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作為最能展示手機賣點的配置,「屏幕」已經成為了智能手機廠商在微觀市場中的一塊必爭地。

尤其是經過 2017 年這個讓手機行業開始整體下走的年份,手機廠商在剛過去的 2018 年更是激進地在手機外觀和功能兩方面大量改良,試圖通過差異化去刺激用戶消費。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去年上半年,vivo 在 NEX 這款機型上首度採用電傳升降式相機和屏下感測器設計,目的是為了讓屏幕覆蓋手機正面的全部面積,從而帶來真正接近「整塊正面都是屏幕」的效果。

而今天我們要評測的這款 vivo NEX 雙屏版,是 vivo 在去年末發布的新品,看名識其意,該機最大的亮點是配有兩塊屏幕。不過嚴格來講,它並不是一款用來取代 NEX 的機型,相反這款手機是 vivo 的另一次嘗試。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為何不是「vivo NEX 2」

看到「vivo NEX 雙屏版」這個名字可能會讓人聯想到這是 vivo NEX 的迭代產品,畢竟硬體有升有添、發布時間也更晚,很容易就會讓人想到這是一次常規的迭代更新。

但其實不然,儘管 vivo NEX 雙屏版要比第一款 NEX 要晚半年才登陸市場,但這兩款手機並不存在取代關係。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vivo NEX 雙屏版基礎配置一覽.

根據 vivo 在去年的媒體溝通會上介紹,無論是 vivo NEX 雙屏版和 NEX,這兩款手機都屬於第一代 NEX。只不過在設計上,兩款產品分開了兩條路線走:


NEX 所採用升降式設計是為了達到 vivo 所追求的「不破壞屏幕完整性提升屏佔比」目標,而這次發布的雙屏版,則是 vivo 通過另一種方式去呈現全面屏手機的另一種形態。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因而最終這款手機被命名為「vivo NEX 雙屏版」而不是傳聞的 vivo NEX 2。

「星環」下的秘密

自我從包裝盒裡拿出 vivo NEX 雙屏版時,我就在想這兩塊屏幕到底有什麼用,又或者說怎樣才能從功能上體現到雙屏手機的真正價值?

在過去的 vivo NEX 上,vivo 通過下藏感測器的方案將聽筒、前置相機、光距、指紋識別感測器都統統隱藏在屏幕下方,從而讓屏幕佔比達到 91.24%。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而在這次的 vivo NEX 雙屏版上,該機雖然同樣也有一塊接近 92% 佔比的屏幕,但 vivo 取消了前攝升降台,並在手機背部加入一塊 5.49 英寸的背屏,讓原本的後置相機兼顧自拍功能。

當然這樣的變化有利也有弊,利處是自拍照的像素高達 1200 萬還具備 OIS 光學防抖,手機內容也能同時雙面顯示。但在增加屏幕的同時,也讓 NEX 雙屏版從前款的 7.98mm 厚度增加到了 8.09mm,電池容量從 4000mAh 削減到了 3500mAh。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下面說說上手體驗吧。

主觀感受上,對於一個成年男性來說,單手握持 NEX 雙屏版問題不大,拇指能比較輕鬆地碰到屏幕的四個 R 角,由於我的拇指並不算很長,所以整體來說 NEX 雙屏版應該也能符合大部分人單手使用。

不過雖說雙屏版只是比 NEX 在賬面數據上厚一點點,但其實上手之後還是能明顯感覺到手機厚度的變化。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6.39 英寸的 AMOLED 屏幕表現不錯,1080P 的解析度也算是目前比較取中的主流配置。仔細觀察,我們還能發現屏幕與中框之間「隱藏」著條狀聽筒。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背部是整機辨識度最高的地方。除了 5.49 英寸的背屏能顯示 AOD 時鐘以外,我們還能留意到背部上下部分都用上了漸變包邊設計,即便是機身的玻璃包邊和金屬中框亦是如此。

而覆蓋於玻璃表面的「星環」,更是被稱之為該機的靈魂所在。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從表面上看「星環」只是一塊圓形玻璃,但其實在玻璃底下,還藏著三枚攝像頭、柔光燈、紅外感測器、閃光燈和一套 TOF 感測裝置。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柔光燈帶採用的是半圓形設計,配合表面凸起的圓形玻璃和屏幕顯示的另一半燈帶,能組合出立體的圓環效果,也就是「星環」。

