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教育時評:保障兒童安全亟待理念升級

教育時評:保障兒童安全亟待理念升級

過去的一周,最牽動人心的,無疑是發生在北京宣師一附小校內的小學生被襲受傷事件:共20名兒童受到傷害,其中4名急需手術。儘管案情逐漸清晰、嫌疑人將接受法律制裁,但從中還有許多值得反思和警醒之處。

很多人其實不太理解,如今各地的中小學校園,硬體設施不可謂不完善,視頻監控都稱得上現代化、智能化,平安校園建設不斷取得新進展,教育主管部門也三令五申加強校園安全,明確劃分責任,甚至細化到人、到校園每個角落,但悲劇依然讓人猝不及防,問題到底出在哪兒?我們又該怎樣編織有力的兒童安全防護網?除了現有舉措,我們還應做什麼?這些都值得系統思考、深刻總結。

教育時評:保障兒童安全亟待理念升級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實際上,為兒童營造安全的成長環境,固然需要不打折扣地落實《未成年人保護法》《學生傷害事故處理辦法》《中小學幼兒園安全管理辦法》《中小學校園環境管理的暫行規定》等一系列法律法規的要求,各個部門、社會各界也要積極監督參與,形成兒童安全防護的有效合力,以防患於未然。《都市快報》日前就報道了一起安全隱患:杭州某幼兒園門前整齊停放著80多輛五顏六色的滑板車,「小朋友每天上下學都會蹬」。按照交通法規要求,12歲以下孩子是不準蹬滑板車在道路上的。因此,及時發現問題,加強安全教育,杜絕兒童將滑板車作為上下學交通工具,是真正為兒童的安全負責。

如果說紮實貫徹校園安全法律法規、各部門不斷完善相關機制、社會各界加強輿論監督,是由外而內地為兒童撐起安全防護傘,那麼重新看待校園安全問題的重要性、突發性、系統性,全面升級現有的兒童安全觀,則是自內而外地減少意外事件的有效做法。換而言之,當下非常有必要重新審視兒童安全問題,將之放在整個社會不斷發展變化的大環境下,放在兒童生活具有時代性、複雜性這一背景下綜合考量。

每位教育者都應認識到,兒童安全事件不只發生在校園,家庭、社會也是兒童安全防護的重要場所。有媒體指出,2018年年末,多起虐童案再次刺痛公眾神經,這些案件有著一個共同點:均發生在家庭內部,被告人或者嫌疑人是受害兒童的繼母或者親生父母。兒童安全也不僅僅是身體上的保護,還包括心理上的免於恐懼,「免受身心摧殘、傷害或凌辱,忽視、虐待或剝削,包括性侵犯」。尤其是進入信息時代,兒童安全出現了新的情況,面臨著更大的挑戰,不能再單純沿襲傳統的安全觀,不能再以傳統的防護措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

而且,保護兒童安全不該局限於簡單懲治暴力施加者,或不稱職的兒童監護人,也不是將兒童圈養在一個看似安全的空間里,拒絕一切外出郊遊、器械鍛煉等活動。從現實來看,最有價值的安全保護,是給予兒童應對危機的意識與能力,讓兒童知道危機發生時該如何應對。對此,無論是學校還是家庭,都應把培養兒童自護能力放在重要位置,幫助其在模擬或模擬環境中,如國外發達國家應對地震等自然災害時那樣,明確知道如何利用現有條件,最大限度地保護自己。擴展到互聯網領域,教育者迫切需要提升兒童的媒介素養,提升其在網路空間的警覺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兒童這方面的能力顯得越來越重要。

在技術、舉措和體系等層面對兒童安全防護進行升級,背後是尊重兒童權益、呵護兒童成長,是為民族的未來發展蓄力,考驗著一所學校、一個地區和一個國家的教育實力。相對而言,兒童安全觀的升級更為迫切,這就需要學校和家庭不局限於向兒童單純傳授學科知識,而應協助兒童做好適應社會發展、從容應對突發情況的準備;需要我們在評價一所學校的優劣時,不能只關注在校生的學習成績,如及格率、優秀率、升學率或「一本率」等。學生有無生活自理能力、有無應對意外事件的經驗、與家庭是否形成合力共織兒童安全網,也應作為重要指標。畢竟這些考量關係到兒童的未來成長,對兒童自身及其家庭而言意義非凡。

當每個教育者都能在兒童安全觀上做一次深入檢視、全面升級,並輔以完善的安全防護體系,即使有突發事件發生,給兒童帶來的傷害也往往能降到最低。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14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訪2018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一等獎獲得者薛其坤團隊:在中國實驗室里做出「諾獎級成果」
向著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再出發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