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孟加拉國教授:中國的出現,減少了我們對印度的依賴

孟加拉國教授:中國的出現,減少了我們對印度的依賴

【環球時報 赴孟加拉國特派記者 胡博峰】「孟加拉國未來會否深陷債務陷阱泥潭?」「中國政府將在羅興亞難民問題上扮演什麼樣的角色?」這是前不久在孟加拉國首都達卡舉辦的「中孟關係:預知未來」對話會後,來自孟加拉國的專家學者同《環球時報》記者交流時不約而同提到的「尖銳」問題。記者常駐南亞,儘管對孟加拉國的國情及近年來中孟兩國間的合作有些了解,但這次交流期間他們對某些話題的強烈關注及表達出的「敏感」,還是讓記者頗為意外、引人深思。這種「關切」背後到底發生了什麼?

「硬幣的另一面」

位於南亞次大陸東部的孟加拉國,國土面積約15萬平方公里,人口1.6億,單位面積人口密度堪稱世界之最,生育率亞洲第一,識字率超過60%。從飛機上俯瞰,整個國家河流縱橫、河網密布,故有「萬河之國」之稱。

這場研討會由當地著名智庫COSMOS主辦,其母體是孟加拉國國內領先的能源和傳媒企業。COSMOS集團主席伊納亞圖拉在研討會開始前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孟加拉國高度重視發展同中國的友好關係,舉辦這場研討會的初衷是希望為關注中孟關係未來的相關領域官員和學者提供一個交流對話的平台。

研討會的主持人伊夫特卡爾·艾哈麥德·喬杜里博士,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南亞研究所首席研究員、孟加拉國前看守政府外交事務顧問。會上,包括喬杜里在內的與會專家均表示,維護中孟關係穩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與中國發展良好關係是全體孟加拉國人的共識。不過,他們也開誠布公地表示,雖然中國投資有許多優點,為孟加拉國經濟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但「孟加拉國必須小心『硬幣的另一面』」,即國家財政能否承受債務負擔問題。

會後,《環球時報》記者和幾名孟加拉國同行及學者進一步做了交流。在所謂「債務陷阱」問題上,與記者交流的幾位孟國人士均樂於引用當地和西方媒體信源,認為根據他們的計算口徑,中國對孟各類貸款和投資總和已超300億美元,明確表示擔心孟加拉國會像斯里蘭卡一樣,因「還不上欠中國的債務而把重要的戰略性港口——漢班托塔港以99年的租期轉給中國經營」。

「我們不知道中國相中了孟加拉國什麼,而讓中國大筆大筆的投資來到這裡,請不要說『是因為中孟友誼』這樣的外交辭令。」默罕默德是孟加拉國《獨立報》高級記者,他十分關注中孟雙邊問題,手機上甚至關注了《人民日報》和《環球時報》的英文社交媒體賬號。

「是否可以給我講講更多關於中國在漢班托塔港的事?很多人,特別是印度媒體都在議論,說那是中國在南亞利用債務陷阱獲得的第一個戰略資源,並且將不是最後一個,」默罕默德說,「很少有中國人願意跟我們聊這些具體問題。」

或許是出於禮貌,孟加拉國布拉克大學的阿佛森·喬達里教授沒有使用「債務陷阱」一詞,而是用「超量債務」來代替。「據我所知,中國對孟加拉國的投資或許存在超量債務的情況。」他說。

一個刻意炮製的工具

《環球時報》記者曾多次赴斯里蘭卡、孟加拉國出差採訪,的確感到當地政府和專家對所謂「債務陷阱」問題比較關注,也因此進行了探究。

「債務陷阱論」是一個被刻意炮製出來抹黑中國的工具。2017年初,印度智庫新德里政策研究中心的切拉尼教授發表題為「中國的債務陷阱外交」的文章,稱中國用提供巨額貸款等經濟手段服務戰略利益,最終導致一些國家因無力還債而聽命於中國。但令「債務陷阱」真正成為焦點的推手是美國。2018年,美國智庫戰略與國際問題研究中心同新美國安全中心相繼發文炒作「債務陷阱」概念,斯里蘭卡面臨中國債務威脅的論調自那時起不斷被翻炒。

切拉尼文章體現的是印度對掌控南亞能力下降、域內國家對中國向心力提升的擔憂,而美國智庫表達的是對美中實力此消彼長的焦慮。所謂「債務陷阱」的要義也在於此,它從簡單的國力不對等表象出發,將平等互利的經貿合作簡化為一方的「經濟侵略」。

相關論調還將國家歷史債務同中國投資張冠李戴,從而混淆是非。以斯里蘭卡為例,1985年以來其債務在GDP中佔比長期保持在70%以上,最高時達到89.41%,真實原因在於稅收收入低和福利開支大。可是,在西方輿論誘導下,一些人持續炒作,服務於各種目的;更不乏學者跟風附庸,希望將「批中」作為其在某些圈子登堂入室的投名狀。當然,這些炒作也蒙蔽了很多人。

