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顧茅廬」其實被影視作品曲解了本意,你真的了解嗎?

「三顧茅廬」其實被影視作品曲解了本意,你真的了解嗎?

」三顧茅廬「這個成語相信大家早有所耳聞,很多人都認為就是劉備曾三次到茅廬中去看望諸葛亮,這裡的」顧「就是看望,光顧的意思。那到底是否正確呢?不能說錯,但並非是最準確的解釋。

怎麼說?我們來看這個成語的出處,出自諸葛亮自己所寫的那篇著名《出師表》,原文是這樣的:"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這裡的」咨「是詢問的意思,」咨臣以當世之事「就是」問我當時的局勢「。

劉備三次到茅廬中,確切的說是看望諸葛亮,但這並不是主要目的,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因為有解決不了的難題,需要諮詢諸葛亮,所以」問「才是劉備的主要目的。因此將」三顧茅廬「解釋為」三問茅廬「才是最恰當的,而非」三拜茅廬「、」三看茅廬「。

這樣一來的話,"三顧臣於草廬之中,咨臣以當世之事"中的"顧"與後面的"咨"正好形成了呼應,表述才成為一個整體。

有朋友說了,你這是牽強附會,百科給出」顧「的解釋根本就沒有」問「這一說法,多是拜訪、照管的意思。別著急,百科給出的應該是現代辭彙的解釋,在古代漢語中,」顧「還真就有」問「的意思。

比如《國語·晉語八》中:"訾柘死,范宣子謂獻子曰:"昔者吾有訾柘也,吾朝夕顧焉。""啥意思?

很簡單,范宣子的意思就是說,訾柘死了,我沒有人可以經常諮詢了。而絕非是說,訾柘死了,我沒有人可以經常看望了。

還有杜甫寫諸葛亮祠的《蜀相》中的"三顧頻煩天下計"這一句,可以說是對"三顧茅廬"最好的解說了。

"顧"的賓語是"計",所以這"三顧頻煩天下計",怎麼也不能解釋為"三拜頻煩天下計",只能說是"三問頻煩天下計"。

如此一來,您是否了解了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媛媛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古代文壇最具人氣的五大巨星,有的粉絲竟為其刺殺仇人

TAG:媛媛說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