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君王落魄時他割股獻食,王者歸來後,他竟被活活燒死,卻名揚千年

君王落魄時他割股獻食,王者歸來後,他竟被活活燒死,卻名揚千年

天子落難時,他不惜割股充饑,苦盡甘來後他卻隱居深山,天子:放火燒山

眾所周知,在中國歷史上「忠臣良將」自古以來就是世人們爭相傳頌的對象,什麼是忠臣呢?顧名思義就是與奸臣、貳臣相對的一類人,他們是那種「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忠於君主,服務於百姓的官吏,當然不同的時代對忠臣的具體定義也有不同,但都是大同小異。

今天,就來說一位中國歷史上比較有名的忠臣,他曾跟隨天子流浪,在蹉跎困厄之際,割下自己大腿上的肉給天子進食,一路患難與共、不離不棄。然而,功成名就之後,天子論功行賞之時,卻忽略了他的功勞,此人一氣之下選擇了隱居深山。

後來,天子忽然想起了自己的這位「割股進食」的忠臣,在得知他隱居深山之後,為了逼迫此人出山,天子下令:放火燒山。可是,這位忠臣最終也沒有出來,而是和自己的母親選擇了抱在一棵柳樹上被活活燒死了,還為此誕生了一段佳話、一個節日。

此人不是別人,正是春秋戰國時期的名人介子推,而這位天子也是春秋戰國時期赫赫有名的五霸之一——晉文公重耳。

公元前656年,晉獻公受到寵妃驪姬的蠱惑,殺掉了自己的太子申生,公子重耳害怕受到株連,就開啟了流亡的生活,隨行之人賢士頗多,主要人物有狐偃、趙衰、司空季子和介子推等人。

據史料《韓詩外傳》記載,當公子重耳在逃亡的路上,途徑衛國的時候,一個叫做「頭須」的隨從不甘受苦,在離開之際偷走了公子重耳的所有資糧。天生的王孫貴胄,吃糠咽菜已經是極其難以下肚了,如今連粗糧都沒有,自然飢餓難忍。

曾嘗試著向路沿路的農民乞食,卻被農民拿「泥土」戲弄了一番,到了後來公子重耳實在是難以為繼了,餓的都要昏死過去了,手下大臣縱使萬分焦急也是無可奈何。就在眾人一片慌亂之際,大臣介子推卻端來了一碗熱氣騰騰的肉粥。

公子重耳二話沒說就吃了幾大碗,然而卻沒有人注意到介子推腿上的傷疤,其實這肉粥就是介子推割掉自己大腿上的肉做成的,介子推對公子重耳的「赤膽忠心」可見一斑。

公子重耳在得知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之後,大為感動道:「若有朝一日,我能稱王天下,必定要好好報答介子推」。

公元前637年,公子重耳受到了秦穆公的資助,成功返回晉國,史稱「晉文公」,晉文公重耳王者歸來之後,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那些曾經與自己共患難、不離不棄的大臣都一一得到了應有的封賞。可是晉文公重耳卻遺漏了一個重要的人物——介子推。

介子推認為,忠君之情發乎自然,實在沒有必要索取君王的獎賞,出於對功名利祿的淡泊之心,介子推隨即帶著自己的老母親兩個人一起隱居深山,成為了一名不食君祿的隱士,並發誓此生此世永不下山。

介子推在離開的時候還寫了一首詩:「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死於中野!」當時介子推的鄰居解張為其鳴不平,於是在夜裡的時候,將介子推的這首詩寫成書信掛在了城門之上。

當晉文公重耳看到了這封信之後,才恍然大悟,原來自己忽略了一位真正的「忠臣」,隨即在全國開始尋找介子推入宮受封。最後得知介子推已經隱居了深山,於是晉文公便親自帶領文武百官前往綿山尋訪,卻只見綿山前後蜿蜒數十里,山上重巒疊嶂,谷深林密,根本無法搜尋。

情急無奈之下,晉文公重耳聽信小人讒言,隨即下令:放火燒山,重耳認為三面燒山,介子推必然會下山,這樣就可以見到自己的救命恩人了。然而,不成想這場無情的大火整整持續了3天3夜才停止,可是連介子推的影子也沒有見到。

大火燒盡了之後,公子重耳派人上山搜救,最後在一棵枯樹之下發現了介子推母子的屍骨,晉文公當即悲痛萬分,抱著介子推的屍骨號啕大哭,卻在介子推身後的柳樹洞里發現了一手血詩:「割肉奉君盡丹心,但願主公常清明;柳下做鬼終不見,強似伴君作諫臣!」

介子推的這首詩也成了千古絕響,晉文公重耳為何紀念介子推的功勞,下令在那個月不允許生明火,流傳至今就成為了我們家喻戶曉的「寒食節」。

千百年之後,介子推的這種精神被有些人評價為「愚忠」,其實我們在看待一個歷史人物的時候,應該站在歷史唯物主義角度去評判,在那個時代介子推是「忠臣」,忠君愛國的賢士,理應流傳千年受萬世景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穿越歷史的迷霧 的精彩文章:

西遊觀音身邊的龍女是何來歷?為何能秒殺孫悟空,原來背景不簡單
孫悟空最恨的三個妖怪,個個讓他丟面子,有個還讓如來也吃了虧

TAG:穿越歷史的迷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