祀職能不變,只是行政權由外戚藤原氏哪裡,轉移到法皇、上皇所開創的院廳處而已。

不僅如此,一方面,為應對因推進中央集權,而在各地激發的民變、寺社嗷訴;另一方面這是由院政取代攝關政治而引發的政治動蕩,都使得自身缺乏軍事力量的朝廷及中央權門,皆不得不倚重地方豪強所提供的武裝力量。最終導致朝廷不得不將本由其持有的軍事警察權,移交給以源賴朝與關東武士所開創的幕府所代表的武家勢力。

武家政治的開創者源賴朝

而擁有了軍事警察權的武家,並未將自身僅僅局限於朝廷所賦予的重犯檢斷及衛戍職能,還不斷蠶食各地國司與院廳所持有的行政權。最終,從最後一位夢想成為中國式皇帝的天皇哪裡,徹底奪取了理論上由天皇所持有的行政權。

天皇與將軍

4

最後一位夢想成為中國式皇帝的天皇,是公元1318年繼位的後醍醐天皇。

這位天皇為了復興天皇的權威,積極策劃反幕府的陰謀。雖然屢屢受挫,但最終將各地反北條的勢力聯合在一起。滅亡北條氏,推翻了鎌倉幕府的統治。

在獲取推翻幕府這個巨大的成就之後,這位痴迷於中國歷史的天皇改元建武,推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權政策,夢想效仿中國皇帝,攬盡天下大權,確立中國式的中央集權體制。這便是有名的「建武新政」。

想當中式皇帝的後醍醐天皇

然而,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各地豪強、寺社,之所以團結在他周圍,推翻北條氏的統治。並非因為這些人多麼忠於天皇,而在於這些人皆極為反感北條氏所推行的集權手段。連北條氏的集權都無法忍受的人,自然更不可能接受一個新的集權者。

後醍醐天皇的「建武新政」,僅僅持續了三年。便激發了關東武士的反叛。後醍醐天皇不僅本人被囚禁,其一度寄予厚望的三位皇子,也先後命喪足利氏之手。

雖然其最後逃脫足利氏的軟禁,在楠木氏、北畠氏、菊池氏等忠於其的武家或武家化的公家的支持下,建立南朝政權,在南近畿與九州維持勢力。但是其建立中國式皇帝制度的夢想,早已煙消雲散。

實際上,即便是那些支持他的武家勢力。與其說是支撐他的皇帝夢,不如說是出於本家利益的考慮。如南朝最後的柱石菊池氏,儘管一直到最後也保持了對吉野小朝廷的忠誠。但是相較於支持南朝政權建立天皇專制而言,菊池氏無疑更在意維持其在九州的勢力。

實際上,後醍醐天皇去世之後,其後繼者們都意識到不能再推行強化皇權的政策,而必須完全放權給支持他們的武士。比如那位上書洪武皇帝朱元璋,揚言不懼明朝天兵的征西將軍宮懷良親王,便從未試圖,實際上也沒有能力達成對菊池氏的完全控制。

有趣的是,儘管這場幕府與天皇之間的最後爭鬥極為慘烈。不僅後醍醐天皇的三位皇子被殺,甚至幕府方的武士,也完全不將天皇放在眼中,出現可以以泥塑木偶取而代之的說法。然而,足利尊氏最終依舊沒有徹底廢掉天皇。

當然,並非沒有打皇位的主意的人。足利尊氏的孫子,那位在《聰明的一休》中出盡洋相的將軍足利義滿,堪稱日本的曹丕、司馬炎。是從古至今,唯一一位被認為確有篡位之心的人。

這位日本的司馬炎,承父祖之餘烈,降服南朝,統一日本後。不僅以日本統治者的名義與明朝展開外交活動,獲得日本國王的封號。而且還意圖使自己的兒子足利義嗣成為皇太子。在這樣,在義嗣最終成為天皇后,他便能夠作為治天之君君臨天下。

