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坑潭出土了一隻「不起眼」的瓷器,後經專家鑒定,它竟是國寶滴舟

坑潭出土了一隻「不起眼」的瓷器,後經專家鑒定,它竟是國寶滴舟

文物是人類在生產、生活和生存過程中,留下來的具有歷史、藝術、科學價值的遺物和遺迹。在全國各地的博物館中,大多數文物都有「高貴」的出身,也許是它們的主人身份尊貴,也許是製作難度大。也許是獨一件,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這件文物,它出身寒微,竟是從荒草地里挖出來的,它的身上究竟有什麼離奇故事呢?下面,小編就給您從頭揭秘:

坑潭出土了一隻「不起眼」的瓷器,後經專家鑒定,它竟是國寶滴舟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1954年4月,龍泉市道太鄉坑口村,有一位姓何的小伙,他吃完早飯後,像往常一樣,拿著家中挖菜的鏟刀,拎著編織袋,準備去田地中挖黃花草(黃花菜)。

小伙走著走著,就發現村邊坑潭中生有一片野生黃花草,他小心翼翼地下到坑中,剛要大幹一場,將黃花草全部挖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他將十幾根黃花草連根拔起後,泥土中竟出現個了一個「奇怪」物品,從材質上看像是瓷製東西,在好奇心的驅動下,他用鏟刀將草根下的物品,小心地挖了出來。

坑潭出土了一隻「不起眼」的瓷器,後經專家鑒定,它竟是國寶滴舟

何姓小伙用手將物品上的泥土擦掉後,它終於露出了本來面目,它竟是一個陶瓷的迷你小船,船上站著幾個小人,還有一個小孔不知道有什麼作用。他連忙將小船裝進編織袋,用黃花草當掩飾,將其帶回家中。

姓何的小夥子第一個感覺就是:自己得寶了,但是否得寶,這個事兒他也不確定,他回到家後,他讓母親和妹妹看過,三個人一商量,做出了一個決定,那就是藏起來,等消停幾年,在將其變現賣掉,沒準能改變一下生活。

坑潭出土了一隻「不起眼」的瓷器,後經專家鑒定,它竟是國寶滴舟

幾年後,小伙和母親一同進城採辦年貨,看到古玩鋪櫥窗中展示的陶器後,他自言自語地說:咱們家的那個瓷船,比它們都要好看。碰巧市文化局的一位專家在店鋪中,聽到小伙脫口而出的話,他感覺有些不對勁。專家連忙對小伙說:你家裡住哪裡,如果有文物的話,不妨拿出來,讓我看看。

小夥子的警惕性還很高,他只是講出了自己居住的小村子的名字,其他的事兒,他就不肯再多說了。

坑潭出土了一隻「不起眼」的瓷器,後經專家鑒定,它竟是國寶滴舟

小伙回到家中,第二日一早,那個文物專家就找上了門,並語重心長地告訴他:地下的文物,全都屬於國家,一旦撿到的文物你要上交給相關部門的,私藏是違法的。

小伙聽到專家的話後,有些發懵,在田地中撿到的物品不上交會違法?小伙心中反覆想著專家的話,感覺頭皮發麻,第二天一早,他便將物品送到當地的文物管理局。

當地的文物管理局的領導見到這件文物後,當時就激動得講不出話來了……

坑潭出土了一隻「不起眼」的瓷器,後經專家鑒定,它竟是國寶滴舟

這件「瓷船」究竟是不是文物,文物局的領導,為何見到它激動得講不出來畫,如果是寶貝,它的用途又是什麼呢?

在我國古代,「筆墨紙硯」被稱為文房四寶,在文人的書桌上,除了這四件必備品外,還有一些輔助品。其中,「硯滴」是存貯清水供磨墨時使用的東西。最初,文人們發現直接往硯中加水,往往會造成清水過少或者過量的失誤,正因如此,注水量準確的硯滴才會出現。

硯滴的造型非常多變,南北朝時以蛙形、兔形為主;唐朝時期的龜形硯最受歡迎;宋元時期瓷硯滴再度興盛。而小伙在田地中意外發現的「瓷船」就是「元?龍泉窯舟形硯滴」。

坑潭出土了一隻「不起眼」的瓷器,後經專家鑒定,它竟是國寶滴舟

坑潭出土了一隻「不起眼」的瓷器,後經專家鑒定,它竟是國寶滴舟

「千戈灘上一滴舟,古目相思入海流。」這件船形硯滴通常16.2cm、高9.1cm、寬6.5cm,胎制細膩潔白,整體設計非常巧妙,小孔用來注水,船艙用來儲水,大口用來出水。船上的遊客與船隻本身形成對比,採用動靜結合的方式,它是一件難得的實用與藝術結合的龍泉窯燒制的精品,因此,舟形硯滴才被專家確定成珍貴文物。

如今,「元?龍泉窯舟形硯滴」被收藏在浙江博物館中,在展示櫥窗中,它似乎在靜靜地訴說古代文人的生活優雅,正因如此,才創造出眾多珍貴的書房文物,給後人留下了物質和精神財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野史蟲 的精彩文章:

「偽名士」創作的一幅字帖,為何會成為遼寧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這位清朝王爺為製作一個筆筒,費儘力氣,揭示清朝被取代的秘密!

TAG:野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