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學 > 綦毋潛很有禪意的一首詩,韻味無窮,妙語雙關

綦毋潛很有禪意的一首詩,韻味無窮,妙語雙關

以詩談玄說理,始自於魏晉時期,盛唐某些詩人也頗受其影響。究其原因,由於皇室提倡佛老,一些文人或由隱而仕,或邊仕邊隱,或由仕而隱,都不同程度地助長了這種風氣的發展。唐代一位才子也深受影響,寫下一首禪詩。

宿龍興寺

唐代:綦毋潛

香剎夜忘歸,松清古殿扉。

燈明方丈室,珠系比丘衣。

白日傳心凈,青蓮喻法微。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

綦(qi)毋潛,字孝通,他十五歲時遊學京都長安,經過幾次考試,終於在三十五歲時進士及第。在此期間他曾返鄉省親,與時任洪州都督的張九齡相見,並以詩作唱酬。後來詩友儲光羲辭官歸隱,受其影響,他也萌發了歸隱之志,便於當年年底離開長安,經洛陽,游於江淮一帶。安史之亂後不知所終,享年65歲左右。

佛家的最高境界是四大皆空,為了寫出這個空字,作者先寫自己夜間佛寺所見,「香剎夜忘歸,松清古屋扉。」 首聯描繪了非常優美的境界,松濤滾滾,敲打著古屋的窗岸;縷縷香煙,古殿中透出濃濃的禪意。遊人樂而忘返,陶醉在這清靜肅穆的氣氛中。

在漆黑的夜幕中,惟有「方丈室」燈火明亮,射出柔和的光芒。燈光下,身披袈裟的僧人頸系佛珠,默誦經文。結合全詩來看,作者的這種寫法確實很高明,作者夜忘歸,不僅是由於那 「松清古殿扉」 的幽雅境界的吸引,而且還想看看佛教徒的那種夜誦經文、清凈無為的生活。

第二句中只是寫燈明、比丘衣、念珠等,卻不見一個和尚的影子,這種見物不見人的寫法,既表現了自己對清靜生活的嚮往之情,也用「無」寫了「有」,隱隱地點出了詩的主題。從全詩的結構看,它表現的是「有」,只有把「有」表現好,才能更好地寫「無」,突出地表現全詩「一切皆空」的主題。

夜景寫過之後,作者筆鋒一轉,突然去寫「白日」。從「宿龍興」的詩題來看,這裡的白日是作者夜間對當天生活的回憶,既是為了暗示自己不僅夜忘歸,而且白天就曾觀看了法師傳經的情景,以此來極言自己在龍興寺呆的時間很長,對這裡的生活很感興趣。

詩人把夜連在了白日的時間序列中,用變化來強調萬事萬物的不常住,也即「空」。因此,「白日傳心凈,青蓮喻法微」 既是景語,又有禪意,足見作者的用心巧妙。

這句話還隱含了一個佛教故事,據說佛祖釋迦牟尼某日傳經時,突然手拈蓮花微笑,默默不語。眾弟子不解其意,唯有摩訶迦葉悟得了其中道理。佛法微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無物可載,無假物載,這是第一重「空」;佛法微妙,最高境界是無,這是第二重「空」。

從那以後,摩訶迦葉及其弟子把這種 「拈花微笑」 中的深意發揚光大,才有了佛門禪宗。作者在這裡使用這個典故,除了極力讚美龍興寺的主持得了佛法真意,傳的是真經之外,更主要的還要把妙不可言的「空」 進一步點出來,以利於下文的發展。

「天花落不盡,處處鳥銜飛」,韻味無窮,妙語雙關。第一層意思是巧用佛經中「佛祖講法,天花亂墜」的故事,說明這裡的佛經講得十分高妙;第二層意思又是在寫「無」和「空」,天花落下,轉瞬即逝,化為空虛。

後四句詩就和前四句形成了極為鮮明的對比,前面是寫作者夜間所見,刻畫事物的暫住性,這是「有」;後面是寫作者夜間所憶,闡述事物的流動性,這是「無」。

這首詩充滿了禪意,尾聯更是韻味無窮,妙語雙關。由於 「白日傳心凈」 的情景轉瞬之間已成過眼煙雲,「燈明方丈室」 也會馬上化為烏有,正是在這一有一無之間,作者巧妙地傳達了玄妙的佛理,表現了自己超脫塵世、嚮往虛無的思想感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柳永最經典的一首詞,開篇就境界闊達,讀完令人心碎
元好問很經典的一首詞,人生長恨水長東,浩歌一曲酒千鍾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