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1月12日,2018年遼寧省考古工作彙報會在瀋陽舉行,會上發布了我省在2018年度重大的考古發現。經過去年的進一步考古發掘,琉璃寺遺址為遼顯陵的陵寢建築址可能性極大;洪家街墓地的主人也被揭開了神秘面紗,那就是大遼丞相韓德讓及其繼承人的家族墓地。

具體來看看這些重大考古揭開的歷史之謎吧↓↓↓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新立遼代建築遺址

為遼代乾陵的陵前殿所在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新立遺址遠眺。圖片均為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遼寧省考古專家介紹,遼代歷經9任皇帝,分葬於5處帝陵。據推測,遼代帝陵是經過精心設計的地上、地下龐大建築群,可能包括帝王玄宮;陵前建築,如祭祀的享堂等;陪葬墓;陵園陵門;奉陵邑,即為保護陵園而設立的城池。

據《遼史》等文獻記載,遼代兩座帝陵(顯陵和乾陵)修建於醫巫閭山,但具體位置不詳,遼末金初,醫巫閭山遼陵遭到金兵大規模毀掘,此後湮沒於深山野林之間,逐漸成為歷史之謎。

但在20世紀70年代以來,在北鎮先後發現多座高等級的陪葬墓或是證明。

為了解開這個歷史之謎,探尋和全面了解醫巫閭山遼代顯、乾二陵的位置、範圍、布局、形制和保存狀況, 2015~2018年,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醫巫閭山遼代帝陵的重要組成部分——北鎮新立遼代建築遺址進行了主動考古發掘。

揭謎一:為一組大型四合院式建築

新立遼代建築遺址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富屯街道。

新立遼代建築遺址為一組大型四合院式建築,其南部為較小的附屬建築。新立遼代建築遺址西南側和北側各有大型墓葬一座,兩座墓葬距新立遼代建築遺址極近,相距最近處均不足5米。

通過發掘揭露出一組相對較完整的建築址。該組建築是由北部主殿、南部殿門和四周附屬的廊廡組成的一組封閉院落,建築外圍分布有排水道。

出土遺物多為建築構件,還有一些用於祭祀的瓷器、玉冊、玻璃器等,少見生活器具。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新立遺址出土契丹文玉冊。

建築構件主要有瓦當、筒瓦、板瓦、博脊瓦、鳳鳥、龍首、鴟尾、青磚、礎石、花斑石等,其中屋頂所用瓦件幾乎全為綠色琉璃件,偶有極個別灰瓦件。

表明該四合院建築為一座滿鋪綠琉璃瓦的高等級建築。

揭謎二:大量鋪地花斑石殘塊一般僅見於皇家宮殿和陵寢建築

琉璃瓦件樣式單一,胎釉、紋飾、形制等高度統一。正殿周圍出土了大量鋪地花斑石殘塊,這種高級石材一般僅見於皇家宮殿和陵寢建築。玉冊殘塊集中出土於正殿之上,有契丹小字和漢字兩套。其他遺物有定窯白瓷、越窯青瓷、影青瓷、玻璃器等,它們應該是祭祀用器。

「通過與內蒙古巴林右旗遼慶陵三座陵前殿址對比分析,結合遺址出土的遺物時代特徵,我們認為北鎮市新立遼代建築遺址是遼代乾陵的陵前殿址,而位於遺址北部的大型墓葬為乾陵玄宮。」考古專家說。

遼乾陵開創的以一組四合院建築作為帝陵玄宮前祭祀建築的模式,與唐、北宋以及遼代早期以一個單體建築(獻殿)作為玄宮前祭殿的做法有顯著區別,突出了朝拜祭祀儀式的重要性,並且被明、清兩代帝陵繼承和發展,充分體現了遼代陵寢制度在中國陵寢制度史上的重要地位。

遼代乾陵的確定為全面了解醫巫閭山顯、乾二陵的陵園位置、範圍和布局邁出了最關鍵的一步,也為遼代陵寢制度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素材。

