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阿里發布商業操作系統背後:雲技術推動商業變革

阿里發布商業操作系統背後:雲技術推動商業變革

如今,中國企業發展步入了一個新時代。

2019年1月11日,阿里巴巴集團的CEO張勇宣布正式推出阿里商業操作系統。儀式上,張勇攜天貓總裁靖捷、釘釘CEO陳航、阿里雲智能總裁張建鋒逐一亮相,講述了數字經濟時代企業遭遇的新難題以及數字技術帶來的新機遇。

無論是陳航現場展示用釘釘一千人在線同時互換電子名片,還是張建鋒講述雙中台提供數據化、智能化能力,都可以看出這不僅是一場數字經濟商業模式的分享,更是一場阿里整體數字技術的實力展示。阿里巴巴和夥伴們相信,這套商業操作系統將帶來一場數字商業升級。

數字技術新機遇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一次以自主數字技術為主導的產業變革正在走來。而這種現象,此前從未出現。上個世紀八十年代,最先嗅到改革風氣衝到市場里打拚的是個體戶,他們在搖擺的政策間經受波折,但最終享受了政策的紅利。隨後是鄉鎮企業,在強勢能人的帶領下,一大批鄉鎮企業脫穎而出,在八十年代中期一度佔據了中國五分之一的GDP。而無論是個體戶還是鄉鎮企業,他們都沒有「技術」,大多靠著國有企業「下鄉工程師」的私下傳授。而國有企業在「技工貿」、「貿工技」的爭論中,開啟了大規模技術引進。後來,中國成了世界工廠,在低產業附加值的路上走了幾十年。

然而,「技不如人」情況正在發生變化。從研發投入來看,中國2015年到2017年研發投入最高的三個行業依次是計算機、通信和電子設備製造業、電氣機械和器材製造業、汽車製造業,三個行業的三年增速都超過了20%。這也和大多數消費者主觀感受一致。近年來,中國互聯網領域湧現的世界級巨頭改變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國自主汽車產業雖然在2018年首次遭遇寒冬,但整車的質量進步明顯,電子化創新世界領先。

去年底,普華永道發布《2018全球創新企業1000強》報告稱,阿里巴巴的研發支出連續三年居中國上市企業之首。得益於中國巨大的消費人口規模,阿里在「雙11」的消費場景中不斷實踐自己的數字技術。如今,阿里的數字技術在業界首屈一指。

阿里發布商業操作系統背後:雲技術推動商業變革

(2007年,阿里巴巴寧波會議討論的未來布局)

一個值得關注的現象是,工業時代的動力技術只是和製造行業相結合,而數字時代的信息技術卻能夠和每個行業相融合,從而誕生新的價值。比如NFL(美國國家橄欖球聯盟),通過在運動員和橄欖球上裝感測器,一周收集的數據比NFL成立到現在收集的所有數據都多。正如張勇在大會上所言:數字是石油、計算是引擎。兩者結合將生產新的價值。

回溯到2007年,阿里巴巴在寧波舉行戰略會議,確定了物流、支付、雲計算的未來業務布局。十二年實踐,阿里巴巴將自己打造為以數字技術驅動的經濟體。回頭看,這套以自身技術能力為基礎的「商業操作系統」可以外溢到零售業、製造業、服務業。

阿里發布商業操作系統背後:雲技術推動商業變革

雲智能升級

在此,我們無法一一講述操作系統中的每個細節,單就首次以阿里雲智能總裁身份公開演講的張建鋒及雲智能略做分析。2018年12月,阿里巴巴集團組織架構升級,其中最引人矚目的是阿里雲升級為阿里雲智能。張勇公開信中給雲智能事業群的新定位是:阿里集團過去幾年在實施中台戰略過程中構建的智能化能力……將全面和阿里雲相結合,向全社會開放,為全社會服務。

在阿里商業操作系統中,雲計算與物流、營銷、支付金融、企業管理等共同構成了基礎設施。而從大範圍看,雲計算支撐了整個數字經濟創新。張建鋒認為,雲計算不僅僅幫助IT基礎設施在線,應用最新的數字技術,更重要的是實現「智能化」——

「很多的諮詢公司原來很多工作都在幫助企業通過ERP軟體完成信息化,最大對企業效率的提升,叫做流程再造。諮詢公司告訴你,你的企業流程是不對的,要這樣做。今天阿里巴巴提的最多的並不是這個範疇,我們認為下一個時代要講的更多是怎樣數據化、怎樣智能化。」

在進一步拆解「智能化」的邏輯中,張建鋒認為企業先要系統雲化,解決系統、數據一致性問題,然後就可以應用數據中台和智能中台來實現智能化的店鋪選址、貨品分析、人員分析等等。可以看出,張建鋒與張勇的邏輯如出一轍,雲智能就是阿里巴巴「中台能力」輸出的介面。

阿里中台戰略開啟於2015年,在構建「小前台、大中台」架構的過程中,阿里不僅梳理了產品技術,同樣打磨了龐大的公司體系。在2017年年會上,馬雲稱阿里有5.4萬名員工。理順這樣龐大的組織,並保持戰鬥力、活力和創新,在很多企業看來都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其中,「中台」在技術創新、業務創新中起到了相當重要的作用。

所以,「中台」在技術升級背後還結合了數字經濟時代企業架構梳理和打破流程管理等問題。所以,張建鋒說「雲不僅是技術問題,更多是一個商業問題,不僅是CIO應該關心,更應該是CEO關心的問題。」

更大的時代背景是,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潤、提高生產效率的企業管理方法在當今中國正在遭遇巨大的挑戰。這套科學管理誕生於工業時代,短缺經濟時代。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企業從計劃經濟走入市場經濟,對企業管理毫無頭緒。同樣是短缺經濟時代,這套科學管理方法對企業家而言如獲至寶。如今,中國過渡到「過剩」經濟,年輕人崇尚個性化、定製化。當需求變得不確定時,不符合市場的高效生產反而會搞垮一家企業。

回頭看,正是龐大的消費市場和激烈的市場競爭,培養了阿里巴巴這樣的世界級企業。如今,阿里巴巴開始以商業操作系統整合技術能力對外輸出。中國四十年改革開放以來,不同角色的企業都承擔了不同的歷史職責。比如鄉鎮企業幫助了村民的致富,國有企業解決了城鎮居民就業養老。而以技術同眾多行業融合從而推動經濟發展的企業,此前從未出現。這其中,既有雲計算等信息技術的共通性,也有阿里巴巴以平台經濟為起點本身具有產業號召力。

這是時代機遇,阿里之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雷鋒網 的精彩文章:

涼涼!Google中國版搜索引擎被內部「斃了」
華為DigiX AI應用創新大賽收官,「芯-端-雲」全棧加速推動終端生態發展

TAG:雷鋒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