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歷史上著名的十則古代婦科膏方

歷史上著名的十則古代婦科膏方

膏方簡稱膏,也稱為膏滋葯,是中醫傳統八大劑型之一。「膏取其潤,丹取其靈,丸取其緩,散取其急,煎取其下達,飲取其中和,湯取其味,以滌盪邪氣,漬取其氣,以留連病所」,臨床常常作為補益身體、制衡陰陽氣血的手段。大師秦伯未嘗謂:「膏方非單純補劑,乃包含救偏卻病之義」,即是說膏方雖以補益為多,但不單單用於滋補,施用得當,同樣可以有效治療疾患。在此擇歷代婦科膏方十則,淺作評議。

01滑胎丹參膏

組成:丹參半斤,川芎3兩,當歸3兩,蜀椒5合(有熱者,以大麻仁5合代)。

功效:養胎,令滑易產。

用法用量:每日取如棗許,納酒中服之。

製備方法:上咀,以清酒溲濕,停1宿以成,煎豬膏4升,微火煎,膏色赤如血,膏成,新布絞去滓。

用藥禁忌:不可逆服,至臨月,乃可服。

此方出自《千金方》,為醫聖孫思邈所著,唐代內服膏方發展尚不成熟,收膏多用豬膏、醇酒一類,少用白蜜,此方即用豬膏。收膏雖陋,但組方用藥絲毫不遜後世。此方以破宿生新之丹參為主葯,芎、歸為輔,用滑胎易產之專方佛手散之川芎、當歸。而寒用川椒,熱用麻仁,盡得中醫辨證論治之精髓,豬膏、醇酒則取其滑澤滋益。

02大補二天膏

組成:熟地黃、牡丹皮、山茱萸、黃芪、白朮、棗仁、雲苓、澤瀉、山藥、遠志肉、當歸、白芍、茯神、龍眼肉。

功效:滋補陰血,補脾和胃。

主治:室女天癸已至,復止不來。

用法用量:內服。作煎亦可。

此方出自《陳素庵婦科補解》。原書成於宋代,補解完善於明,而刊行於近現代。陳氏在婦科方面尤其重視脾胃,此方典型體現其思想。稚女先後二天俱不足,任脈雖通,沖脈未盛,氣血不能充滿,因此天癸來而復止。方用山茱萸、熟地、丹皮、山藥、茯苓、澤瀉以補腎水,用六味丸之意;黃芪、當歸、白芍、白朮、茯神、遠志、棗仁、龍眼肉以補脾土,乃歸脾

湯。先後二天得以滋養,氣血充足,則月事自來。

《丹台玉案》亦載有一首治療室女經閉的膏方,名為大黃膏子,單用大黃一味,以醋1碗熬膏服用,治療經脈不通之經閉。

03回天大補膏

組成:人蔘6兩,白朮4兩,白茯苓3兩,當歸4兩,白芍4兩,川芎2兩,生地黃1斤,熟地黃1斤,天冬5兩,麥冬5兩,知母3兩,八制香附8兩,紅花1兩,山藥2兩,自製龜膠4兩,清阿膠4兩,鱉膠4兩,玄參2兩,牡丹皮3兩,柴胡3兩,人乳2碗,牛乳半斤,羊乳半斤,梨汁1碗,柿霜3兩。

主治:虛損癆瘵之血枯。血枯則月水斷絕,其外症見畏寒發熱,肌肉消瘦,皮膚乾澀,爪甲青而不潤,飲食減少,大便溏泄,小便痛而數,口乾,咽燥,漸成癆瘵。脈侯左寸、左右尺必微而澀,右關必沉弦,左關必虛細。