琉璃寺遺址

很可能就是遼顯陵的陵寢建築址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琉璃寺遺址鳥瞰。

此外,關於遼代顯陵,在琉璃寺遺址的發掘上,也有一些收穫,該遺址很可能就是遼顯陵的陵寢建築址。

琉璃寺遺址位於遼寧省北鎮市富屯街道龍崗子村西北約3公里的山谷中,掩藏在深山密林之中,平均海拔660米。遺址四周築有石圍牆,平面呈不規則形,門址位於東南,面積約3.5萬平方米。遺址內有四道接近平行的石築護坡牆,把遺址分成階梯式的五級台地也就是五進院落,在第二、三級台地上發現有大型中心建築基址。

2018年度,發掘了遺址中軸線上的兩個建築台基,分別編號為一號建築台基(TJ1)和二號建築台基(TJ2),均為單體建築,其方向完全相同,兩者一前一後,一上一下,呈前、後殿的布局。

一號建築台基位於第三級台地上,朝向東南,分為上、下兩層。下層台基平面呈長方形,南北長32.3米、東西寬30.8米、高1.66米。踏道位於東南角,東西長4.45米、南北寬2.66米,兩側設有燕窩石及垂帶石,現存5層踏跺。上層台基平面呈方形,邊長19.07米。兩層台基的周壁均用加工規整的條石包砌,台基內部填夯黃土。台基頂部現為林地,未能發掘。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出土遺物以建築構件為主,瓦件有棕紅色琉璃質、綠琉璃質、三彩質、灰陶質等,種類多樣。還出土了大量石構件,包括石華板、石螭首和石獅首等。石構件專門選用石質細膩的青黑色石材,雕刻細緻,工藝精湛。石螭首和石獅首為台基上緣的裝飾構件,刻畫生動,造型各異。石華板為雙面高浮雕,題材廣泛,有的飽含生活氣息,有的富有神秘色彩。

「經與新立遺址和遼慶陵殿址進行比較研究,結合琉璃寺遺址所在位置,我們認為琉璃寺遺址很可能就是遼顯陵的陵寢建築址。」考古專家說。

揭謎一:洪家街墓地解開墓主身份,是大遼丞相韓德讓及繼承人的家族墓地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洪家街墓地位於遼寧省錦州北鎮市富屯街道。2014年,當地文物部門獲悉洪家街附近有古墓葬被盜,立即向上級文物主管部門報告。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5年4月—2017年12月,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組織人員對該墓地進行搶救性考古發掘。

共清理墓葬4座,均為磚室墓。出土器物有陶瓷器、金屬器、木器、玉石器、絲織品和墓誌等。另外,在編號為4的墓室墓道兩壁、墓門、甬道兩壁和地面、前室地面及東、西耳室牆壁等發現有壁畫,圖案有車、馬、人物、花卉紋、龍鳳紋、禽類紋圖案等。

揭謎二:韓德讓墓葬地面發現壁畫為遼墓首次發現

根據文獻和出土墓志銘文記載可知,洪家街墓地為大遼丞相韓德讓及其繼承人的家族墓地,而且身份明確,年代準確。編號為4號的墓葬墓志銘文記載,該墓的埋葬年代為「統和二十九年」,即公元1011年,墓主人為大遼國一代名相韓德讓。韓德讓(941年—1011年),遼朝大臣。即耶律隆運,祖籍是河北玉田。韓德讓從小就受到父親在遼國征戰的熏陶,有勇有謀,為遼國立下戰功,蕭太后更是賞識他,後來成了遼國的「攝政王」,撐起遼國發展的重任。

在墓室的地面繪有壁畫,在遼代墓葬考古發掘中尚屬首次發現。「牆壁和墓道兩邊發現壁畫,地面上發現還是首次。韓德讓墓葬為多室墓,有前室、後室和東西兩個耳室。在前室和甬道的地面上發現了壁畫,甬道地面上是花卉圖案,前室地面上則發現了成對的龍鳳圖案和單鳳圖」。

揭謎三:隨葬瓷器來源非常廣泛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洪家街編號4號墓室出土的熏爐蓋。

韓德讓在當時非常受到皇帝重視,他是漢族身份,遼國皇帝為他賜姓易名,賜姓耶律氏,易名隆運,設文忠王府,位列親王之上,是遼代第一國姓漢臣。

也因此,其墓葬內的陪葬品非常豐富和珍貴。比如陪葬的瓷器來源廣泛,既有當時遼國本地產的瓷器,也有景德鎮產的青瓷、定窯的白瓷等,而這也體現出當時遼國與宋朝之間的文化交流。

