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追憶】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離世,解密一場由鄧老親筆信引起的學術論戰

【追憶】104歲國醫大師鄧鐵濤離世,解密一場由鄧老親筆信引起的學術論戰

悅讀中醫

每天

11:30

推送最新鮮的

中醫藥權威精品知識


喜歡,就為我標星


小編導讀


他一生為振興中醫大聲疾呼,是一位「鐵杆中醫」。2019年1月10日6時6分,這位壽星老中醫走完了人生旅程,享年104歲。他就是首屆國醫大師、著名中醫教育家、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鄧鐵濤。今日悅讀中醫(微信號:ydzhongyi)用這篇綜合自毛嘉陵老師博客的文章,向以博大胸懷提攜後學的鄧鐵濤國醫大師致敬——


估計再沒有哪個學科的生存發展之爭能夠像中醫藥這樣激烈而複雜,對其核心問題諸如中醫藥是否科學、中醫藥向何方發展、中西醫要不要結合、又該如何結合等,常常是各執一詞,難以達成共識。


2003

1月3日至23日期間,中國中醫藥報第五版「視點版」發表了中醫藥文化學者毛嘉陵的系列評論《現代中醫藥發展的冷思考》,對中醫藥發展中的若干焦點問題提出了自己的觀點。該文刊出後,在業內引起了較大反響,從1月到4月期間,大家通過投稿、信函、電話等多種形式,表達了各自的看法,並進行學術研討和學術爭鳴。當年如果不是非典而致行業熱點的轉移,估計還將持續爭論一段時間。


尤其令人感動的是,

德高望重的著名老中醫、廣州中醫藥大學終身教授鄧鐵濤時刻關注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他從嶺南親筆給毛嘉陵寫了一封信,認為《冷思考》「言論不錯,頗為欣慰」。

但他對1月8日第五版《學科定位的「模糊」》一文中將中醫學定位為古代科學的觀點及該文後的按語,覺得「心中不安」,並非常直率地給毛嘉陵指出:「您錯了!」而且還附上一篇長達4000餘字的文章——《正確認識中醫》,這既表達了他對自己奮鬥一生的中醫藥事業的鐘愛,也表現出他對新一代中醫藥傳人的殷殷關切之情。鄧老的這篇文章高屋建瓴,以大家風範論述了「中醫學與古代科學技術的關係」,指出了可怕的中醫藥信仰危機,駁斥了「中醫藥技術是古老的、落後的」的觀點。鄧鐵濤教授站在國家和民族的高度,強烈呼籲要客觀正確認識中醫藥的精華所在。

2003年2月17日《中國中醫藥報》以《毛嘉陵,您錯了》為題,發了一個類似編者按的短評。同時將鄧老的親筆信原文和《正確認識中醫》全文刊出,並在該期報紙第7版同時刊登兩位讀者對此問題的爭鳴文章。俗話說,理越辯越明,路越走越通。通過不同觀點的碰撞才會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才會讓我們走出困惑。


毛嘉陵於

2003年1月發表了系列評論《現代中醫藥發展的冷思考》之後,收到了不少讀者的來信和打來的電話,大家對文中提出來的話題極有興趣地進行了討論和爭論。這是毛嘉陵始料不及的,鄧老是其中名氣最大的一位,他的來信由此拉開了一場很有些聲勢的學術論戰,被大家稱為

「毛鄧論戰」。




鄧老對毛嘉陵觀點的

「批判」,當時毛嘉陵並不知道其中的原由,也不清楚鄧老為何因為將中醫學定位為古代科學而覺得「心中不安」。在讀完鄧老隨信寄來的《正確認識中醫》一文後,才明白鄧老為何不同意這個「學科定位」的原因所在。鄧老認為,「許多人看待中醫,首先認定中醫藥學是古老的東西,古老的科學必然落後,認為中醫雖能治好病,但沒有實驗做依據,與現代科學脫節,就不能算是科學。」的確,現在有人按照這種邏輯方式看問題,這種邏輯幾乎將「古老的」與「落後的」「不科學的」畫上了等號,按照如此通過幾個轉換就「將古老的變成了『不科學的』的邏輯」推論下來,產生於古代的中國傳統醫藥學,很容易就會被戴上「不科學」的帽子,鄧老對此表現出來的「忌諱」也是可以理解的。毛嘉陵對此則認為「古老的」並不都是落後的、不科學的,「現代的」也並不都是先進的、科學的。有問題的是那種並非科學客觀的「邏輯推理方式」,因為他們之間沒有必然性,而絕不是學科定位的問題。中醫藥是在中國古代產生的,更關鍵的是支撐它的核心知識體系也是中國古代的自然、人文、思維等方面的科學文化智慧成果,這是客觀存在的、誰也變更不了的事實。