在不同功能下,星環會呈現不同的顏色,比如自拍倒計時是紅色的,而音樂氛圍燈和來電提示則是多彩漸變的顏色。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另外,在背面玻璃頂部我們也能看到有一個條狀聽筒,也就是說,如果我們從褲兜里掏出手機來,隨便一面都能接聽來電。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既然背部多了一層玻璃,那麼星環凸起的玻璃部分自然也是接觸摩擦面最大的部分了。事實上,在這台手機剛發布的時候我就已經擔心星環玻璃部分的磨損問題。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還好 vivo 原盒附贈了一個硅膠邊框,能將背屏和星環遠離接觸面。不過考慮到套上邊框後手機會增大體積,而且每個人的實際使用情況也會不同,有必要的話還是給背屏貼張膜吧。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除了音量鍵,手機兩旁分別配有一枚獨立的電源按鈕。按照系統預設邏輯,當前使用正面主屏顯示時,右側按鍵為電源鍵,左側為屏幕切換鍵。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換言之,就是無論是在用那一邊的屏幕,電源鍵始終都在右側,相反左側就是屏幕的切換鍵。

多一塊屏幕,它能幹些什麼?

5.49 英寸的背屏有著不錯的顯示效果,當然 vivo 也沒有讓這塊屏幕僅充當單一的顯示屏,實際上它還附帶了一些特色操作。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從 vivo 的介紹看,多一塊屏幕的 vivo NEX 能實現這些功能:

  • 雙屏多任務
  • 背屏延展觸控
  • Magic Case 隨心顯示
  • 幫拍相機
  • TOF 人臉識別

在之前的雙面屏手機中我們也曾見過背屏 AOD 時鐘功能,得益於 AMOLED 屏幕,手機在待機情況下可顯示待機時鐘和通知,這一功能在 NEX 雙屏版上同樣也沒有缺席,並且同時也可以自定義背屏顯示圖像,從而讓手機背面有另一番特色。

雙屏多任務是此次 vivo NEX 雙屏版的主推功能之一,但我認為這一功能對遊戲玩家更實用一些。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手機系統提供了兩種分屏方案可選,一種是我們以前在 vivo 手機上見過的「分屏多任務」,就是可同窗打開兩個 app 進行操作;而雙屏多任務就是在主屏遊戲或視頻播放時,如有消息彈窗,可直接在背屏上顯示,從而避免同窗分屏時的不暢。

比方說,當我在全屏視頻時,提示收到微信消息,這時我翻轉手機即可用背屏直達消息框進行回復。 當然如果覺得切換屏幕麻煩,也可以在主屏中繼續使用同窗分屏的方法。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和背屏 AOD 一樣,背屏觸控也是雙屏手機標配的功能之一,其功能是讓背屏充當遊戲的控制觸摸板,讓遊戲控制不止於拇指,還有中指。在《刺激戰場》中,系統提供了 A / B 兩個功能給用戶進行自定義按鍵,然後將背屏分為 A / B 兩區以提供觸控。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我在遊戲中會將瞄準和射擊設置為背屏控制,主屏拇指控制角色移動,在某種程度上這種觸控方式確實能提升一定的遊戲操作性。不過這個功能是否真的能起到輔助作用,我認為仁者見仁智者見智,關鍵還是要多練技術。

並不擅長拍人我經常被女朋友抱怨幫拍技術過於硬核,這下好了,用幫拍相機能解決這個問題。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顧名思義,幫拍相機就是通過背屏顯示主屏取景框,讓被拍者能看到相機的取景內容便於讓拍攝者調整角度。這個功能對於男同胞來說,應該是個相當「實用」的功能了。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根據手勢顯示自定義壁紙的「隨心顯示」功能

TOF 這部分本來我是打算分開說的,但由於 NEX 雙屏版的 TOF 模組被設置在手機背部,因而如果要用到人臉識別的相關功能,用戶必須要在背屏這部分使用,所以我把這部分寫到背屏體驗這部分,方便歸類閱讀。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作為 3D 結構光的通門弟子,TOF 和 3D 結構光同樣是根據發射點來進行對物體測量,從而完成對物體的識別。

兩種技術的區別在於,3D 結構光是根據被測量物體的深度數據進行識別,而 TOF 則是依據紅外測量點的發射、返回時間差進行判斷。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vivo NEX 雙屏版背部元器件結構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我曾在去年參觀上海的 MWCS 展會時體驗過 vivo 展出的 TOF 人臉建模和體感遊戲,儘管當時仍然是 TOF 的測試階段,但也從側面表現了這項技術的發展潛力。

