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29.「反聞」,是怎麼樣的聞法?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129.「反聞」,是怎麼樣的聞法?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反聞」,是怎麼樣的聞法?

宣化上人 講述

【 汝聞微塵佛 一切秘密門 欲漏不先除 蓄聞成過誤

將聞持佛佛 何不自聞聞】

文殊菩薩又說了,阿難!汝聞微塵佛,一切秘密門:你聽微塵佛所說的佛法,所說的一切秘密門。秘密的門,以前講過很多了,就是「為此說,而彼不知;為彼說,而此不知」,為這個人說,那個人不知道;為那個人說,這個人不知道;彼此互不相知,這叫「秘密門」。佛為什麼要有秘密門?就因為眾生的根性不同,各有各人的根性,各有各人的所好;尤其在過去生中,各人有各人修行的道路。所以佛是觀機,看你以前修行哪一個法門,現在就教你修哪一個法門,這叫「觀機逗教,因人說法」。觀看這個機緣來教化你何種的功夫;你若不是這個機緣,就不能教你這種的法門,所以佛有秘密的法門。

欲漏不先除:雖然佛有種種秘密的法門,可是你的欲漏若不先除;這個「欲」是最厲害的,你有欲就有漏了。什麼欲啊?這個欲最重的,就是色慾。人哪,很多人都斷不了這個色慾;要是能斷這個色慾,那就是出乎其類,拔乎其萃了,那就是一個非常的人了!在佛法裡頭學佛,如果你不斷色慾的話,漏就不能除,就得不到無漏。

我以前講過很多次這個「無漏」,證到四果阿羅漢就是無漏了。初果阿羅漢,這叫「見道位」,看見這個道了,這要滅八十八品的見惑。這個「位」,就是「地位、位置」。二果、三果,這叫「修道位」,這要修行、要修道。而四果阿羅漢,這叫「證道位」;證了四果阿羅漢,這才是無漏的。在初果、二果、三果還都沒得到無漏;這個「無漏」是最要緊的,為什麼阿難沒有得到無漏呢?告訴你,就是欲漏他沒有除呢!他還有所欲。這個欲──色慾、貪慾、什麼欲,他還沒清凈呢!「欲漏不先除」,你修行,若不先把這個貪慾、色慾的心除去,那就對佛法不會相應的。

蓄聞成過誤:你單單修習這個「多聞」的法門,所以就成了你的過錯和失誤了!因此就有摩登伽女的難!就因為你不除欲漏的關係;你若除欲漏,什麼難都沒有了。我們看見阿難這樣子聰明的人,都有這一種的毛病,都斷不了這個欲漏。而我們現在的人,不單不除欲漏,根本就想跟這個欲漏去跑,根本就不想除去;所以,你說這個過誤是不是更大了呢?講到這個地方,我們每一個人應該迴光返照,看看自己欲漏有沒有?除了沒除?若是沒除,想不想除?若是不想除,那就沒有話講了;若想除的話,那就趕快修「反聞聞自性」的功夫,學觀世音菩薩這個「耳根圓通」的法門。

將聞持佛佛,何不自聞聞:這是講的什麼?怎麼這麼多「佛」、這麼多「聞」?這兩句話就有三個「聞」、兩個「佛」。兩個佛又給放到一起了,究竟是哪一個佛?我也不知道!哈,你笑,大約你知道了!

「將聞持佛佛」,你將你這個聞根──就是耳根,來修持佛所說的佛法。上邊這個「佛」,就是佛;下邊那個「佛」字,就是佛所說的法。就是你用這種功,來修持佛法、學習佛法。這說誰啊?不是說你、不是說我,也不是說他,說的阿難哪!說你將受持佛所說的佛法這個功夫,「何不自聞聞」,你何不自己反聞聞自性,修這個「反聞」的功夫呢?你何不反求諸己,在你自己的聞性上,用一用「反聞」的功夫呢?這兩句就是這樣講,知道嗎?

N2法說次第超越

【 聞非自然生 因聲有名字 旋聞與聲脫 能脫欲誰名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見聞如幻翳 三界若空華

聞復翳根除 塵銷覺圓凈 凈極光通達 寂照含虛空

卻來觀世間 猶如夢中事 摩登伽在夢 誰能留汝形】

聞非自然生:阿難哪!你不要再重多聞而忽定力啦!這個聞,不是自自然然它自己就生出來這麼個「聞」。因聲有名字:因為有個聲,才有聞這麼個名字。旋聞與聲脫:因為有聲,才有聞;那沒有聲的時候,是不是有聞呢?還有聞。這個聞性,因為它不是生滅性,它不生不滅的;所以你要「旋聞」,這回你不要隨著六塵、六根這個境界去轉,你要返回來的。「反聞聞自性,性成無上道」,你自性,什麼是你這個「自性」呢?你聞著的時候,你自己就認識了。現在你沒有聞著你的自性,我告訴你,你也不知道。好像我喝這杯茶,這是熱的、冷的?我喝了我自己知道。你呢,就不知道它是冷的是熱的;你如果想知道的話,你也試一試,就知道了。那麼你想認識你自性,你先要反聞;你都沒有反聞,怎麼能知道你自性呢!

說:「這個『反聞』,怎麼樣聞法?是不是像用鼻子的聞這麼樣聞?」不是的!這是用耳根聞。用耳根聞,不是向外邊聞,聽大街上有誰在那兒講什麼話,有什麼車來往。你裡邊若沒有,外邊也沒有這麼些個東西,你自性也就顯現了。要這麼樣辦!現在明白了嗎?所以旋聞與聲脫,和外邊的聲脫離關係了。能脫欲誰名:你如果能和聲音脫了,聞而不聞,不聞而聞;這究竟是聞、沒聞?也聞也不聞,不聞也聞,聞也不聞。白居利又笑了,聽到這個地方,一定說:「越講越妙了!」哈哈,聞也沒聞,沒聞而聞,不聞而聞,聞而不聞──這個就叫「與聲脫」了!

可是聞,不是以前那個「聞」,這個「聞」和那個「聞」不同;那個聞,雖然說是可以遠近都聞到,但是有個限度。你要是得了這個「反聞聞自性」的這個「聞」,真正得到這種境界了,那盡法界的聲音,你都可以聞;但是盡法界的聲音,你又都可以不聞,自己能有控制的權力。就像這個無線電,我如果想往什麼地方拍無線電,隨時都可以拍得到的;我不想拍無線電,什麼地方我都不拍。我若想收其他法界的聲音,我把我這個音波開開了,喔,這法界的無線電,我都可以收得到的!就這樣子,你試試看!這就叫「能脫欲誰名」。這哪有個名字啊?有什麼名字?沒有名了!連個「聞」的名也沒有了,這才是一個真聞哪!

【編注】恭錄自《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講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楞嚴咒專弘平台 的精彩文章:

107.什麼是「實相念佛」?楞嚴經淺釋宣化上人

TAG:楞嚴咒專弘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