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玉兔二號再傳回大量月球細節影像,獨特輪子設計確保不翻車

玉兔二號再傳回大量月球細節影像,獨特輪子設計確保不翻車

1月3日,我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遠端實現軟著陸,成為了人類太空探索史上第一個登陸月球背面的探測器。這一成就吸引了BBC、美聯社、路透社與法新社等各國大媒體的爭相報道,成為我國太空探索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近一兩天,玉兔二號通過「鵲橋」號中繼衛星相繼發送回大量月球背部的高清無碼影像,令世界天文學者為之振奮。

如今,全世界都熱切關注著嫦娥四號的每一個行動,期盼著它能夠為我們傳回更多關於月球背面的寶貴資料。

而嫦娥四號也著實不負眾望,自成功實現軟著陸以來,中國國家航天局(CNSA)連續公布了多張由嫦娥四號上拍攝下來的圖片。其中一張照片顯示,在月球南極附近的VonKármánCrater隕石坑地面上,玉兔二號月球車正在駛下軌道,逐漸遠離嫦娥四號並將在月球背端進行更多全新的探索。

1月10日,玉兔二號從「午休」中被成功喚醒,繼續對月球遠端進探測和環拍。1月11日,我國科研人員根據嫦娥四號經由「鵲橋」中繼衛星傳回的數據,完成了對著陸點附近月面地形地貌的初步分析,並製作出了清晰的環拍影像圖。

這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張月球遠端的環拍影像圖,它不僅滿足了人類對於月球遠端形貌的好奇,更對人類進行下一步月球探測具有重要而深刻的意義,令人嘆為觀止。從這張圖片上我們可以看出,月球遠端表面凹凸不平,遍布大大小小的隕石坑,能夠在這樣的表面穩定行駛,玉兔二號的設計難度可想而知。

玉兔二號是我國的第二輛月球車,和著陸器共同組成了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嫦娥四號和玉兔二號的結構源於嫦娥三號和玉兔號的設計基礎,因此它們之間設計十分相似。下面這張圖片顯示的是玉兔二號特殊的輪子,這種結構保證了玉兔二號能夠在月球表面坑窪、低重力的環境下穩定行駛。

一直以來,人類對月球遠端的研究都十分有限,我國嫦娥四號的這次成功著陸為人類掀開了月球背面神秘的面紗。由於在月球遠端直接與地球進行無線電通訊異常困難,因此玉兔二號拍攝的這些寶貴的照片以及其他科學數據和信息必須通過一個特殊的月球軌道中繼衛星——「鵲橋」號,才能傳回到地球,以供科學家分析研究。

很久以來,我們常常習慣性地將月球背面稱作「月球的黑暗面」。事實上,這個說法並不準確。由於月球的自轉周期和它圍繞地球的公轉周期都是27.32166天,所以月球總有一面背對著我們。然而,月球背面接收到的太陽輻射和正面是相同的,也就是說,在一個農曆日周期(約30天)內,月球背面同樣有一半的時間充滿陽光和光亮。

嫦娥四號的成功是我國在對月探索上跨出的的一大步,相信在不遠的將來,我國一定會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作者/朱張航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科學大觀 的精彩文章:

加拿大華人科學家獲突破:研製新型戰略材料,可回收地球二氧化碳
地球生態的最後稻草?海底「淘金」必須慎重,一旦批准將無回頭路

TAG:環球科學大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