目前在 NEX 雙屏版上,TOF 最直觀的作用是人臉識別和人像拍攝兩方面,在人臉識別的基礎上,TOF 亦可支持人臉識別支付。在實際測試下,TOF 的解鎖速度確實很快,按下電源幾乎能做到秒開,和我們此前在結構光模組下的下的體驗相差不大。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不過由於模組被設置在手機背部,因此人臉識別便成為了背屏的獨佔功能,當我們在主屏支付時,除非翻轉手機才能使用人臉驗證,否則只能使用指紋驗證支付了。

電池容量減少,其實是有原因的

如今手機所承載的任務已經超出了當年設計的通訊範疇,儘管性能在今天已經不是大家選購你手機的首要因素,但當下無論是日常用 app 還是遊戲體驗都離不開硬體配置。

所以,即便是 vivo NEX 雙屏版主打的是雙屏,但我們也不免要說說它的性能表現。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賬面數據上,vivo NEX 雙屏版全系採用驍龍 845 處理器,運存分為 8GB 和 10GB 兩個版本,輔以 128GB 或 256GB 存儲空間。

不過比較有意思的是,這次 vivo 將新機的配置分為 8GB + 256GB 和 10GB + 128GB,不同於常見的標配、高配組合,價格統一是 4998 元。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雖然高通已經在去年末發布了驍龍 855,作為前代旗艦的驍龍 845 在這個節點略顯尷尬,但由於目前驍龍 855 的適用機型和量產時間還是個未知數,因此驍龍 845 仍然還是目前第一梯隊的旗艦處理器。

但其實在我看來,這應該也是 vivo 不將雙屏版定義為第二代 NEX 的原因,畢竟最核心的處理器和第一代 NEX 沒有變化。

所以說了這麼多,我們還是直接看跑分吧: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在電池方面,相比於之前的 vivo NEX,雙屏版的電池容量為 3500mAh,比前者要少 500mAh。不過從 vivo 的原理解析看,電池容量縮減是有原因的。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由於雙屏版要在背面增加一塊屏幕,如果繼續採用原來的 4000mAh 電池的話,手機厚度就會超過 8mm 這個極限值,就會讓手機因為多一個屏幕而變得很厚,顯然這是一種得不償失的做法。

因此到了最終,vivo 不得不選擇容量更小的電池去控制機身厚度,將數值控制在 8mm 的範圍。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在 24 小時的實際使用下,我從上午 7 點開始使用手機,此時電池容量 100%,期間也一直有刷微信和微博,在工作測試時,我進行了約 30 分鐘的跑分軟體和遊戲運行,15 分鐘的相機拍攝和 15 分鐘的音樂播放,到了晚上 19 點剩餘電量 14%。之後手機待機到次日上午 11 點,剩餘電量 2%。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總體而言,vivo NEX 雙屏版對比 NEX 在電池容量上雖然是縮水了,但應付一天 12 小時的中高強度使用還是問題不大的,即使多一塊屏幕也沒有對手機整體續航帶來太明顯的影響。不過還是那句話,續航時常因人而異,測試結果僅供參考。

後置就是自拍相機,這種設定你能接受嗎?

繼去年將 NEX 的前置相機用電傳平台隱藏起來後,這次 vivo 索性將 NEX 雙屏版的牽制相機取消,用後置相機 + 背屏的方案來兼顧自拍功能。儘管這樣做的確需要用戶花點時間去適應,但好處還是有的,比如成片像素更高,再比如有更好的人像虛化效果。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在評價樣張前,不免也簡單理一下相機部分的參數。

vivo NEX 雙屏版一共是有三枚攝像頭,主攝是索尼 IMX 363,配備雙核 1200 萬像素,支持四軸 OIS 光學防抖和 EIS 電子防抖,單像素麵積 1.4μm。

IMX 363 是去年比較入流的幾款 CMOS 之一,此前也有小米 MIX 3 等國產旗艦選用這款感測器,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一款索尼 CMOS 了。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另外兩枚分別是 200 萬像素的夜視鏡頭和 TOF 3D 攝像頭,不過這兩枚攝像頭並不是拍攝用的主力,他們的職能分別是負責提升相機夜景拍攝能力和 3D 人臉測量,具體作用我們在下面的樣張中下再做評價: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日間樣張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日間樣張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日間樣張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微距樣張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微距樣張

