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園藝 > 大豆市場觀察:價位低迷情況下,如何維持農民種植積極性?

大豆市場觀察:價位低迷情況下,如何維持農民種植積極性?

提要:大豆市場觀察:價位低迷情況下,如何提振農民種植積極性?

大豆價位低迷情況下,如何提高農民種糧積極性?這個問題有意思,首先大豆糧價偏低這是事實,這也就意味著農民種植大豆的經濟效益很低,然而種植效益很低的情況下還要讓農民主動積極的去種植大豆,怎麼辦?那就只能從補貼角度著手了。國家政府為豆農提供額外經濟補貼,不說比同為夏季作為的玉米經濟效益高,即便是持平的話,我想農民種植大豆積極性也能提高不少。

對於上述策略其實在2018年已經開始實施了,比如說我國的黑龍江地區,為種植大豆的豆農提供了一份每畝320元的補貼大禮包,這樣的補貼力度使得大豆經濟效益超越玉米,甚至大有趕超水稻的勢頭。

當然了,就目前眼下情形看提高補貼是最能夠調動農民積極性的手段,但是這並非唯一有效手段。在此我們可以明確一點,基於對未來中美關係的判斷,未來我國的大豆進口額度還會進一步提高,國產大豆還將會受到進一步衝擊,也就是說指望國產大豆價位提高的想法有些不現實。

因此,在實施高額補貼之外,提高大豆單產,選育高產大豆新品種,降低大豆種植人力、人工投入這才能從根本上解決當前大豆種植積極性偏低的狀況。

或許大家還不知道曾經我國的大豆產量位居世界第一,而在我國玉米的市場份額更是無法同大豆相提並論,那麼是什麼因素造成如今的局面呢?雜交玉米的誕生,在玉米產量大幅度改觀之後,玉米生產經濟效益真的已經遠遠超出了大豆,從經濟效益刺激農民遠比農民被動性的接受快的多。這又何嘗不是未來大豆的一條出路呢?

綜上來說,對於國產大豆短期內不會有太大改觀,我們所能夠期待的還是國產大豆有更強的研發實力,提高大豆畝產經濟效益的同時,給出足夠的生產補貼,那麼如此農民怎麼會不願意種植大豆?說到補貼,不得不提一下今年的大豆補貼了,綜合各方消息,在國內大豆供給壓力有所緩解的情況下,大豆補貼很難繼續維持2018年的額度,財政不允許!而大環境也不允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興農 的精彩文章:

韭菜種植:韭菜是個寶,如何種植好韭菜?
香葉經常用作調料,它是什麼樹的葉子呢?

TAG:科學興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