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生前想要一副極盡奢華的棺材,死後她的棺材竟然成了這副德行

慈禧生前想要一副極盡奢華的棺材,死後她的棺材竟然成了這副德行

中國古代的歷史上,歷代皇帝們十分看重兩樣東西:一是、生前的宮殿;二是、死後的陵寢。

因為,它們都象徵著至高無上的皇權,生前在這裡振長策而於宇內,死後,也要在這裡庇護子孫享萬代。所以,無論宮殿還是陵寢,氣派自然是必不可少的,還要符合天時地利,否則,會影響龍脈。多數皇帝再生前就勞民傷財,挑選好自己的陵墓修建位置,然後,大興土木。

不過,后妃們可就沒那麼幸運了,她們只能隨著丈夫葬在妃陵里,甚至,皇后、太后也要隨著自己的丈夫安葬。不過,事在人為,規矩是死的但人是活的。這不,歷史上就有這樣一個女人,她可以左右自己安葬的位置,並且,從選址到陪葬都極盡奢華。

在中國的很長一段歷史中,她雖然沒有皇帝之名,卻有著皇帝之實。有一個傳說,葉赫部首領布揚古,在其臨死前就曾對天發誓:「我葉赫那拉氏部落就算只剩下最後一個女人,也要滅了建州女真。」這句傳言似乎真的應驗了,她就是慈禧太后,這個被人們罵了上百年的女人。

話說,慈禧生前選擇葬在了河北唐山的定東陵,死後,她也如願以償的葬在了這裡。

為了慈禧的陪葬品,大臣們可謂是費盡了心思,珠寶玉器、稀世珍品全數進貢。至於玩物器皿自然更是不必說,都是盡天下能工巧匠之極的東西。但是,有一樣東西比這些東西都要緊,那就是——棺材。慈禧太后的玉體要長眠於此,所以,棺材自然不能大意。

當時選擇的是金絲楠木,這東西不是什麼稀罕物件,但卻是皇家獨有的。平常的王公大臣,若非享受殊榮,否則,誰家也不敢擅用。慈禧太后棺槨的製作,可是一頂一的大事,甚至有記載,慈禧太后的棺槨製作可是她的心腹大太監李蓮英盯著完工的。

李蓮英親自去雲南挑選楠木,在運輸過程中小心謹慎唯恐出了半點差池。回宮之後,他更是盯著工匠一寸一寸地打造,還要在上面刻上「往生咒」,並且,用金子填充。就連棺材上的漆,都是從秦嶺運來的百年漆樹的老漆,結合了無數道工序,一層又一層地塗了四十九層。

甚至,用來描邊的筆都是鼠毫,每一寸都要做到完美無瑕... ...

慈禧活著的時候愛花錢,死了也要燒銀子。這口棺材花了十幾萬兩的雪花銀,出殯時候的花費更是高達百萬兩。有記載,慈禧出殯當天,7920人抬棺材,五天走了120公里才下葬。不過,如今慈禧的棺木上已經不是什麼純正的金色了,而是夾雜著紅色的金。

這可是慈禧太后的棺材,那麼,怎麼可能存在「掉漆」這種「豆腐渣工程」呢?

其實,這也是有原因的。慈禧太后一生窮奢極欲,享盡了人間富貴,死後,更是帶了無數奇珍異寶進棺材,這事天下皆知。既然有寶,就有盜寶人。話說,慈禧生前建造陵墓時,為了防止建築工人泄露機密,所以,給她修建地宮的人都是啞巴。

我們都知道大名鼎鼎的孫殿英,他出名的最大原因,就是他挖掘了慈禧和乾隆的陵墓。當時,作為國民黨的將軍,孫殿英的軍隊就駐紮在清東陵附近。於是,他就動了別的心思,借著軍事演習的借口,發掘了乾隆的裕陵和慈禧的定陵。

要說這孫殿英也真是夠天誅地滅的,拿走慈禧陵墓的寶貝也就算了,連人家那條值錢的褲子都給順走了。甚至,還為了拿走慈禧口中的夜明珠,劃傷了慈禧的嘴巴。可以說,孫殿英盜寶可謂是極盡搜羅。但這事兒沒過幾天就被捅了出來,孫殿英盜竊寶物再也不是什麼秘密了。

這一下,可氣壞了當時雖沒有皇帝之實卻還背著皇帝之名的溥儀。但是,皇陵被孫殿英整成了這副光景,也要有人修繕啊。最終,修繕皇陵的任務就被溥儀交給了幾位滿清舊臣負責。

其實,當時大軍閥孫殿英在盜挖慈禧陵墓時,剛開始是不知道地宮入口的,遍地開挖結果徒勞無益。根據《世載堂雜憶》中記載的內容,原來,在高大的明樓後面,有一個「啞巴院」,他找到了一位曾經在「啞巴院」建陵的老人。

最終,在孫殿英的逼迫之下,這個啞巴指出了地宮的墓道口,才使得孫殿英成功的挖開了陵墓。當打開慈禧棺材的那一刻大家都看的目瞪口呆,原來,因慈禧口含有一顆夜明珠,她的屍體在地下放了幾十年都沒有腐爛,容貌猶如生前一般。一柄九龍寶劍劍鞘面上嵌了九條龍,劍柄上嵌滿了寶珠… …

這個根據清內務府的《孝欽後入殮,送衣版,賞遺念衣服》冊和李成武的《愛月軒筆記》所載,可見,慈禧墓的隨葬品之巨,價值之連城。

值錢的東西都被孫殿英搬得差不多了,就剩這口金絲楠木棺材被他蹭掉了漆。現在,滿清遺老來修復皇陵,棺材怎麼能就這麼亂放著?

這樣畢竟有損皇家的顏面,但是,這棺材已經是幾十年前做的東西,要想再換一個幾乎是不可能的了。因為,在這個時候,以前的工匠大多已經故去,而且,滿清已經不是那個說一不二的主兒了,在哪裡還能弄到這麼多金絲楠木呀。

這上好的材料沒地兒去找,更沒有那麼多銀子打這個水漂。沒辦法,只能補補繼續用,掉漆的地方就用紅漆補補算了,只要不漏氣就行。最後,為了彌補一下慈禧她老人家,他們還舉辦了一個簡單而且極不走心的葬禮,這事兒也就這麼過去了。

東陵盜案發生後,清遺族代表緊急赴東陵善後,當時,一位親歷者寶熙寫下的《於役東陵日記》,其內容則詳細的記載了重新安葬慈禧的情形。

其實,早知如此何必當初呢?

窮奢極欲的統治者帶走了價格不菲的陪葬品,卻給自己招來了一群強盜,最後落得如此下場,確實讓人扼腕。不過,更值得感嘆的是,多少文死諫、武死戰的赫赫功臣,卻沒有資格享受極盡哀榮。更有無數窮苦百姓,死後無處安葬,只能用一方蘆席解決了自己的身後事。

一邊連棺材都要鑲金綴玉,一邊卻連薄薄的棺材板兒都買不起,真的是「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呀。

參考資料:

【《東陵大盜》、《愛月軒筆記》、《世載堂雜憶》、《於役東陵日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山川文社 的精彩文章:

明朝皇帝為什麼多數都是壯年而死?因為他們經常吃一種害人的藥物
擁有良好的口才的確是必備技能,甚至,在關鍵時候可以救自己一命

TAG:山川文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