智能手機發展到今天,應付日間拍攝已經不是什麼難事,即便是在各家宣傳語中,我們也能看到廠商們都更傾向於優化夜間成像而不是日間表現。

所以簡單來講,NEX 雙屏版的日間成片應該能迎合大部分用戶的拍攝口味,銳度和色彩表現都算不錯。相機中的「逆光」模式實際上是 HDR,在光線不太理想的場景下開啟使用,能有效提升畫面的整體清晰度和細節表現。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夜間樣張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夜間樣張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相機在夜間場景下的表現仍然比較理想,主要凸顯在對細節的勾勒和在夜間環境下的光亮表現兩方面,細看夜空,其畫面純凈度也較高。主觀來看若 10 分是滿分的話,該機的夜間表現能拿到 8 分。

不過相機在測光部分仍有待優化的空間,在光線較複雜的場景下自動測光,相機亮度會自動提升 1~2 檔,這時就需要用戶介入來手動微調相機亮度了。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夜間補光燈開啟樣張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 AI 美顏樣張

藉助 TOF 技術,相機在美顏這部分得到了更精準的調整,甚至還能進行全身的纖體美化,功能上確實是瞄準了當下喜歡自拍的玩家們需求。而由於這次 NEX 雙屏版是採用後攝兼顧前攝,因而相機也提供了補光、背景虛化兩大功能。

vivo 的 2018 年收官之作,也是一份「不標註」答卷

嚴格來說,vivo NEX 雙屏版並不是我接觸的第一款雙屏手機,更早的我能想到幾年前用過的 YotaPhone。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不過當時由於 YotaPhone 背面配備的是一塊墨水屏,所以背屏的作用更多是用來做電子書和一些查看消息的花邊功能,相對如今的彩色屏要更局限一些。

最近一次用雙屏手機是 nubia X 和今天的 vivo NEX 2 雙屏版,雖然我個人本身對雙屏這個設定不是太感冒,也不會因為一台手機有兩塊屏幕而感到震驚,但手機廠商在雙面屏下的創新我認為還是值得深入探究。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在上周的手機材質史中,我曾和大家回顧了市場對手機發展的影響和手機企業在當下求變的態度。在市場影響下,旗艦手機都從鋁合金機身轉變為玻璃材質,其所帶來更多功能的同時,也更容易讓產品在「正面整塊屏」這個大目標下更容易實現相互之間的差異化。

於是在這些條件下,有的廠商在 2018 年回歸了滑蓋機身,有的則是像 vivo NEX 一樣用上升降設計,但始終不離的還是朝向屏佔比這個大目標進發。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儘管 vivo NEX 雙屏版在硬體素質上要稍比之前的 NEX 強一些,但我認為它並不算是一款能夠完全取代前者的產品,至少用著相同的處理器、屏幕等等都並不符合 NEX 這個系列的更新規則。

實際上,它的角色更像是 vivo 對市場的一次試探,就像是向市場的提問——

「若屏佔比的問題解決了,還有哪些功能能吸引到消費者?是要酷還是要炫?」。最終答案是,vivo 選擇了雙屏跟第一款 NEX 區分開來,目的其實也算是為了嘗試拉開差異。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另一方面,vivo NEX 雙屏版和第一款 NEX 一樣都搭載著不少第一次在 vivo 手機出現過的東西,比如 TOF 系統、星環燈、三攝像頭,甚至背屏的應用等等都是第一次出現在 vivo 手機中。

這裡我們也不妨可以窺豹一斑,未來 TOF 會否成為人臉識別的主力、之後的 vivo X 系列有沒有可能會上三攝?這些問題相信在不久後我們就有答案。

vivo NEX雙屏版評測:一台不標準的vivo手機,一份不標準的答卷

總體而言,作為 2018 年末面世的幾款旗艦之一,vivo NEX 雙屏版給我們看到的是 2018 年手機行業的現狀和「求變」的趨勢。

站在產品角度看,4998 元的定價相對目前正從高端轉移到中端 2500~3500 價位段的市場來說,的確少了幾分價格上的優勢。但有一套全新的 TOF 系統和摸頂的性能加持,也讓它在 5000 元以內旗艦梯隊中贏得一些競爭力。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范兒 的精彩文章:

中國票房突破 600 億,口碑成電影制勝強助攻
索尼兩款新手機曝光,經典的側面指紋識別設計回歸

TAG:愛范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