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真贗未明的蘇軾畫作誰會買,文博節目何以持續火爆

2018:真贗未明的蘇軾畫作誰會買,文博節目何以持續火爆


在剛剛過去的2018年,中國文博界發生了不少重要事件:《國家寶藏》熱播帶火了文博類節目,《如果國寶會說話》、《文博奇遇記》等文博節目接連上新;真贗未明的宋代蘇軾《木石圖》亮相拍賣公司引發較大討論,以低於最初傳言的估價成交,而故宮則否認購買此作,那麼到底誰買了?殷墟科學發掘90周年紀念,良渚古城遺址正式申遺;圓明園青銅「虎鎣」重回祖國,流失文物追索難題仍待破解;大英博物館將文創開到了天貓,故宮文創還在上演「嫡庶之爭」;2018年很多具有重要影響的人物離我們而去,其中也有中國考古學泰斗宿白……「澎湃新聞」從社會傳播度廣,社會影響力大的事件中挑選出若干,試圖對2018年中國文博事件進行一次回顧。

《國家寶藏》熱播 帶火文博節目

從若干年前火遍大街小巷的少男少女選秀類節目,到婚戀相親節目,再到明星真人秀……未曾想到一直坐慣「冷板凳」的文博類節目有朝一日竟成播放熱點。而且它不再是以開嗓就是男低音,內容又長又晦澀的形象示人,養眼的明星+吸睛的國寶+傳奇的文物故事幾乎成為新上線的文博類節目的標配。

《國家寶藏》劇照

而首先引爆這波熱點的是2017年年末開播的《國家寶藏》(第一季)。作為一檔在形式上煥然一新的文博探索節目,它有養眼的明星作為國寶守護人,有曲折傳奇的文物故事,有國內首屈一指的各大博物館掌門人坐鎮,此外也不忘揭示一些與文物傳承相關的文物工作者、科研工作者的幕後故事,傳遞些許人文情懷。作為一檔電視節目而言,它是好看的,也是有足夠多話題性的。

《如果國寶會說話》海報

「文博節目熱潮」持續了整個2018年度,並有蔓延至2019年之勢。 繼《國家寶藏》之後,緊隨其後的是在2018年元旦開播的《如果國寶會說話》,2018年年初二開播的面向青少年的文博系列節目《贏在博物館》;2018年年末又新上線《上新了·故宮》(聚焦故宮博物院的文化創新類真人秀節目)、《走進遺址博物館—— 1分鐘解密一個神秘古事》、《文博奇遇記》(通過文博名咖主講解讀文物或歷史名人的有趣故事)、《考古中華·四川篇》、《國家寶藏》第二季等。

《上新了·故宮》劇照

文博熱的背後,上有國家政策引導,比如那句深入人心的「讓文物活起來」,下有民眾熱捧,比如近些年開始需要跑步進故宮看展、文創周邊產品受熱捧……不過相較打開電視全是相親類節目,能有更多一些寓教於樂的文博節目也是好,只是希望在追求喜聞樂見形式的同時不要走入另一極端,少一些戲說與流於表面,多一些專業與啟發思考。

真贗未明的蘇軾《木石圖》,誰會購買此作?

從上世紀賣給日本人、傳為蘇軾所作的《枯木怪石圖》(下簡稱《木石圖》)去年突然亮相香港佳士得,隨後迅速成為文博界熱點。由於此畫在清代及之前從未公開現身,或是在抗戰全面爆發的1937年流入日本,後便下落不明。赴日本尋回此畫的佳士得方面表示,《木石圖》流失海外約七八十年,幾無人得見。但在此期間,此畫卻不斷被提及,但所刊出的圖片因是珂羅版其實並不算清晰。而此作現身拍場後,在面對原作及高清原圖後,迅速引起了業內廣泛關注,但無論是其畫作本身還是米芾等題跋,其真偽都引起諸多學者及文博界專家的質疑,有文博界人員認為此作不排除是明清高仿本。