隨葬品中還有玻璃器,「這屬於西方傳過來的,有紫色、白色、綠色、茶色的四色玻璃器,在當時是很珍貴的東西」考古專家說。

小河北墓地

耶律隆裕的家族墓地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小河北墓地位於遼寧省錦州北鎮市富屯街道新立村小河北村民組北。村西北有一座山樑當地人稱「白沙梁」,墓地即位於該山樑南端。

小河北墓地考古發掘工作歷時兩年,共清理墓葬5座。墓葬均為磚室墓,多次被盜,破壞嚴重。出土器物有陶瓷器、金屬器、玉石器、玻璃器、琥珀飾品和墓誌等。

在編號為1的墓葬,由墓道、墓門、甬道、主室及耳室組成。

在通往墓室的墓道里,考古人員發現,東西兩側牆上隱約可見古代車的線條,這是發現的第一層壁畫。隨後,考古人員又發現了第二層壁畫,但因年代久遠,外邊兩層已模糊不清。

經過研究,考古人員決定將上邊兩層不具有保存價值的壁畫清掉,在裸露出的第三層壁畫中,出現了比較清晰的車、馬、駱駝和人物彩色圖案,保存相對較好,畫工技藝精湛。

揭謎一:地下排水溝鋪滿石球,為了排水和防盜

這座墓的獨特之處還在於,修築了比較先進的排水系統。

考古發掘顯示,在墓道西壁一側地下修了排水溝,這條溝渠進入墓門後在甬道處一分為二,進入墓室後從東側一直通向墓外。也就是說,所有墓內積水,都會從這條排水溝流出。墓葬排水溝總長110米,排水溝下鋪有15-22厘米大小不等的石球,石球上60厘米處鋪有石板,石板上又鋪了磚。墓葬中的水是從石板下石球的縫隙中流出的。

據專家推測,這些石球的作用,其一為了排水;其二也是因為畢竟排水溝很深,布滿石球可防止盜墓者從排水溝進入墓室,起到防盜作用。

揭謎二:蕭太后三子耶律隆裕的家族墓地

根據文獻和出土墓志銘文記載可知,小河北墓地為遼代契丹貴族耶律隆裕的家族墓地。耶律隆裕是遼景宗和蕭太后的三子,被封齊國王。

在編號為3的墓室的墓志銘文記載:該墓的埋葬年代為「重熙戊子年」,即公元1048年,墓主人為遼國契丹貴族耶律隆裕的第二個孫子——烏獨剌。結合小河北墓地的地理位置推斷,小河北墓地為耶律隆裕的家族墓地。對研究遼代喪葬制度、地域文化以及草原絲綢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經遠艦水下考古

擇選出標本達500餘件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經遠艦水下考古隊工作遠景。 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經遠艦遺址位於遼寧省大連市庄河黑島老人石南邊海域。

2014年夏,水下考古隊依據資料線索與磁力儀物探數據在該處發現鐵質沉船殘骸,並推測為經遠艦。

為了推進甲午沉艦系列調查與研究,經國家文物局批准,2018年7-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對該沉船點展開專項調查工作,確認是甲午海戰北洋海軍沉艦——「經遠艦」。參與調查的水下考古隊員,除水下中心、遼寧本省外,還彙集了海南、廣東、福建、江蘇、山東、湖北、天津等省市的人員。這是繼 「致遠艦」之後,我國水下考古工作者獲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針對遺址特點,水下考古隊制訂了專門的工作方案並開展了一系列的水下考古作業,終於在9月15日發現了深埋于海床面以下5.5米處的 「經遠」艦名,為木質髹金字體, 懸掛於艦舷外壁,由此確證此艦為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此外,水下考古隊員還在遺址清理中發掘出一塊木牌,清晰戳印有 「經遠」二字,亦可佐證對沉艦身份的判定。本次調查提取出水大量遺物,擇選出的標本達500餘件,種類十分豐富,包括鐵、木、銅、鉛、玻璃、陶瓷、皮革等材質。個別文物標本還刻有德文銘牌(印證此艦由德國製造)。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經遠艦艦名木牌。

甲午海戰是東亞近現代史上的標誌性歷史事件,以史為鑒,致遠艦、經遠艦的水下考古工作,為凝聚民族力量、實現富國強兵提供了難得的歷史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2018年其他部分考古項目介紹

