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昔日印尼首富居然是廣東人,娶歐洲美女為妻,後代已無華人長相

昔日印尼首富居然是廣東人,娶歐洲美女為妻,後代已無華人長相

在我國的歷史上,普通百姓為了躲避戰亂和謀求生計,有過三個比較大規模的、自發遷徙的移民潮:走西口,闖關東和下南洋。其中,下南洋也稱「過番」,以廣東和福建人為主,目的地是東南亞一帶 ,近代的南洋群島對中國人來說曾是一個苦難辛酸之地。

「下南洋」在華人依靠辛勤勞動富裕起來,帶動了當地經濟發展,同時也帶去了華夏文化。在蘇門答臘島首府棉蘭的華人自古就頗具經濟實力的,據說雅加達大部分的富庶華人家族就來自棉蘭。華人修建的佛寺慈光彌勒佛院是印尼最大的寺院,不但成為當地一景,也是新一代華人傳播中華文化的平台,很多華人孩子在這裡學習,不少穆斯林也來這裡參觀拍照。

走在棉蘭的大街小巷,經常能遇到說著閩南話、廣東話,甚至流利普通話的當地華人後裔。

在阿哈馬德雅尼路,我見到了印尼華人之光張阿輝的故居——清河堂。張阿輝的真名叫做張鴻南,號耀軒,廣東梅縣人,「張阿輝」只是當地人對他的稱呼。張鴻南曾是棉蘭乃至東南亞的華人首富,被當地華人譽為「打造印尼棉蘭華人社會」的先驅。

據記載,張阿輝的哥哥張煜南在廣東大埔的巨賈張弼士門下甚受重用,後隨張弼士的仕途發展前往南洋後來哥哥張煜南官至清朝三品京堂候補,又提升為考察南洋商務大臣。。時年18歲的張阿輝便隨著哥哥來到棉蘭,憑藉著自己的聰慧勤奮和家裡的人脈背景,抓住棉蘭種植業大發展的時機迅速建立起自己的商業帝國,不僅吸引了大批南下的華人勞工更積聚了大量財富。

張阿輝與棉蘭蘇丹王關係甚好,因而他的生意得到蘇丹王的多方關照。由於官商身份和極高的人望,張阿輝還被荷蘭殖民當局委以重任,管理華人事務。他不僅是荷蘭殖民當局的華人市長,甚至是殖民當局議會十九位議員中唯一一位華人。不過,張姓兄弟二人雖然在商界和政界如魚得水,但是行事極為低調,直到現在也極少有人知道張阿輝同時也是張裕公司的股東之一。

二張兄弟雖然事業日盛,左右逢源,但是他們不僅為人低調,而且樂善好施,由他們出資建造的市政大樓、鐵路立交橋、教堂等設施直到今天還在發揮作用。此外,他們還曾資助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逸仙先生也曾與張阿輝題贈有「博愛」二字。據說張阿輝去世時,送葬隊伍延綿十里路長。

而今,張阿輝的故居已經成為棉蘭的一大旅遊景點。他的故居始建於1895年,於1900年完工,佔地4公頃,共40間房,可謂是低調中見奢華。乍一看並沒有雕樑畫棟、金碧輝煌,但是其實中西合璧、風格交融,細節處盡顯著細膩高雅和考究。

故居的建築格局是中國「回」字型結構,前坪後院。雖然融合了馬來風格和西式風格,但依然體現著中式民居的建築風格。臨街大門是清朝官宦人家的門樓,走進庭院,迎面前坪花壇後是一排二層樓房,窗戶是西式排窗,而大門卻是中式的:大門兩扇,黑漆油飾,門上有黃銅鈸一對,兩側貼有對聯「西銘積德,金鑑流徵」, 門頭上有扁額「清河堂」,飽墨重彩,無一不體現著屋主的華人身份。

故居的中心是天井,天井也是是按中國「四水歸堂」的樣式修建而成。從客廳穿過六扇雕花隔扇,隔扇的雕工精細,藝術造詣令人嘆服。堂屋,仍是按中囯禮教傳統的布置,中間設有神龕,供家中祖先的牌位。幾個客廳則是中西結合,堂屋兩側的房間地面貼的全部是義大利馬賽克花磚;二樓有一個專門用於聚會的西式舞廳,甚至還能看到一架鋼琴。

很幸運在故居二樓遇到張阿輝的外孫女,接近80歲的中荷混血,不會中文但講起家族的興衰變遷滔滔不絕,指著牆上的族譜和老照片,給我們講述一段段有趣的故事和一個個有趣的人。睹物思人,感懷著百多年前無數華人在南洋的奮鬥歷程,不禁唏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腿叔叔 的精彩文章:

TAG:長腿叔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