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滾而來的中國坦克洪流,崑崙關日本軍官幾乎全部被「轟死」!
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後,抗日戰爭正式進入到了全面抗戰階段,在日寇的猛烈進攻下,中國軍隊遭到了巨大的損失。在如此緊要的關頭,蘇聯伸出了援助之手,1938年8月21日,中蘇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隨後蘇聯開始大量援助中國軍火,其中就包括T-26型坦克。
T-26型坦克
1939年日軍號稱鋼軍的第五師團,派出第二十一聯隊約3000人,佔領了南寧東北重要屏障天險崑崙關。日軍也深知,佔領南寧,若不守住崑崙關,南寧則難保。
日軍佔有地形優勢,堅固設防,以輕重火器,組成嚴密的交叉火網而固守之。同時還在崑崙關附近的仙女山、老毛嶺、600、同興堡、653、羅塘、界首、441等高地,構築據點式堡壘工事,外圍有數道鐵絲網和鹿柴等障礙物,構成環繞崑崙關的堅固防線。
崑崙關戰鬥中的中國士兵
擅長工事作業的日軍以輕重武器編成火力網,各陣地的火力可以互相支援。另外日軍陣地有相當好的偽裝,陣地和槍口都不容易被發現。日軍聯隊長三木吉之助甚至還狂稱:任你調多少部隊來進攻,我只是沉著死守,不為動搖!
而參與攻打崑崙關的中國軍隊以第5軍作為主力,這支部隊也是中國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機械化軍,其核心是第200師,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機械化師,亦是國民革命軍戰鬥力最強的主力部隊之一。
中國軍隊主力師
而這個200師配備的就是蘇聯援助的T-26坦克,當時蘇聯援助的82輛T-26型坦克全部配屬給了第200師。這些坦克還都是當時最新型的M1936型,值得一提的是,這批坦克全都是安裝了新型無線電的,相比蘇軍自用的坦克還要好!
但1939年12月18日進攻開始後,中國軍隊的鋼鐵洪流卻並不順利,戰鬥打到一半時中國軍隊的攻勢突然慢了下來。原來中國軍隊自從有戰車以後,打大仗,崑崙關是第一次。所以第一次打的時候,步兵和坦克配合不起來,就不能協調,就跟不上去。
中國軍隊的卡登-洛伊德超輕型坦克
狡詐的日軍一看這種情況,馬上把防禦炮拖轉過來,就把後面跟進慢的中國步兵消滅了,當時一個連的連長都陣亡了。後面的連隊跟著上,也遭到炮擊。再派一個連繼續沖,也是同樣的情況,還損失了幾輛戰車。
直到12月18日清晨,200師終於在崑崙關攻堅戰開局不利之後學會了戰車與步兵之間的協同作戰,這一次的進攻順利了許多。在戰車掩護下,後面的中國步兵衝到了山腰,接近山頂的時候,手榴彈就用上了。但日本守軍垂死掙扎,他們並沒有退。
抗戰時的中國坦克部隊
真正的血戰,也從這一刻開始:中國步兵衝到山上後就和日軍白刃戰,刺刀見紅。那時候,陣地上,刺刀撞擊聲、槍聲、手榴彈爆炸聲、喊殺聲,還有日本人的鬼哭狼嚎,響成一片。
中國士兵在坦克掩護下個個賽過猛虎,一路猛打猛衝,奮勇異常。約14時許,中國軍隊又攻取了一兩個小山頭,日軍防線才發生動搖。
勝利後開心的中國士兵
後來空中出現幾架日軍飛機在陣地上空轟炸掃射,掩護日本守軍陣地。空襲剛過,日軍增援部隊也和負責阻擊的中國軍隊發生拉鋸戰,新22師的坦克部隊也發揮出了巨大的作用。但隨後日軍援軍趕到崑崙關增援,中日兩軍又開始了殘酷的爭奪戰。
崑崙關前的中國衛兵
但這場戰役過後,日軍第21旅團已經名存實亡了。經過激戰,中國軍隊終於在31日佔領崑崙關,此役日軍傷亡極為慘重,被擊斃者多達四千人,日軍參戰軍官的陣亡率高達百分之八十五,日軍旅團長中村正雄少將也被打死,而中國軍隊僅損失了四輛坦克!
《軍事雜談驛站》同步發表,請勿隨意轉載


※納粹「彗星」戰鬥機,有幸駕駛它的優秀飛行員,卻自嘆倒霉!
※「皇軍」你要幹嘛?手榴彈往自己頭盔上撞,要自殺呢!
TAG:江南楓影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