2018年度,遼寧省在考古方面的重大發現除了以上五項,還包括大凌河中上游地區紅山文化遺存考古調查、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2號建築址、喀左土城子遺址、西豐城山遺址、桓仁小荒溝遺址、桓仁王義溝遺址、蓋州青石嶺山城、瀋陽塔山山城、康平西扎哈氣遼金時期手工業作坊遺址等。

有三處在錦州!這些遼寧公布2018年重大考古發現將揭開迷霧

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 2 號建築址出土陶器。

滑動可看具體內容↓↓↓

大凌河中上游地區紅山文化遺存考古調查:

發現紅山文化遺址和墓地共210餘處

調查工作於2017年春季在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縣正式啟動,並於2017-2018年順利完成了喀左縣地區、建平縣地區、凌源市北部地區的調查工作。

2018年度調查工作完成了建平縣北部地區、凌源市北部地區的調查工作,調查發現先秦時期遺址360餘處,其中紅山文化遺址和墓地共210餘處。

2017-2018兩個年度的調查獲取了一批豐富的紅山文化遺存,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面積上較過去都有了極大的突破,為進一步認識該地區紅山文化遺存的內涵、生活遺址和墓地、祭祀遺址的關係以及開展聚落考古學研究提供了基礎材料。

牛河梁遺址第一地點2號建築址:

發現了方格紋新紋飾主題

牛河梁遺址位於遼寧省凌源市和建平縣的交界處,第一地點位於牛河梁遺址中心位置的一座海拔最高的山樑上,目前確認有四組建築址,其中2號建築址是第一地點目前發現的四座建築址中規模最大的一座。以往考古發現顯示的2號建築的功能與牛河梁遺址其他地點的積石冢類遺迹有所不同,可能是與「女神廟」相關的特殊建築,是牛河梁遺址所代表人群的宗教和禮儀活動的中心。

通過發掘和測繪,進一步確認2號建築是由多組山台構成的大型建築址,其最大建築面積可能超過了3萬平方米。除北山台和東山台之外,新確認了6組山台。2018年度對2號台址內側進行了發掘清理,發現堆石遺迹3座、建築址2座、石牆1道。此次發現的兩座建築址皆為地面起建的地上建築,在規模和功能上可能與其他幾座建築址不同。

出土遺物以塔形器和筒形器為主,除常見彩陶紋飾外,還發現了新的紋飾主題(方格紋),也出現了打破原有規範的新的器形和紋飾的組合方式。

考古發掘顯示,牛河梁遺址2號建築是一處規模龐大,由多層砌石檯面和建築構成的複雜遺迹,為確定第一地點的結構、性質和功能提供了新的材料,為探討牛河梁遺址紅山文化晚期社會的文明特徵提供了新的線索。

土城子遺址:

發現平面形狀為不規整圓形半地穴式建築

土城子遺址位於遼寧省喀左縣山嘴子鎮黃家店村土城子屯西南。2018年,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對遺址進行了發掘、系統性區域考古調查和資料整理。

2018年遺址發掘面積1000平方米,共發現灰坑178個,房址9座,灶址6個。主體遺存屬於東周時期,較為重要的發現是一批房址,平面形狀為不規整圓形的半地穴式建築,面積較小,在5至14平方米之間。房址內的灶緊挨牆壁設置,有圓形、橢圓形和方形幾種形式,有的房址內設兩個灶。在發掘區內發現了一些零散的地面灶,有的可能是房址遭破壞後的遺留,也有的可能是室外灶。還發現了屬於東周時期的幾個窖穴,平面均為圓形,直壁平底,形制規整。東周時期的遺物有刀幣、銅鏃、骨錐,還有可復原的陶缽、陶罐等。有少量遺存屬於夏家店下層文化,遺迹只見灰坑,可辨識的陶器有鬲、甗、罐、瓮等。

開展系統性區域考古調查約30平方公里,共確定了297個採集單位,其中一般採集285個,系統採集12個。紅山文化採集單位8個,夏家店下層文化採集單位48個,其餘採集單位屬於戰國至漢代和遼代兩個大的時段。通過調查,確定了調查區內的文化發展序列,觀察到了古代文化逐漸發展繁榮的趨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錦繡之州 的精彩文章:

錦州今年冬季旅遊活動安排新鮮出爐!看看有哪些?
「電瓶大盜」流竄多地!在錦州栽了!

TAG:錦繡之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