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話說臘八節與佛教的因緣

話說臘八節與佛教的因緣

臘八節,俗稱「臘八」 。自上古時代起,臘八是用來祭祀祖先和神靈(包括門神、戶神、宅神、灶神、井神)的祭祀儀式,祈求豐收和吉祥。

據《禮記·郊特牲》記載,臘祭是「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夏代稱臘日為「嘉平」,商代為「清祀」,周代為「大蜡」;因在十二月舉行,故稱該月為臘月,稱臘祭這一天為臘日。先秦的臘日在冬至後的第三個戌日。

隨著佛教傳入,為了擴大在本土的影響力遂附會傳統文化把臘八節定為佛成道日。後隨佛教盛行,佛祖成道日與臘日融合,在佛教領域被稱為「法寶節」。南北朝開始才固定在臘月初八。

依據佛教的說法,喬達摩·悉達多太子在經過6年苦修後,體力不支。這時,有牧羊女奉上了乳糜,太子恢復體力後,最終在菩提樹下悟道成佛。這天后被確認為中國農曆的臘月初八,臘八遂成為釋迦牟尼佛的成道日,屬於佛教重要的節日。許多佛寺在此日都要熬臘八粥,施贈信眾與民眾,共同慶祝悉達多太子的成佛,慶祝佛教的誕生。

另有一說,佛陀成道日,四大天王來到人間,分別以內裝有八寶飯的金、銀、琉璃、瑪瑙等缽供養世尊,世尊欣然接受後將四缽合而為一。為紀念佛陀於臘月初八成道,並接受四大天王供養米粥,漢地佛教寺院因而會在這天煮臘八粥供佛,並分送十方善信,希望享用臘八粥的民眾能同沾佛陀成道的法喜,蒙佛陀加持而福慧增長。

那麼臘八節都有哪些習俗呢?

臘八粥

在我國許多地區,如北京、江浙、皖中、膠東、東北等地,至今依然有農曆臘月初八的臘八節喝臘八粥的習俗。把蔬果乾物和在一起做粥,有慶賀五穀豐登、驅逐鬼邪瘟疫的意義。

臘八粥在古時是用紅小豆、糯米煮成,後來材料逐漸增多。南宋人周密著《武林舊事》說:「用胡桃、松子、乳蕈、柿蕈、柿栗之類做粥,謂之『臘八粥』。」至今我國江南、東北、西北廣大地區人民仍保留著吃臘八粥的習俗,廣東地區已不多見。

各地熬煮臘八粥,所用材料各有不同,多用糯米、紅豆、棗子、栗子、花生、白果、蓮子、百合等煮成甜粥。也有加入桂圓、龍眼肉、蜜餞等同煮的。冬季吃一碗熱氣騰騰的臘八粥,既可口又營養,確實能增福增壽。

臘八蒜

臘八蒜就是在陰曆臘月初八的這天來泡製蒜,是北方,尤其是華北地區的一個習俗。將剝了皮的蒜瓣兒放到一個可以密封的罐子,瓶子之類的容器裡面,然後倒入醋,封上口放到一個冷的地方。慢慢地,泡在醋中的蒜就會變綠,最後會變得通體碧綠的,如同翡翠碧玉。

臘八醋

臘八醋,傳統臘八節習俗。在中國北方地區有在臘八這天用醋泡大蒜的習俗,名「臘八醋」。臘八醋,要泡到大年初一,初一吃餃子,要吃素餃子,取一年素素凈凈之意,蘸臘八醋吃,別有一番滋味。「臘八醋」不僅味道醇正,而且久放不壞。

臘八吃冰

俗語中有「來年成不成,先看臘八冰」的說法。臘八這一天清晨,人們還要到河邊、泉邊去砸冰,將之背回家,謂之「臘八冰」。誰起得早,第一個打上冰,誰就更有好運氣。據說臘八冰能治百病,這一天打來的冰,要放很長時間,好讓孩子們有一段吃冰的快樂。當然,大人們也會吃。有意思的是,無論你怎樣吃,都不會拉肚子。女人這一天要用「臘八冰」、碗豆與青稞合磨成的面散攪團。

當然,這些說法只是傳統習俗,臘八冰不可能真的包治百病。但是,冬季吃的食物大多熱燥上火,人很容易出現各種上火癥狀,在臘八節這一天,適當吃少量的冰,不但能夠享受一把反季節的樂趣,湊一湊節日的熱鬧,也有助於適當平息體內火氣,平衡人體陰陽。

臘八節一過,離春節就更近了,濃濃的年味蔓延開來。臘八粥的甜糯,是每個人心中的年味,是無法忘記的家的味道……

聯繫方式

微信號:南普陀寺

郵編:361005

網址:nanputuo.com

地址:廈門市思明南路515號

友情鏈接

五老峰下

廈門南普陀寺慈善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普陀寺 的精彩文章:

法會結束後,在生活中應如何修行從而圓滿人生?
什麼?這幅水陸畫竟得錢百萬

TAG: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