宋代膏方已漸漸走向成熟,仍多用蜂蜜收膏,但阿膠、鱉甲膠、龜板膠亦見於記載「膏成滴水中凝結不散」的製備要求,也與現代一致。此方為培元補虛之方,以四君四物調補氣血;二冬、知母、玄參補肺金「虛則補其母」,培補先天腎水;丹皮、龜鱉甲煎膠以制浮游之火;人乳、牛乳、羊乳燥者潤之;梨汁、柿霜熱者清之;銀柴胡退肌熱;香附升氣鬱;紅花通血滯;山藥達腰膝營衛,生津液,健脾和胃。全方共奏補虛培元、生化氣血之功,不愧回天之名。

04三才固本膏

組成:天冬6兩,麥冬4兩,熟地黃1兩,當歸8兩,白朮6兩,人蔘1兩,黃芩4兩,杜仲4兩。

主治:妊娠胎瘦不長。

用法用量:上熬成,人乳、牛、羊乳各1盞,白蜜8兩,和勻再熬,滴水成珠為度,白湯送下。

婦人體瘦血薄,或先天不足、後天失養,則胎元生長不利。此方大補氣血,以二冬養陰固本,歸地補血填精,參術扶助正氣,黃芩、杜仲安胎補腎。三才為「天、地、人」,因方中藥物相符,天以滋胎元,地以補陰血,人以扶正氣,故以此名之。此方用人乳、牛乳、羊乳,乃同氣相求之意。

05養陰膏

組成:生地黃1兩半,當歸1兩,赤芍藥1兩,牛膝1兩,烏葯半兩,牡丹皮1錢,茯苓1錢,紅花(炒令黃)1錢,水蛭1錢。

主治:室女氣血相搏,經脈不行,體黃而腫,多脹減食。

用法用量:每日1丸,空心好酒化下。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煉蜜為丸,如彈子大。

用藥禁忌:忌醋及酸物等。

此方用純補之味較少,而以行氣調血為主。歸地養陰補血,赤芍、丹皮清泄相火、活血調血,茯苓亦有滲利下行之用,紅花、水蛭活血破血,牛膝引血下行,諸清涼之品中,統之以烏葯辛溫香竄,主治一切病之屬氣者。酸性收斂,無益於行血,故忌醋及酸物。

06百花膏

組成:熟乾地黃1兩,生乾地黃1兩,川當歸1兩,川芎1兩,白芍1兩,人蔘1兩。

主治:婦人因失血後氣弱或產後虛羸。

用法用量:每服1匙,用燈心、棗湯化下。

製備方法:上為細末,入生藕自然汁、生薑自然汁、蜜各1盞,同煎數沸,令香熟,入葯調成膏,用砂器盛貯。

此方用四物湯補血調血之意,生熟地並用,以生地之清涼,緩熟地之滋膩,防止婦人亡氣傷血之下,無力運化峻補之品;亦可防備,血虛或生熱乳「有形之血不能速生,無形之氣所當急固」,又言氣血同源,血為氣母,氣為血帥,此方用人蔘1兩,正合此意旨。

07蒼朮膏

組成:蒼朮10斤(米泔浸1宿,削去皮,搗如泥,大鍋內文武火煮水2桶,約有10餘碗,取出冷定,絹濾去滓,入瓷罐內,加眾葯),人蔘4兩,生地黃4兩,熟地黃4兩,黃柏4兩,遠志4兩,杜仲(炒)4兩,川芎4兩,核桃肉4兩,川椒4兩,補骨脂4兩,碎青鹽2兩,碎硃砂1兩,當歸4兩,旱蓮草(取汁)2碗,蜂蜜2斤,薑汁4兩。

