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美國醫學會提出10條健康建議

美國醫學會提出10條健康建議

美國醫學會(AMA)提出了10條健康建議,來幫助人們在2019年對健康做出最有影響力、最持久的改善。

美國醫學協會主席Barbara L. McAneny博士說:「現在是我們每個人考慮個人目標的最佳時機,也是我們在未來一年做出積極健康選擇的最佳時機。我們鼓勵每個人優先考慮自己的長期健康,現在即使是做一些小小的改變,也會對改善健康有持久的影響。」

01 積極鍛煉身體

研究報告顯示,我國18歲以上居民中有83.8%的人從不參加鍛煉。缺乏體育鍛煉人群,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痴呆症和癌症等風險更高。

建 議

成年人應該每周至少做150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或者每周做75分鐘劇烈強度的運動。

運動也要注意「搭配」:有氧運動以每周3~5次為宜,如步行、慢跑、騎車、游泳等;力量練習以每周3次或隔天一次為宜,如俯卧撐、仰卧起坐等;柔韌練習可以每天都做。

02 知曉並控制好血壓

按我國現行標準,血壓超過140/90毫米汞柱為高血壓。調查顯示,我國成人高血壓患病率為23.2%,患病人數達2.45億。也就是說,每4個成人中就有1人患高血壓。

建 議

了解你的血壓,並採取必要的措施來控制你的高血壓。這樣做可以降低心臟病發作或中風的風險。

對於一些高血壓患者來說,如果在高血壓早期對不良生活方式進行干預,通過限制鈉鹽攝入、控制飲酒、多運動、減輕體重、保持心理平衡、緩解心理工作壓力,那麼血壓也可能恢復到正常數值,甚至可以停止服用降壓藥。但如果早期干預治療不能使血壓下降到正常水平,就需要及時用藥。

03 了解你患2型糖尿病的風險

有許多糖尿病患者在患病幾年,甚至十幾年後才察覺自己患有糖尿病,全球有幾百萬人伴隨著未確診的糖尿病生活。而未受控制的糖尿病會增加我們患心臟病的風險,縮短壽命10年至15年。去醫院做一次血糖測試,或者先自檢一下,看您的風險係數。你現在採取的措施將有助於預防或延緩2型糖尿病的發病。

現在拿起筆做一個小小的測試,

就能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的幾率有多大

建 議

注重飲食結構的調整,減少高脂肪、高熱量飲食攝入,同時加強運動鍛煉,控制好體重,有益於降低糖尿病發病率。

04 少吃加工食品

經常吃加工、煙熏、燒烤類肉食,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食物中的亞硝酸鹽、硝酸鹽及其醯胺都是致癌前體物,其中硝酸鹽和亞硝酸鹽主要來源於鹹肉、香腸、火腿、肉類罐頭等肉製品。

另外,高鹽和鹽腌食物也是胃癌發生的危險因素。吃的鹽越多,患胃癌的危險越大。

建 議

減少加工食品的攝入,尤其是那些添加了過多鈉和糖的食品——也要減少你對含糖飲料的消費,代之以多喝水。

05 感冒不要亂吃藥

有些人感冒了自己亂吃藥,多種藥物一起用,殊不知這些葯中容易含有同一種成分,假如某一成分劑量過大,會對人體造成損害。如許多治療感冒的藥物中都含有撲熱息痛,重複用藥可能會導致撲熱息痛用量過大造成肝損害。

抗生素耐葯是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建 議

感冒後注意休息,保證睡眠,適當多喝水。感冒後3~4天癥狀沒有好轉,應及時到醫院就診。不建議感冒後自行用藥,最好諮詢醫生。

06 限制飲酒,最好不喝!

全球疾病負擔研究組研究發現:喝酒不能帶來任何健康收益,適量飲酒有益的說法,根本就不存在!而且,飲酒是全世界範圍內導致中青年男性(15~49歲)死亡的頭號兇手!

建 議

用數據計算,喝多少酒對健康的威脅最低時,結果也是:0!不喝酒,才對健康最好!

07 一定要戒煙

發表在《柳葉刀》的一項研究中,牛津大學、中國醫學科學院和中國疾病控制中心的研究人員發現,除非大規模戒煙,否則1/3的中國年輕男性最終將死於吸煙。

研究結果表明,中國每年因吸煙死亡的人數到2010年已經達到了100萬,大部分是男性。

建 議

愛護家人,自己戒煙,或者宣布家裡和汽車裡不準吸煙,以避免暴露在二手煙環境中。

戒煙最難熬的是煙癮發作,剛發作那5分鐘,只要撐過去,煙癮就會慢慢消失。煙癮發作時做兩個深呼吸,然後做一些其他事情來轉移注意力,比如聽音樂。出去走幾分鐘也很有效。

08 嚴格管理止痛藥

不少人身上疼痛了,總是自行服用止痛藥,這樣十分危險。盲目使用止痛藥極有可能延誤病情。此外,不同止痛藥在藥效、藥性、用法用量、不良反應等方面各有特點,要在醫生指導下使用。

建 議

疼痛藥物是個人用藥,如果你正在服用阿片類處方葯,請遵醫囑,安全儲存它們以防止轉移或誤用,並妥善處置剩餘的藥物。

09 了解並按時接種疫苗

接種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措施。全球衛生大會決議決定自1974年始實施免疫規劃以來,天花、脊灰、乙肝、麻疹等的有效控制,疫苗功不可沒。

建 議

確保你的家人能及時注射並確保疫苗是最最新的——這包括為每個6個月大或更大的人接種年度流感疫苗。

冬天注射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是老人的救命符。

10 掌控壓力,保持精神健康

「壓力」是一種提醒我們潛在威脅的情緒訊號,壓力的產生意味著我們缺乏了生活的平衡。《應用心理學雜誌》2012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在過去25年,人們的壓力水平增加了20%,這說明越來越多的人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壓力。

建 議

良好的飲食和日常鍛煉是保持和改善精神健康的關鍵因素,但當你感到壓力大,需要幫助的時候,不要遲疑向朋友、心理醫生或精神健康專家尋求幫助。

本文來源:經邵逸夫醫院綜合整理自AMA官網、健康時報、科普中國

轉自:好醫術心學院

關注消化,我們有很多乾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消化界 的精彩文章:

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藥物應用中的藥物相互作用管理專家共識
副神經節瘤

TAG:消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