然而,如同過去那些試圖大權獨攬的天皇一樣,足利義滿也難逃人亡政息的下場。

在足利義滿其去世後,主持幕府事務的管領斯波義將辭退了皇室贈予足利義滿的「鹿苑太上天皇」稱號。而差點稱為皇太子的足利義嗣,也在隨後不久被繼承將軍之位的兄長足利義持所派出的刺客殺害。就此,足利義滿的篡位計劃也就煙消雲散。

這是日本天皇製成立上千年以來,唯一被世人明確認為存在過的,非天皇世系試圖篡奪皇位的事件。然而,近年來,日本學界對足利義滿篡位說的批判層出不窮,越來越多的學者都認為足利義滿實際上並沒有篡位之心。

然而,無論足利義滿是否有篡位之心。可以明確的是,自幕府制度確立以來,即便幕府經常不將天皇放在眼裡,甚至出現過囚禁、放逐天皇、殺害皇子的事例。但是從未出現過試圖取其而代之的嘗試,即便是有,也僅僅只有一例而已。

足利義滿經營的北山

後改名鹿苑寺,亦稱金閣寺

針對此種現象,有一個解釋是,天皇的巫王身份,不僅使其世系具有一種天然的神聖性,而且其所承擔的社會職能,也具有高度的不可替代性,從而使其即便是在喪失了行政權之後,依舊能夠保住皇位與世系的傳承。不過,除了神聖性與職能的不可替代性之外,對天皇而言,更有力的保障,或許來自現實政治結構的束縛。

前文曾提及過,幕府最初不過是朝廷所持有的軍事警察權的代行機構。換言之,幕府最初的合法性,源於朝廷所授予的軍事警察權。即便是幕府日後反客為主,篡奪了朝廷的行政權,但就合法性問題而已,他並未尋找到其他的替代品。

而另一方面,無論幕府的統治者有怎樣的個人魅力與才能,對於手下的控制力如何強。合議制始終是最為主要的政治形態。

所謂合議制,是指由組成共同體的社會單元的代表者,組成合議機構,來決定共同體的日常運作。在鎌倉幕府的權力中樞,為發源於十三人合議制的評定眾。而室町幕府延續了鎌倉幕府所創立的合議制,被後世稱為守護大名的合議制聯立政權。至於江戶幕府的權力中樞,則是由老中與奉行所組成的評定所。

儘管就將軍個人而言,不會放過任何擴大其權力的機會。但是作為幕府權力中樞的合議機構,總會去制衡將軍的這種努力。也即是說,幕府將軍或是處於弱勢,或者在強化個人權力的過程中,受到來自合議機構的種種制衡。

在這種政治形態下,取天皇而代之的事情,自然是無從談起。即便是將軍如同足利義滿那樣有此類意圖,如斯波義將那樣的重臣代表,也會以各種方式予以抵制。

結論

5

簡而言之,一方面,天皇具有極為罕見的巫王性質,故而其存在本身,便具有一種神聖性,使其世系傳承能夠獲得一種極大的穩定性。

而另一方面,由於在日本政治的演化過程中,行政權與軍事警察權都被先後從天皇的職能中切割出去。對那些謀求權力的人而言,這使得天皇的職能不再具有多少吸引力。與其去當一個沒有實權又要負責繁重宗教事務的巫王,還不如作為一個有實權的關白或將軍更為實在。

而最後,以合議製為主的日本政治傳統,使得任何政治實體的權力結構,都處於一種相互制衡的穩定狀態。從而使得個人篡奪皇位的野心,也在實際上成為不可能。

歡迎關注文史宴

專業之中最通俗,通俗之中最專業

熟悉歷史陌生化,陌生歷史普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宴 的精彩文章:

文史宴:這裡是中國最古老的古都,把中國文明史前推了幾百年
文史宴:二人轉的故鄉,竟是你未曾聽過的兩大王朝的龍興之地

TAG:文史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