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哈佛教授最新報告:跨國食品巨頭操控中國公共衛生政策

哈佛教授最新報告:跨國食品巨頭操控中國公共衛生政策

記者 | 楊立贇

一項最新研究顯示,可口可樂、百事可樂、麥當勞、百勝等公司,通過一個科研機構影響中國應對肥胖問題的政策,以保護它們在這個市場的業績。

這項研究是基於葛蘇珊對中國官員和科學家的採訪,以及對可口可樂和ILSI製作的公開文件的核查。

這個簡稱ILSI的組織遍布全世界,其總部設在華盛頓,由零食業的許多巨頭資助,包括雀巢、麥當勞、百事可樂、百勝和可口可樂。它有17個分部,大多位於墨西哥、印度、南非、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對外宣傳自己是科學家、政府官員和跨國食品公司之間的橋樑。

1978年,可口可樂成為首批獲准進入中國的公司之一,ILSI隨後很快進入中國。在中國,ILSI的辦公室直接進駐了北京的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它和中國政府之間的密切程度,遠超過在西方國家與政府關係。

葛蘇珊表示,ILSI從1990年代後期開始在中國組織肥胖主題會議,支付參會中國科學家的行程費用,幫助打造一些針對肥胖問題的全國性健康活動。

在肥胖問題上,中國的公共衛生倡議一向都側重鍛煉,很少從飲食的角度,倡議減少熱量攝入或減少攝入加工食品和含糖飲料,但其實「吃什麼」對於改善肥胖問題至關重要。

「你不能光靠身體活動擺脫肥胖、高血壓或糖尿病,」北卡羅來納大學教堂山分校(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營養學教授Barry Popkin說。他在中國工作的幾十年里,幫助制定營養指南和食品政策,但常常受到與ILSI相關的中國官員阻撓。

隨著中國經濟騰飛,肥胖問題和由於不良飲食引起的慢性病也隨之而來。有數據顯示,目前,中國超過42%的成年人超重和肥胖,是1991年的兩倍多;城市裡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兒童肥胖。

2006年,為了改善當時1億多小學生的健康狀況,「中國校園健康行動——快樂十分鐘」活動從北京開始推廣。「快樂十分鐘」是根據在美國小學內流行的「Take10」改編,利用課間休息時間,分班級組織孩子每天至少進行10分鐘體育健康鍛煉。

這個項目由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教育部、國家體育總局、衛生部等12部委共同發起,官方強調「鍛煉是最佳減肥方式」,卻沒有提及減少攝入高熱量垃圾食品和含糖飲料的重要性。

可口可樂公司在一份聲明中表示,「我們認識到,太多的糖對任何人都不好」。近年來,可口可樂公司通過提供一系列新的無糖飲料和改善產品的營養標籤,試圖解決中國日益增長的肥胖問題。但是隨著美國和歐洲含糖飲料消費量的下降,可口可樂越來越多地將中國和其他發展中國家視為維持利潤的關鍵。

ILSI並不承認葛蘇珊報告中的內容,其中國辦事處主任陳君石在回應《紐約時報》查詢時表示,該組織向來同時強調鍛煉與均衡飲食的重要性,其活動「是基於科學,且不受任何企業的影響」。在一份聲明中,ILSI稱其致力於支持「基於證據的食品營養研究」,且不在所運營的國家開展遊說活動或進行政策建議。

倫敦衛生和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and Tropical Medicine)歐洲公共衛生教授Martin McKee則在《英國醫學雜誌》發表了一片評論文章,支持葛蘇珊的結論。他說,這類組織經常聲稱自己是獨立的智庫,但拒絕透露有關資金的詳細信息。這些組織支持和宣傳的科學研究有時會在吸煙、飲酒和汽水消費等有爭議的問題上混淆視聽。

實際上,葛蘇珊揭露的問題並不罕見,尤其是在美國等西方國家早已有媒體等公共機構進行監督和報道。2013年,普利策新聞獎獲得者、《紐約時報》調查記者Michael Moss的《鹽糖脂——食品巨頭是如何操縱我們的》一書,就詳細記載了卡夫、可口可樂、方便午餐盒、菲多利、雀巢、奧利奧、可沛利等食品公司,如何利用鹽、糖、脂肪來「誘惑」消費者,讓他們過量攝入身體所需的成分——每個美國人平均每年攝入33磅乳酪、70磅糖,8500克鹽,是建議攝入量的兩倍。

可口可樂公司曾在美國嘗試過通過與有影響力的科學家結為夥伴,並建立非營利組織全球能量平衡網(Global Energy Balance Network),宣傳通過鍛煉而非飲食來解決肥胖危機。但在2015年,在《紐約時報》發表了一篇有關這些動作的文章,以及公共衛生倡導者後續進行譴責之後,該公司解散了這一組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界面新聞 的精彩文章:

切爾西重金砸入美國新星,但妙手回春的標杆已是利物浦
男子在輸注頭孢菌素後引發過敏去世,但頭孢皮試是否真的必要?

TAG:界面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