不管怎樣,當地人的擔憂情緒是一個值得關注的現實。正如默罕默德所說,「債務陷阱」等問題是當地人的「敏感話題」,「中國人為什麼來這裡投資,十年二十年甚至幾代人之後會給孟加拉國留下什麼」,這些都是街頭巷尾的談資。「遺憾的是,儘管不少中國媒體在這些問題上有聲音,但因為語言、落地等原因,孟加拉國的老百姓還不能完全聽到這些中國聲音。」

對孟加拉國來說,中國投資究竟是機遇還是威脅?答案其實很明顯。研討會結束後,《環球時報》記者趕赴孟加拉國東北部城市希萊特近郊,參觀一家名為沙迦拉的化肥廠。該廠由中企承建,投產後每年為孟國節省4億多美元外匯,是中孟共建「一帶一路」的標誌性工程。

這是一家「五無」工廠,即無灰塵、無噪音、無空氣污染、無異味、無水源污染。記者走訪時看到一批批孟國年輕人邊參觀邊記錄,詢問得知他們是實習的大學生,沙迦拉化肥廠目前被40多所孟國高校視作教育培訓基地。據化肥廠孟籍廠長介紹,該廠建設高峰期僱用4000餘名當地工人,投產後穩定提供1300餘個就業崗位,培養了一大批化工產業熟練技術工人。

過去幾年,孟加拉國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隨著中國在南亞、東南亞地區的基建投資和援助不斷增加,亟需進一步發展的孟加拉國非常期待與中國合作。前文提到的喬達里教授雖然擔憂「超量債務」,但他也承認,中國投資受到孟加拉國大部分人歡迎。

另一個「選項」

在喬達里看來,中國投資受歡迎,不只是因為中國能給孟加拉國帶來好處,也因為這意味著給孟加拉國提供了另外一個選項——「中國的出現,事實上減少了我們對印度的依賴」。

地緣政治,這是孟加拉國專家學者關注的另一個敏感話題。孟印兩國的地緣和文化關係可以說是「打斷骨頭連著筋」。孟加拉國所在地區原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上世紀70年代初,印度用戰爭手段支持孟加拉國獨立,後者遂成為印度東北部地區的天然屏障。

《環球時報》記者在與當地人交流過程中得知,時至今日,印度仍向孟加拉國提供大量貸款,用於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孟加拉國高速公路、電廠等國計民生項目不乏印資背景。「印度人其實從骨子裡看不起我們,只是利用我們而已,」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當地媒體人對記者如是說。

「長期以來,孟印關係存在巨大的不對等性,」喬達里說,「相比印度,中國在孟加拉國以經濟角色而非印度的政治角色出現,其實更容易受到孟加拉國政府和人民歡迎。」但他也認為,中國應該更好地闡明自己的立場,「你應該深入底層,多去孟加拉國田間地頭和市井社區,甚至可以帶上一名孟加拉語翻譯,多跟當地人交流,用這種『接地氣』的方式告訴他們中國人來這裡的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這次的研討會上,不少有孟國軍方和政府背景的學者很關注緬甸羅興亞難民問題,認為如果該問題不能得到有效解決,孟中印緬經濟走廊和「一帶一路」項目都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部分孟國官員和學者稱,「中國在此問題上一直支持緬甸,忽略了孟加拉國的感受」。

《環球時報》記者更早前到訪孟加拉國時,該國內政部一名高官曾談及,為妥善安置從緬甸逃至孟加拉國的羅興亞難民,孟政府每天要付出至少100萬美元,「我們是小國,沒有獨立處置羅興亞難民問題的能力,希望中國政府能夠幫助協調各方立場,促成他們儘快重返家園」。

「到底需要中國做什麼?」這是記者與孟加拉國方面交流時問得最多的一句話。默罕默德、喬達里等或多或少地認為,中國在羅興亞難民問題上偏幫緬甸一方,但當記者進一步詢問時,他們大多莫衷一是,只是一味強調「中國的大國作用」。看上去,似乎孟加拉國自己也沒想好希望中國在解決羅興亞難民問題上扮演怎樣的角色。

說到底,羅興亞人問題是緬甸內政,難民安置是緬孟間的事,中國願意發揮建設性作用,但像美國一般「伸手過長」,一向不是中國外交的選項。孟加拉國方面需要明白這一點,更要明白將難民問題同具體經濟項目過多掛鉤對各方特別是它自己都將是有害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 的精彩文章:

前日產董事長被捕後首次公開亮相 10分鐘自白宣稱無罪
中巴空軍聯合演練畫面曝光 背景里的殲-10C亮了

TAG:環球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