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他的這個書論簡單而容易理解,是學習書法的好方法

他的這個書論簡單而容易理解,是學習書法的好方法

他的這個書論簡單而容易理解,是學習書法的好方法

提起郝經這個人,也許有很多人不是很了解,但是在中國書法史中,這個人卻是不得不引起人們的關注的。他是元朝時期著名的書法家和書法理論家,著有《敘書》和《移諸生論書法書》兩篇著名的書法理論著作。

他在《敘書》中說了這麼一段話,是書法愛好者學習書法的指導性書論,這些內容很容易理解,並不生澀,其中他在論述小楷時說到:"小楷精緻蕭散,秀逸而存風骨。傾欹而見正大,出奇不變於規矩準繩之中。太嚴則傷意,太放則傷法;工而不巧,拙而不惡;重而不滯,輕而不浮;筆死則痴,筆緩則弱,筆疾則淺,筆側則偏。心正則氣定,氣定則腕活;腕活則筆端,筆端則墨注;墨注則神凝,神凝則象滋。無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凡行草之理皆在其中…"

這段書論的文字並不是很多,但在論述書法之象、意時卻是言簡意賅,並且運用諸多矛盾的、對立的兩面性來說明書法之變化屬性。"嚴"、"放"、"重"、"輕"、"工"、"巧"、"緩"、"疾"等,這些對立著的矛盾性,把書法應遵守的法度、規矩、象形及用筆作了詳細的說明,達到了事物之中的中立觀點,也就是書法所反映出來的美感之需。同時,對筆、墨、腕等的用筆技巧也作了對比說明,逐漸引出了書法的意,這些說明是漸進式的,但最終還是要說明書法的意象之意。

從郝經的論述中我們可以得出,他的書法思想並非完全是"奴書",他倡導人們在學習書法的過程當中,應當遵守古人的"法則",以書法的規矩來學習書法,但又不能被規矩所束縛和捆綁,而是要在學習書法中追求意韻,這個就好比學習書法者要從"形似"到"神似"的過程一樣,但最終還是要達到形神兼備的效果,只有有了"形神兼備",書法才是" 無意而皆意,不法而皆法"的藝術境界,但他又說,"凡行草之理皆在其中…"並非小楷如此,行草書都是同樣的道理。

學習書法是要遵守傳統,從傳統中要獲得古人之法、用筆之法,結體之法,但過分追求形似,最終還有可能成為"奴書",這是郝經書法思想所不被提倡的。學習書法還要有靈性,要掌握一些哲學辯證的思想,例如他所提出的一些矛盾觀點,在書法中是非常可貴的精神財富,這些矛盾觀點在運用起來也要掌握合適的度,也就是說,運用矛盾也要注意矛盾著的矛盾,不可偏廢,不可偏愛,只有合理才行。從這點上來說,學習書法並不是單純地學習書法,還要涉獵更多的中國文化的內容,這也是書法為什麼是中國文化之精粹,書法是藝術,書法又是神奇的緣故。

本文由《太一智慧書畫藝術》平台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的精彩文章:

書法想要精彩,必須處理好這兩個字的關係
這三個方法讓書法臨帖更有效

TAG:太一智慧書畫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