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觀察類節目撞車、視頻網站拼偶像養成,Q1同題競爭中如何突圍?

觀察類節目撞車、視頻網站拼偶像養成,Q1同題競爭中如何突圍?

觀察類節目撞車、視頻網站拼偶像養成,Q1同題競爭中如何突圍?

衛視、網路平台在一季度綜藝的布局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題傾向,決定高下的因素是基本功、細心程度和攻克最後一道難題的能力,考驗綜藝主創的微創新水平。

文 | 曾俊

來源 | 廣州日報

一季度的綜藝比拼已經開始,衛視平台和視頻網站推出不同類型的節目,布局上的一大懸念就是,已擁有觀眾群的王牌綜N代面對新節目的衝擊,能不能做出新意思?與此同時,競爭對手之間也出現不同程度的同質化,非常考驗製作的基本功和用心程度。

綜N代面臨挑戰:

最長壽音樂喜劇節目對壘

在綜藝領域一般有「節目火不過三代」的說法,王牌節目的收視率、點擊量和口碑會漸露疲態,但各大平台依然不會輕易放棄,這就特別考驗節目模式如何搞出新意。

一季度中最受關注的當屬湖南衛視本周五開播的新一季《歌手》,這檔音樂節目在市場中激起的水花雖不如往昔,但仍然受到很多觀眾期待。

今年的首發歌手陣容有劉歡、楊坤等,沿襲了熟悉的套路:頂級前輩、實力唱將、搖滾力量、新生歌手、外國小哥、文藝好嗓。大部分歌手在首期節目里都不唱成名作,這種操作還是有一定的新鮮感。

觀察類節目撞車、視頻網站拼偶像養成,Q1同題競爭中如何突圍?

《歌手》吳青峰

來到第五季的《歡樂喜劇人》,是喜劇競演類節目中最長壽的,它推出不少高質量喜劇作品,對觀眾有很強的吸引力。

今年依舊沿用郭德綱領銜各大喜劇團隊輪番比拼的模式,但德雲社、開心麻花、本山傳媒、大碗娛樂等都派出了自己的二線、三線演員,純粹靠實力說話了。節目將於1月20日開播,檔期移到了周日晚9時。

觀察類節目撞車、視頻網站拼偶像養成,Q1同題競爭中如何突圍?

郭德綱繼續領銜《歡樂喜劇人》第五季

室內競技真人秀《王牌對王牌》也走到了第四季,新一季每一期設定一個主題,邀請的明星嘉賓數量眾多,在趣味性和情懷上做了很好的平衡。

今年節目的常駐嘉賓由華晨宇、關曉彤代替了王源、歐陽娜娜,他們和沈騰、賈玲組成四人組。第一期的驚喜嘉賓是黃渤和吳秀波,兩人都為宣傳新片而來,兩位大叔聯袂登台十分吸睛。

即將亮相的綜N代節目還有《最強大腦之燃燒吧大腦》第二季以及《聲臨其境》第二季,這些節目都擁有一批固定觀眾,實力不容小覷,但有沒有新亮點以繼續保持活力,令人關注。

觀察類節目火熱:

接軌現實話題引發廣泛共鳴

觀察類節目是將戶外真人秀設置為第一現場,第二現場的觀察室由嘉賓的親友、專家學者、藝人坐鎮,這兩種場景在剪輯上來回穿插,並通過嘉賓的討論延伸出話題,讓觀眾獲得全新的觀感。

去年,《心動的信號》《妻子的浪漫旅行》《我家那小子》分別聚焦單身男女社交、夫妻情感、單身男人的生活等話題,引起觀眾熱議,成為小爆款。

今年一季度,這一類節目繼續火熱。《我家那閨女》首播之後,吳昕的「宅式生活」,傅園慧與父親之間的關係,都頗具代表性,反映了當下女青年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從而引發廣泛共鳴。

觀察類節目撞車、視頻網站拼偶像養成,Q1同題競爭中如何突圍?

接下來,與《心動的信號》類似,《戀夢空間》《美好的遇見》《心動蜜語》等都在排播中。與《我家那閨女》類似,《我家有女初長成》蓄勢待發。

同時,《女兒們的戀愛》《女兒們的男朋友》《婆婆和媽媽》《一路成年》等都涉及了家庭關係的各個方面。

青春偶像扎堆出現:

視頻平台集體出擊

去年兩檔由視頻平台推出的青春節目《偶像練習生》《創造101》,成為年度爆款,勝出的蔡徐坤、楊超越等成員在年輕人中很有影響力。視頻平台的玩法多樣,容易與網友開展強互動,能通過各種內容最大限度展示年輕學員的風采,令學員具有較強的觀眾緣。

接下來,優酷、騰訊和愛奇藝在這一類型上還將繼續出擊。其中,《偶像練習生》第二季改名為《青春有你》,目前已官宣張藝興擔綱青春製作人代表,100個年輕男學員爭奪最終出道的7個位置。

觀察類節目撞車、視頻網站拼偶像養成,Q1同題競爭中如何突圍?

《創造101》試圖「重新定義男性審美」,101位選手爭奪11個位置,迪麗熱巴是導師之一。《以團之名》最後也會以男團的形式推出新人,相較之下聲量稍小。

觀察類節目撞車、視頻網站拼偶像養成,Q1同題競爭中如何突圍?

整體上看,三檔節目存在明顯的同質化,有觀眾感慨道:「各種經紀公司的新人都不夠用了。」另外,以往節目所選出的選手目前還沒有獲得真正大眾意義上的認可,新節目能有突破嗎?節目如何增加網友參與感,從而延續熱潮也是一大考驗。

在同題時代拼細節

無論是網路平台還是傳統衛視,大家在一季度綜藝的布局上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同題傾向,這些節目先後上檔註定會極度分割觀眾注意力,這些節目在pick、c位等年度熱詞之後能否創造新的流行語,大家都等著圍觀。

綜藝的同題操作就好比考生面對同一張試卷,決定高下的因素是基本功、細心程度和攻克最後一道難題的能力,考驗綜藝製作者的微創新水平,要求大家除了投入資金,還得用心製作,否則即便節目屬於某一個很火的類型,也很難保證一定火。

另外,節目同題也更要強調細節處理,比如,我們看到,觀察類節目迅速成為風口的同時,也出現了題材撞車的問題。

因此,各個製作方更需要提前謀劃,擺脫類型固化、創新乏力的窘境,所以,在創作上不要過早模式化,而是真正從生活出發,深入挖掘其他類型的社會關係和家庭關係。

在關註明星的同時也要多關注普通人,這樣才能真正說出老百姓的心裡話,反映他們的幸福和煩惱,從而激發更多觀眾的認同和感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