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二戰德國裝甲王朝的開山之作,兩軍火巨頭合作製造「農用拖拉機」

二戰德國裝甲王朝的開山之作,兩軍火巨頭合作製造「農用拖拉機」

眾所周知,世界上第一個將坦克應用到實戰的是英國。在一戰索姆河戰役期間,為了突破德軍陣地,英國派出了新式秘密武器「馬克1型」坦克。結果,這種靠履帶行走,自帶槍炮和防禦的鋼鐵怪獸,很快便突破了德國防線。

馬克1型

一戰後,各軍事強國都意識到坦克的重要性和發展前景,不僅自己大力發展的情況下,還通過凡爾賽條約限制德國發展坦克。其中有一條規定:對於任何在德國製造坦克、裝甲車或類似車輛的人都要處以10萬馬克罰金,並判處至少半年有期徒刑。

一戰後期德國AV7坦克

然而,這一規定並沒有嚇倒德國人。德國軍火企業想出了種種辦法來突破限制,比如與瑞典、蘇聯等國合作,在境外研發試驗生產坦克。其中萊茵金屬公司最先造出了樣車,為了掩蓋真相,對外稱為「拖拉機」。戴姆勒-賓士公司緊隨其後,造出了重20噸,裝備了一門75毫米火炮的坦克,對外卻稱「重型拖拉機」。

除此之外,陸陸續續還有其它樣車被製造出來,但是不論哪一種都太顯眼了,極易引來國際社會的制裁。結果都沒有被軍方採購並大規模的生產。上世紀30年代初,德國軍方明確提出了設計要求:自重較輕、配置相對簡單、價格低廉易於生產,同時還不易引起國際社會的注意。

模型

這一次德國軍火巨頭克虜伯親自出手,很快便研製出了一種重量只有5噸的輕型裝甲戰鬥車輛,稱為「克虜伯A型陸地工程車」。這台袖珍坦克,創新性地採用了具有一定傾斜角度的正面裝甲,並安裝了一台克虜伯自產的汽油發動機。

德國軍方對這一設計思路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但是同時又認為「克虜伯A型陸地工程車」還可以有更好的改進。於是,召集克虜伯、戴姆勒-賓士、萊茵金屬、亨舍爾、MAN五家公司,要求他們拿出改進方案。最終克虜伯和戴姆勒-賓士的方案獲得了認可。

德國裝備部最終拍板的方案是採用克虜伯的底盤和行動裝置,戴姆勒-賓士的上部車體和炮塔。當然為了保密,德國軍方稱其為「農用拖拉機」。首批3輛「農用拖拉機」於1934年2月走下生產線,接受軍方的測試。這時希特勒已經上台掌權,將其命名為「機槍裝甲車輛」。

德國軍方向克虜伯下的第一筆訂單為135輛,不久之後又追加了450輛,到1936年,這一型號共生產了818輛。這是德國第一型大規模生產的坦克(一戰後期的AV7產量很少)。1938年,德國正式將它為Panzerkampfwagen Ⅰ Ausf A,意思是Ⅰ號A型裝甲戰鬥車輛,也就是我們說的1號坦克A型,德軍的制式編號為Sd.Kfz. 101。

Sd.Kfz.意思是特殊履帶車輛,從這以後德軍多數裝甲戰鬥車輛都以這個編號開頭,德國「閃電戰」的裝甲王朝從此奠基。值得一提的是,中國軍隊也曾經購買過16輛1號坦克A型,在南京保衛戰期間,這些坦克都投入到了與日軍的戰鬥中,最後損失殆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歪史正說 的精彩文章:

二戰期間美國陸軍「值得一提」的三種武器,最後一種曾被虎欺豹虐
二戰時最被敵方痛恨的武器,美軍用它對付日軍,效果顯著

TAG:歪史正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