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身 > 「右腿四級殘疾,也要堅持跑……」為跑者的堅強淚目

「右腿四級殘疾,也要堅持跑……」為跑者的堅強淚目

他是小兒麻痹患者,三歲才學會走路,八歲時發現兩腿不一樣粗,先天的差距讓他從小就很自卑。但,跑步改變了這一切……2019年廈門馬拉松,他以2小時50分38秒大幅度提高了個人最好成績,跑到這個成績,他花了9年多時間。

「所有的平庸,都是自我設限的結果。大膽一點,反正你只活一次。」

撰文 / 達子

編輯 / 達子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而我們普通跑友很多生活的不如意比起他來,可以說是微不足道了。因為,我們遇到不如意有時可以避開,而他,卻只能與不如意正面對抗。

帶著先天身體殘疾,從2013年首馬3小時49分,到2019廈門馬拉松2小時50分,也許跑友們會覺得,他一定訓練非常拼,其實並不是。反而他是一個追求健康跑的跑者,他反對一切對身體有害的玩命訓練,每年僅參加一到兩場全馬比賽,月最高跑量只有200多公里,今天,我們就來看看他的故事。

1、2009年開始跑步,2017年破三

他就是賀顯國,1987年出生在雲南昭通鎮雄縣,先天患有小兒麻痹,八歲時發現雙腿不一樣粗。上學的時候,由於這個原因,老師都不讓他跑步,同學、玩伴們也都嘲笑他,叫他瘸子,由此導致他從小就很自卑。

「我身高還沒有1米55,小時候營養不良,連手指甲都沒有月亮,13歲左右就是這個身高了。跑步總是一跳一跳的,遇見上坡右腿更用不上力氣,遇到下坡是斜路還好。」賀顯國說道。

22歲之前,賀顯國從來沒跑過步,但是,他想和正常人一樣享受生活上的一切,從此以後,他下決心開始鍛煉。

賀顯國談到,像他這樣右腿殘疾的還有一個是重慶的熊軍,更嚴重,但依然可以用5個小時跳完全程馬拉松。「我是小兒麻痹當中比較幸運的一個。」

2009年9月2日,他到福建石獅市工作,從那時開始跑步,最開始是跑500米,就是這短短的500米,讓賀顯國上氣不接下氣。這種困難,是常人所無法想像的,但是賀顯國覺得,命運如此,但是並不能屈服於命運,「不懼怕挫折,即便是彎路也要走,有經歷才會有成長。」

憑藉著一股倔勁兒,他開始能夠跑更長的距離,逐步加量,從5公里,到10公里,再到15公里,半馬。

經過了長達3年多的基礎訓練,他終於開啟了自己馬拉松的征程,2013年廈門馬拉松,他首次踏上了全馬賽道,便跑出了3小時49分的成績,這個成績,幾乎連他自己都無法相信。

從2013年到2015年,賀顯國都是穿著7分褲參加馬拉松比賽。

「直到2016年我才敢把腿露出來跑,之前穿7分褲是怕別人知道我是殘疾人,跑步又是一跳一跳的。不過後來我沒有什麼顧忌了,我想和正常人一樣在馬拉松賽道上享受速度與激情,帶動更多人跑起來,告別亞健康。」賀顯國說。

2013年到2017年,他年年創造個人最好成績。2017年重慶馬拉松,他第一次跑進3小時。

賀顯國提到,自己的親二哥鍛煉1年後,首個全程馬拉松就可以跑進3小時19分。還有他們一個縣的朋友,最開始馬拉松跑3小時19分左右,和賀顯國相當,到2016年就跑出2小時49分的成績了。

「所以對我來說,沒有任何優勢,鍛煉了2年多首馬才跑3小時49,但是我沒有灰心,一直把它當業餘愛好練下去,右腿四級殘疾並不可怕,可怕的是,當懶惰、不能吃苦、自暴自棄不求上進的人。」賀顯國說道。

這樣的健康跑法,也讓賀顯國身體越來越好,既不會受傷,成績還一年強過一年。

起初參加馬拉松,賀顯國的家人都不贊成,他的二哥也說:「跑馬拉松太累了,你的腿又這樣,還是別跑了……」

但是,「我就是這種心態,你不讓我跑我偏偏就跑;這一跑就堅持了快9年半了。」賀顯國說。

2、2019廈馬前他是如何訓練的?

