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做到「十不求」,當下就開悟!

做到「十不求」,當下就開悟!

古代有位高僧提過十不求,我一直把它當成面對逆境的修行方法。

一不求:念身不求無病。身體沒病時,貪慾就會越來越多。鬼谷子曾說:欲多則心散,心散則志衰,志衰則思不達。意思就是慾望過多了,心力就分散,意志會變薄弱,思力也從而不暢達。反之,身體有病時,人就會不得不放下許多事情,也就容易看透一些事。

二不求:處世不求無難。世間的事,大家都想順風順水,但一旦太順利了,人難免會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驕傲自大、得意忘形。這種心態會在不知不覺間升起,讓人防不勝防。結果就是引來更大的災難。

三不求:究心不求無礙。學習的時候,不要希望自己一學就懂,遇到點障礙也並非壞事。不然也容易讓自負的想法滋生。另外,如果心中有點煩悶或者惱恨,有時讓自己吃不好睡不好,這也未嘗不是件好事。至少說明我們心胸還不夠寬大,這時之前學過的那些道理,能否化解這些障礙呢?道理是用來實踐的,而不是用來夸夸其談的。

四不求:立行不求無魔。魔,就是指各種破壞、挫折和誘惑。行,便指一個人的理想、使命和願望。願望越大,魔就會越多。但這些『魔』是過來磨礪我們,考驗我們的啊。看我們夠不夠堅定,毅力夠不夠強,道心夠不夠穩。所以,遇到「魔」來了,就把它當成前進路上的伴侶,這樣,魔也就不再是魔了。

五不求:謀事不求易成。事情太容易成功,人往往會生出狂妄之心,從而高估了自己的能力。做任何事,遇到困難是正常的,一帆風順才不正常。從佛法角度看,一件事情能否成功,還和當事人的福報大小有關。不求易成,就沒有那麼高的期望。期望越大,失望就越大,不如意的事情也就越多。

六不求:交情不求益我。與人交往時總想利益自己,就容易看見他人的過錯,生起怨恨心。其實,所有的快樂,都來自於利他之心;所有的痛苦,都來自於自私自利。

七不求:於人不求順適。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在彼此的交往之中,哪怕不牽扯相互的利益,也會有方式和習慣的不同。與人交往,不要希望人人都能順著自己。普賢菩薩說:「恆順眾生」。能真正做到隨順他人的人,絕不是泛泛之輩。

八不求:施德不求望報。施德望報,會讓人變得心胸狹窄,斤斤計較。不如意也就自然多了。如果施恩不望報,就可以發覺到自己的貪念,從而破除自己很多執著。

九不求:見利不求沾分。聽到好項目,經常會想著參與,看見好處,自己也想從中分一點。這看似人之常情,但實則是嫉妒心和貪心在做怪。很多人上當受騙也是由此而來。如果不貪利,哪裡會上當啊!

十不求:被抑不求申明。"抑"大概是委屈、冤枉、誤解的意思。這種事,在網路上特別多。反正我遇到無數次了。被誤解了,能不解釋嗎?能不起怨恨嗎?有人說這做不到啊。當然做不到,才慢慢學著做嘛。哪天能做到了,就是修行的進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定人生 的精彩文章:

人生15最
佛教:八十八佛 二

TAG:禪定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