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老子的智慧:我們不可以在現象界尋找「道」

老子的智慧:我們不可以在現象界尋找「道」

一千個人讀《道德經》,就會讀出一千個老子。根源在於道的難以描述性。老子極盡刻劃之功,想把這個問題說清楚,但給人的感覺,仍然如雲山霧罩,朦朦朧朧。

比如二十一章說:「孔德之容,惟道是從。道之為物,惟恍惟惚。」孔,一般解釋為大,孔德,大德也。大德之人的表現,完全跟隨著道。

但道卻是恍恍惚惚。如果道恍恍惚惚,無從把握,又如何跟從呢?這個秘密就在「孔」這個字上。

萬物都遵循著道(資料圖)

孔,孔腔的意思。我們常說孔洞,孔洞是看得見的孔道,但孔腔是看不見的。

有學者認為,這裡的孔腔,指乳腔,乳腔並沒有明顯的孔洞,但是小孩子吃奶,奶水卻是源源不斷的。

道滋養萬物,就象母親的乳腔餵養嬰兒,看不出有什麼來源,但是營養卻源源不斷。

這個比喻,把道和萬物的關係說絕了。為什麼說「道之為物,唯恍唯惚」呢?

《道德經》第十四章有說明:道無色,所以視而不見,道無聲,所以聽而不聞,道無形,所以觸摸不可得。而且它既不光明,也不黑暗,無邊無際不可名狀,怎麼描述它?

說來說去歸結為不是尋常之物。但是,它有狀,是沒有形狀的形狀;有象,是沒有形象的形象,這就叫恍恍惚惚,惚惚恍恍。

二十一章是反過來說:「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在恍恍惚惚,惚惚恍恍的光景中,其中有象,其中有物,其中有精。

斗轉星移,都是道的體現(資料圖)

有象、有物、有精,其實就是在說,道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其精甚真,其中有信。」不僅真實,而且可以驗證。如何驗證呢?你看日月經天,四季更替,如此有序;你看鷹擊長空,魚翔淺底,萬類霜天競自由,如此和諧。

這是什麼緣故?背後是不是有主宰?這個主宰,就是道。道是永恆的,絕對的,無限的,它沒有古今的差別,也就沒有時空的界限。

它萬古長存,絕對永恆。所以十四章說:「迎之不見其首,隨之不見其後。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道無古今時空的分別,所以,你怎麼能看見它的源頭,又怎麼能揣測它的結局呢?道是亘古不變,古今一致的。

所以,執古之道,也就是執今之道……老子形容道,極盡筆墨。《道德經》第二十五章尤為精彩,不妨全文照錄:

道在萬物之中(資料圖)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

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有物混成」,帛書本作「有狀混成」,這個「狀」說得太好了,你說「狀」是有物質還是沒有物質,有形象還是沒有形象?

「混」,說明道是混沌一片,混沌一片是什麼狀態?騁極想像難究其實。

總之,「有物混成」,就是說,道是非物質的物質,沒有形象的形象。這是什麼狀態?

只能在精神裡面、思維裡面去領悟,而不可能在現象世界裡面去尋找。

因為我們面對的大千世界,是道運行的塵垢秕糠,從塵垢秕糠中來認識道,了不可得,至多得一個模糊的「規律」之類的概念。而道,顯然不僅於此。

「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是說它的絕對性,「周行而不殆」是說它的永恆性和無限性。道俱備了絕對性、永恆性和無限性,所以可以作為天下萬物的母體。

道無法在具體的名相中把握(資料圖)

「吾不知其名」,為什麼不知其名呢,山和水分開,才有山之名和水之名。

說細一點,為什麼有黃河、遼河、淮河等等的名稱,就是為了區分,如果不加以區分的話,人就無從分辨地理各異、大大小小的河流。

但是,道是混沌一片的整體,你要命名它,就應該有一個相對的東西與它區分,可是沒有,所以「不知其名」。

但是,人類又要認識它、討論它,所以勉勉強強用個字「道」來指代它。勉勉強強描述它的形貌,是「大」,是「逝」,是「遠」,是「反」。

大者,無所不包,逝者,無時不行,遠者,無所不至,反者,周遊不止。「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

道大是自然而然的,天大地大亦可以理解,可是人為什麼也可以「大」呢?因為人與萬物不同,萬物沒有違反道的問題,而人具有高度的智能,他可以主動的順應道,輔佐萬物的自然發育,也可以不遵循道,從而給自己和萬物帶來災難。

由此可知,我們不可以在現象界尋找道,道無形無象無體,永恆絕對無限。萬物是有形的,有生滅的,你用認識萬物的手段去認識道,那是沒有意義的。

但我們可以通過觀察自然界的變化來感受道,通過思維的活動、精神的活動去體悟道。

悟道不是終極,因為悟道只是剎那間,證道才是貫穿整個生命的過程。

(編輯:見石)

聲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大道昌明,道德為尊:唐朝時期的道教(下)
總認為自己不幸福,你的生活可能早已背道而馳

TAG:騰訊道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