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肝病的艾灸方法

肝病的艾灸方法

導語:《馬氏溫灸法》是天津名老中醫馬少群先生自創的一套溫灸法。由於馬氏溫灸法可一次同時灸數個穴位,施救過程中勿須手持,固定於穴位之上,坐卧均可治療,溫灸時還可走動,溫灸時間也可自行調整,安全方便,容易讓人接受。今天,節選《馬氏溫灸法》里關元溫灸治療肝病的經驗和案例,以供大家交流和借鑒。

經過多年的探索研究,馬氏總結出了一套多組穴位配合長期循環灸的方法治療各種肝病,包括各種肝炎、脂肪肝、肝硬化、肝功能異常以及中醫辨證為肝氣旺盛等。

在診治時,如果患者的病症沒有兼症、急症,則利用常規灸穴配穴組合,多日循環灸。

灸治肝病的常規配穴有 9組 ,每天灸治 1組 穴位,9天後循環往複灸,且每天灸完本日穴位組後再灸神闕或者關元30分鐘,以利於培補元氣並引火歸源。

肝病的艾灸方法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9天循環灸

第1日:中脘、足三里;

第2日:期門、太沖;第3日:下脘、氣海、天樞;第4日:肝俞 、章門;第5日:乳根、氣沖;第6日:膈俞、膻中、巨闕;第7日:脾俞、三陰交;第8日:胃俞 、不容;第9日:腎俞 、照海。

注意事項

1、每次灸穴不宜多

在治療各種肝病的灸法中,馬氏雖然主張多組穴位配合長期循環往複灸,但馬氏主張每天灸治的穴位不宜多,按穴名來定(1個穴名算1個穴),每次灸治穴位不超過 4個 ,這樣功效專一;艾火易行,防止灸量過大。

2、 重小火恆灸

馬氏認為,治療慢性肝病貴在堅持,不急躁,欲速則不達。肝病患者多病程長,出現虛實夾雜癥狀,呈本虛標實的身體狀態,因此常伴有經絡不通、氣血不行的病理改變。

所以,馬氏主張在治療各種慢性肝病之初先小通、小補,也就是初灸時灸量不宜大,灸療時間不宜長,否則病體不受,易出現口乾、咽痛、頭暈、不思飲食等虛不受補癥狀。

同時,馬氏認為灸治肝病的療程要足,少則二三個月、半年,甚至更長時間地灸下去。

有些肝病,灸後癥狀消失,但病疾並未根治,仍要堅持灸療。對於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病症消失後,應再堅持灸半年時間以鞏固療效。

3、灸且重通

馬氏在灸治肝病過程中注重通利腑氣和通調水道。馬氏認為,「對於各種慢性病,因病久臟腑傳化,一 般均會導致腑氣的獃滯。

灸治過程中必先通腑氣,使腸胃的吸收、排泄功能趨於正常,則機體氣血生化有源,體內的瘀滯及病理產物易於化解、排出,各種病症均能隨之而好轉」。因此,對於明顯大便不通者,先通利大便,灸承山和左大橫,以大便通為度。

另外,馬氏認為,灸治過程中還應先通調水道,對於肝硬化引起的腹水或者全身浮腫者,應配合灸利水穴。

因此,在病人有腹水、小便不利或水腫兼症的情況下,加灸利水穴組如水分、水道和關元、曲骨、三陰交等,以小便通利和水腫消退後再常規灸治各種主病。

臨床病案

患者,男,於 1973年 7月 22日以「腹脹 、腹水、浮腫」就診 。患肝硬化腹水,曾在當地醫院住院治療(具體不詳),未效。

刻診:腹脹,納差,易疲勞,下肢浮腫,有腹水,肝臟變大變硬,左腿麻木。

行溫灸治療法,按肝病常規灸法自灸。灸20天後 ,食慾好轉,體力有所恢復,腸鳴多,每日矢氣 20~30次,下肢腫及腹水消退許多,肝臟已觸摸不到。

灸 2個 月後下肢腫及腹水消退,左腿麻木消失,精神、體質均轉佳,只是在面部及身體兩側出一些如小米粒大的疹子,覺癢,數日後自行消退。灸至 3個月 ,病癒。

結語

馬氏在溫灸治療肝病中重視人體整體功能的調整,同時培補人體元氣和調整脾胃功能,並且他採用獨特整體配穴循環灸法,在灸治過程中堅持小火長期灸。

其治療肝病的機制與艾灸可以調整人體免疫功能的功效是分不開的。

從文獻記載可以看出,艾灸在調補人體免疫功能方面具有雙相性,也是這種雙相調節作用維持了人體陰陽的動態平衡。機體免疫功能正常了,陰陽處在平衡狀態,各種疾病也隨之向愈。因此,艾灸治療肝病的臨床效果也彰顯出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膝關節腫痛的針灸療法
從五運六氣辨治心移熱小腸案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