功效:存精固氣,補丹田,減相火,發白返黑,齒落更生,顏面如童。

主治:男子精冷絕陽,婦人胎冷不孕。

用法用量:每服1盞,空心酒1盞或白湯服下。

製備方法:上藥併入前蒼朮膏,瓷罐內封固,大鍋水煮,香二炷為度,取出埋地七日。

蒼朮甘溫辛烈,稟雄壯之氣,兼可祛邪《神農本草經》中列為上品,婦人宮冷不孕,最宜此物。此方重用蒼朮,佐以諸葯溫補命門,調養氣血,暖宮助孕。

08天根月窟膏

組成:鹿茸1斤,鳥骨雞1對,鮑魚2斤,鹿角膠1斤,雞子黃16枚,海參2斤,龜板2斤,羊腰子16枚,桑鏢峭1斤,烏賊骨1斤,茯苓2斤,牡蠣2斤,洋參3斤,菟絲子1斤,龍骨2斤,蓮子3斤,桂圓肉1斤,熟地黃4斤,沙苑蒺藜2斤,白芍2斤,芡實2斤,當歸身1斤,小茴香1斤,補骨脂2斤,枸杞子2斤,肉蓯蓉2斤,山茱萸1斤,紫石英1斤,生杜仲1斤,牛膝1斤,萆薢1斤,白蜜3斤。

功效:陰陽兩補,通守兼施。

主治:下焦陰陽兩傷,八脈告損,急不能復,胃氣尚健,無濕熱證者;男子遺精滑泄,精寒無子,腰膝腹痛之屬腎虛者;老年體瘦,痱中,頭暈耳鳴,左肢麻痹,緩縱不收,屬下焦陰陽兩虛者;婦人產後下虧,淋帶癥瘕,胞宮虛寒無子,數數殞胎,或少年生育過多,年老腰膝尻胯酸痛者。

用法用量:每服3錢,1日3次。

製備方法:上藥用銅鍋4口,以有情歸有情者二,無情歸無情者二,文火次第煎煉取汁;另入一凈鍋內,細鍊9晝夜成膏,後下膠、蜜,以方中有粉無汁之茯苓、蓮子、芡實、牡蠣、龍骨、鹿茸、白芍、烏賊骨8味為極細末,和前膏為丸,如梧桐子大。

用藥禁忌:胃弱不能傳化重濁之葯者、有濕熱者、單屬下焦陰虛者不宜此方。

此方亦為調理宮寒不孕之膏,與上方相較,一壯命門之火,一填先天之精。此方峻補陰陽,多以血肉有情之品入葯,填精補髓,培補真元,適於陰陽並損、純虛無邪者。脾胃虛弱運化無力者,不宜此方。

09參香八珍膏

組成:丹參(去頭尾,酒洗熏熟)4兩,四制香附4兩,熟地黃3兩,炙黃芪3兩,白芍(酒炒)3兩,蒸熟白朮3兩,白歸身(酒炒)3兩,茯苓3兩。

功效:調經。

用法用量:每用3錢,開水調服。

製備方法:上8味熬膏。

此方為《重慶堂隨筆》引薛生白方,得女科調經之真旨,氣味和平,虛人可以久服。方用八珍之意而不拘於八珍之形。因女子性多郁,去炙甘草之滋膩,添香附之通行;郁則生熱,血行不順,則去川芎之溫竄,加丹參以調和;黃芪得歸、芍補血之功,其功不在人蔘之下。

10花鞭膏

組成:水紅花1斤,馬鞭草(各洗凈)1斤(熬膏),當歸2兩,生地黃2兩,白芍2兩,延胡索2兩,五靈脂2兩,烏葯1兩,木香1兩,紅花1兩,沒藥1兩。

出處:《仙拈集》卷三。

主治:婦女月經閉結,腹脅脹痛欲死者。

用法用量:每服80丸,空心酒下。

製備方法:上為末,和膏內,如膏少,加米糊為丸。

水紅花即寥實子,功可散血消癥,消積止痛,與破血通經之馬鞭草共為此方主葯。諸葯通行止痛,佐以和血調血之品,何愁經水不行、腹痛不止。

本文摘自河南中醫,2012年12月第32卷第12期,由中醫集結號(zhongyijjh)分享。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責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的精彩文章:

不吼不叫帶好娃,科學正確應對育兒問題!
再談中藥的毒副作用

TAG:面診手診舌診脈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