正因為如此,毛嘉陵在

2003年1月6日《中國中醫藥報》上發表的《科學概念的「再認識」》中就已呼籲:「要客觀公正地評價中醫藥學,就不能迴避對『科學』的反思和再認識……世界是豐富多彩的,科學的標準、模式,也應當是多形式的。無論是古代的還是現代的知識體系,只要它認識到了客觀世界發生髮展的規律,具有可驗證性、可重複性和真實有效性,就應承認它的科學性,享受同等的學術地位。」這充分說明,毛嘉陵反對將「古老的」與「落後的」「不科學的」畫等號。





時任中國社科院哲學所西方哲學研究室主任江怡研究員看了

2003年2月17日《中國中醫藥報》的《毛嘉陵,您錯了》後,特意給毛嘉陵打來電話說:「正因為中醫藥是中國古代的科學,才稱得上是中華傳統文化寶庫中的瑰寶。」並認為中醫藥界關於科學概念的討論很有意義,這實際上已超出了中醫藥學科的範疇,值得引起科學界、哲學界的關注。



我們古代醫藥學家的發明創造,至今還在造福於人類的健康,對此我們本來就應該引以為豪,但卻始終在這個西式科學概念所造成的觀念問題上糾纏不休。因此,毛嘉陵再次感覺到了重新認識

「科學概念」的重要性,必須從這個根本問題上入手,才能徹底消除多年來中醫藥在「科學問題」上的困惑和不安。


2003年4月7日,毛嘉陵在《中國中醫藥報》第7版發表了《為什麼要「冷思考」》一文,文章開頭就是致謝鄧鐵濤教授和讀者朋友們:「首先,我想藉此機會對關注《現代中醫藥發展的冷思考》的廣大專家、學者、讀者,致以真誠的謝意,尤其是德高望重的著名老中醫鄧鐵濤教授,兩次親筆給我寫信,坦誠交換意見,這對我是一個極大的鼓勵和鞭策。我期待著能有機會與鄧老進行面對面的交流。」 


毛嘉陵同時表示:

「不管是反對的還是贊同的聲音,我都將把它們作為大家贈予我的珍貴禮物,永遠存貯在我的大腦『硬碟』之中,以激勵我更加努力地為中醫藥事業的發展進行有益的探索和實踐……」


有趣的逆轉是,

2005年6月,毛嘉陵到江蘇南通參加朱良春老中醫召集的「首屆著名中醫藥學家學術傳承高層論壇」。在會議期間,鄧老對毛嘉陵說:「我現在同意你的觀點了。」這也算是「毛鄧論戰」的一個圓滿結局,這充分說明了身居學術高位的鄧老,對不同意見所具有的宏大的包容心。同時,也使毛嘉陵深深地體會到了鄧老對晚輩後學的傾力提攜。


後來,毛嘉陵在閱讀中國科技大學校長朱清時院士及其弟子、新華社著名科技新聞記者姜岩博士合著的《東方科學文化復興》大作後,總算為中醫藥的學科定位尋找到了一個恰當的表達方式。受此啟發,提出並系統論述了

「中醫藥是東方科學」。



好 書 推 薦



點擊封面 查看詳情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國醫大師卷:鄧鐵濤

本書有兩個特點是值得一提的:其一是文前部分,我們盡最大可能地收集了醫家的照片,包括一些珍貴的生活照、診療照以及醫家手跡、名家題字等,這些材料具 有極高的文獻價值,是歷史的真實反映;其二,《國醫大師卷:鄧鐵濤》始終強調,必須把筆墨的重點放在醫家最擅長治療的病種上面,而且要大篇幅詳細介紹,把 醫家在用藥、用方上的特點予以詳盡淋漓地展示,務求寫出臨床真正有效的內容,也就是說,不是醫家擅長的病種大可不寫,不要讓人感覺什麼都能治,什麼都治不好。


版權聲明


本文部分內容綜合自毛嘉陵老師博客,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由

悅讀中醫

(微信號

ydzhongyi

)推薦發表,封面圖片源於本文。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點擊「閱讀原文」學習

鄧老精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悅讀中醫 的精彩文章:

不要只把黃芪只當作補氣的補品,Ta的這些功效厲害著呢!
天樞穴是「健胃消食片」,消化不良找它幫忙

TAG:悅讀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