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喜悅,就是一個佛;不高興,就是一個魔

喜悅,就是一個佛;不高興,就是一個魔

喜悅,就是一個佛;不高興,就是一個魔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一一塵內難思佛、隨眾生心普現前、一切剎海靡不周、如是方便無差別。」

這裡也講無差別。一一塵內,都有難思佛,有無量無邊不可思議的佛,有那麼多的佛,這些佛呢?「隨眾生心普現前」,我們一般人是認為說,每一個微塵之內,有無量無邊的剎海;每一個剎海,都有一個佛。那麼哪一個佛要在哪一個眾生面前現前呢,哪一個佛就出現,這個叫作「隨眾生心普現前」。

事實上這個東西我們應該這樣看,佛是有很多,沒有錯,但是他們不是排隊來的。那麼多,一號佛給我看,二號佛給我看,不是這樣的。這個佛要出現,是隨著眾生的心,你心是什麼狀況,他就現出來。他也可能現忿怒相,也可能現慈悲相,現哪一相就完全依據我們現前的心。那每一個眾生各信各的佛,每一個佛可能都不一樣,那是你自己要去感受的。

現在這裡最大的問題是,你講得那麼清楚,佛會隨著眾生心現前,我怎麼始終沒見到?各位有沒有見到過?你不要去以為說佛是一個什麼樣子來給你看,告訴你絕對見不到。這個牽涉到就是我們的覺性,覺悟的能力。你要覺悟什麼?比如說,剛才講這裡兩朵花,現在算不完的那麼多花,你看那麼多的花,你有沒有內心溫馨的感覺,一種喜悅,那就是佛!你不要以為說,我看到花,那佛應該坐在花上拈花微笑。那個佛怎麼無聊坐在花上面,不坐在地板上面?不是這個樣子。

因為我們的眼根跟色塵相接觸,你會有一種反應;不反應叫麻木不仁,你一有反應,一定會有喜悅,要不然就是不高興。喜悅,就是一個佛;不高興,就是一個魔。就這麼簡單,我們把不高興的部分除掉,轉變成喜悅快樂,那不是處處是佛嗎?!

你看今天早上起來的時候有霧,一會兒你想想看,今天太陽會很大,大不得了,今天要去聽經,中午回來的時候真傷腦筋,你這樣想的話你就沒有見到佛了。你看霧這麼大,今天天氣一定會很好,眾生會因為這樣陽光普照,而努力的工作,獲得很大的利益,生產會很好,你就見到佛,這個就是叫作佛。並不是放光騎龍那個佛,我看每個人都見到那個佛,那就完了,那不要生產就好了。不是指那個部分。

不要一直擬人化,那這樣子你無論如何也見不到佛。你要見「隨眾生心普現前」這個佛的話,那你六根接觸六塵境界,凡是會引起你的喜悅,引起你的歡笑,那就是佛。我們不要因為跟塵境接觸而造成了厭惡,或者想要排斥,那就好了。只要你一接觸到塵境,你會產生喜悅,當然開心不一樣,開心又是另外一個魔。與塵境接觸以後有喜悅,有歡樂,那麼那就是佛。你從這個地方自己去感受。

「一切剎海靡不周」,就表示窮盡的意思。「如是方便無差別」,這樣的話你就知道,佛的出現是善巧方便的,它不是有某一個特殊意義,說一定要如何如何見性,沒有。我們從《普門品》經典里看到,佛菩薩常常有「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為說法」,這是大家耳熟能詳的句子,可是很遺憾的就是,你會想說,「佛應以宰官身得度者,即現宰官身而為說法。」所以陳履安他就是佛菩薩出現。但是「應以乞丐身得度者,即現乞丐身而為說法。」大概沒有人說哪個乞丐是佛菩薩出現的,你就不會講了。

可是你要知道,這句話的意義它更廣,應以何身,它不見得以人身出現,它可能以畜生身示現,它可能以無情身示現,他也有可能以其他的形相示現,其他形相就很多了,連無情都有可能出現,花有沒有可能呢?當然有可能,電光也有可能,雲朵也有可能,甚至於機車的噪音也有可能,你怎麼不說它們都是佛菩薩示現呢?可見我們嘴巴是這樣念,你到底還是把他擬人化,不但把他擬人化,又把他給神聖化。意思是即使說示現人,你也把他示現成象陳履安這樣的院長,你就不會把他說示現成一般的凡夫老百姓。這個都是我們的意識形態,你要怎麼破意識形態?就是這樣破,你不要把它固定成某一種形式,他會以任何角度、任何方向的形式出現,我們能不能從各個方面去體會到他的存在,那就對了,就這麼簡單。

我們學佛為什麼學得這麼辛苦,背負的包袱為什麼這麼重,那個包袱就是意識形態,不要意識形態,盡量把它放下。假如能夠體會到這一點,你就知道說「一切剎海靡不周」,不管這個宇宙有多大,佛菩薩到處都存在,這個叫方便法,「如是方便無差別」。

擷自《世界成就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雲和上法語 的精彩文章:

你要在這世間逃避是非,無有是處
了生脫死不是指你這個色身不生生死死

TAG:海雲和上法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