每年的廈門馬拉松,是賀顯國必跑的比賽,2018年由於賀顯國只隨便練了兩個月,只跑出了3小時06分的成績。之後,他由於工作原因,不到四月份,就停止跑步了。

「當時在廠里,一天上班10幾個小時,翔安郊區那個地方,也沒有什麼跑步的好場所,一連幾天不跑就變懶了。所以之後到八月份我就沒有跑步。」賀顯國說。

2018年8月13日到2019年1月,賀顯國才開始專註備戰廈門馬拉松,從5公里開始跑,5分以外的配速,「當時跑5公里中間還要休息,馬拉松真的是不練則退。」

之後賀顯國慢慢適應,採取跑一休一,跑二休一,跑三休一,一步一步晉級,休息期間會騎自行車、散步結合拉伸、力量練習。

「我的訓練都是以慢跑加變速跑居多,很少練速度和間歇,並且也缺乏跑量,賽前三個月,每個月有一次31到33公里的長距離,其他時間就都是5到12公里的健康跑。」賀顯國介紹。

每次跑完之後,賀顯國必會拉伸,並做俯卧撐、仰卧起坐、蛙跳、平板支撐、單杠雙杠、前後左右交叉跳還有用手倒立等等。

2019廈馬前一個月,賽前16天跑了一次33公里,其他依然是5到12公里的跑休模式,前一個月的跑量沒有超過180公里,整個2018年他最高月跑量是在11月份,達到231公里。

「除此之外,這五個月我在飯店跑腿,每天至少2萬步以上,可能跟這個也有關係吧!」賀顯國說。

賽前5天訓練:

1月1日:早上慢跑10公里,下午練了兩組1.3公里左右,3分20左右的配速,練了幾組200米,100米,400米;

1月2日:早上測試公路10公里全力速度跑,38分20多秒,也是公路最好10公里成績,下午帶一個跑友去熟悉賽道,騎自行車騎了40多公里;

1月3日休息;

1月4日:慢跑8公里,6分30秒開外的速度;

1月5日:陪朋友逛中山路,曾厝垵。

「1月6日開始比賽,前面壓著速度跑,原計劃是按415左右的配速出去的,沒有想到練了不到5個月一舉突破6項記錄,間歇1公里的速度突破,10公里路跑成績突破,15公里突破,半程突破,30公里突破,全馬突破。」

4、以健康為根本,下一目標突破250

「目前中國的跑步大軍受傷的太多了,都是不理性,盲目參賽,盲目刷跑量,不科學運動等等造成的,說到底還是虛榮心在作祟。」賀顯國說。

可以看到,賀顯國成績從跑步到全馬2小時50花了近10年時間。這是真正的一個循序漸進、水到渠成的過程。

作為本身天賦沒有優勢的他並沒有像現在很多心急的跑友那樣跑過不久就開始參加馬拉松破400、破330、破300,而是跑步練習三年多之後才開始參賽的。

對於跑步,賀顯國在堅持不懈、挑戰自我的同時,保證了身體的健康。

「這個跑步一旦跑偏了就會走火入魔,你勸他他還會生氣。」賀顯國說。

如果普通跑者能夠學習到他的「不打無準備之仗」的風格,那麼猝死、重傷也就不會頻繁出現了。

他說道:「我認識的幾位250左右的跑者就被極限者的蠻幹誤導了;導致現在跑不進310。」

相比較而言,他更側重於健康跑,什麼是健康跑?就是根據自己的身體情況做相應的計劃。在2017年,他爭取到了杭州馬拉松和北京馬拉松直通名額,但是他放棄了。因為,他堅持1年最多參加2場全馬。之前有個朋友出錢讓賀顯國去跑美國波士頓馬拉松,他都沒有去。

「我平時都是10公里健康跑,從來沒有受過傷,也不盲目跟風,不盲目刷跑量,理性參賽。」

「不忘初心,才能跑得更遠。我想在2020年左右去突破2小時50分。」賀顯國說。

他在多年的跑步當中,看到了太多受傷的例子,覺得作為業餘愛好,我們為的就是身體健康,當然,能跑出好成績是堅持下去的動力。

相對於馬拉松來說,他覺得還是10公里慢跑比較舒暢,更加符合健康跑的本質,而馬拉松更偏向極限。

追求速度是人的本能,而無傷不斷PB,才更是所有人應該追求的,無傷PB跑到老,就是真跑者的終極歸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民跑步 的精彩文章:

免簽國度說走就走,塞爾維亞貝爾格萊德馬拉松
跑步好處多,那是不是每天都應該去跑?

TAG:全民跑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