由於蘇軾並無畫作存世,但書畫同源,蘇軾存世書法標準件極多,一些學者撰文從蘇軾的書風畫風、米芾書風的漏洞、印章問題等進行了充分辨析,並認為是贗品的可能較大。而作為拍賣方的佳士得公司則堅持認為是蘇軾之作。

有意思的是,也有個別學者指責對在拍賣公司出現的古代書畫真贗進行討論,其後則有觀點直指強調這一觀點者其中既有投身資本的學者,更多則是參與贗品書畫進行炒作者以漁利者,所謂「無利不趕早」。

傳為蘇軾的《木石圖》

對比蘇軾流傳至今的書法標準件,《木石圖》用筆用墨頗多人質疑處

2018年11月底,該卷在佳士得公司上拍,4.1億港元的落槌價低於最早傳出的底價4.5億港元,拍賣後即有傳言稱是北京故宮博物院所購,不過其後故宮博物院辦公室明確表明:故宮不是《木石圖》的買家。一位資深文物界人士則表示,故宮如代表國家購買必須經過國家鑒定委員會通過,而且資金申請也要至少提前半年,「目前據我所知,國家鑒定委員會的相關專家對此作並未發表意見,種種跡象表明,故宮不可能參與購買。」國內不少知名博物館均否認購買此作,國家博物館一位負責人則明確表示此作爭議較大。而多年前購買真贗爭議極大的蘇軾書法的企業家則表示此次並未關注《木石圖》。

讓人奇怪的是,儘管此作關注度極高,但佳士得拍賣公司到目前為止仍未公布買家到底是誰,且到目前為止,此卷也仍未有相關單位或個人宣布購買。種種不合情理之處,甚至有收藏界人士揣測不排除此作是假拍,但有拍賣界人士認為不大可能。

殷墟科學發掘90周年紀念,良渚將申遺

2018年是殷墟科學考古90周年。作為中國20世紀百項考古大發現之首,殷墟價值之大、地位之高、意義之重不言而喻。它的第一次發掘,被視為「中國考古學誕生的標誌」;它是中國連續發掘時間最長、清理遺迹最多、出土文物最豐富的古遺址;它是中國首批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首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世界文化遺產……科學發掘90年來,殷墟遺物種類繁多,數量極其可觀,出土了甲骨文、陶器、青銅器、玉器等。

殷墟出土的甲骨

當學界不分南北,隆重紀念殷墟時,也有學者提出疑問,紀念殷墟我們紀念什麼?殷墟考古遺址公園要如何保護和發展 ?作為前殷墟考古隊隊長,唐際根曾一手促成殷墟遺址成功申遺,時隔多年後他開始反思中國遺址公園建設中出現的問題,他認為第一,做遺址博物館時,沒有把城市博物館和遺址博物館納入到一體來考慮,片面的把城市博物館的概念移植到了遺址博物館。解決它的方法是認識到遺址博物館的特點,做遺址博物館該做的事,比如說他的陳列以遺迹為主,以發生在遺址上的故事為主;第二,強行將我們頭腦中的既有的城市博物館形象安置在遺址博物館上,覺得博物館就應該是座大房子,以至於一想到做遺址博物館,就一定要在遺址上建一個大體量的房子,這種理念的錯位也是一個問題。

良渚古城遺址

提到殷墟,也不得不提一下良渚古城遺址。2018年殷墟科學發掘90周年,兩年前良渚遺址剛度過其考古80周年紀念,說良渚是繼1928年河南安陽商代殷墟遺址發掘以來,中國可數的連續考古時間最長、取得考古成果最大的古遺址一點不言過其實。2018年也成為良渚古城遺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最為關鍵的年份,其被推薦作為2019年世界文化遺產申報項目;經過了10個月閉館改陳的良渚博物院也於6月重新開館。如若申遺成功,2019年將成為名副其實的「良渚年」。

鄭振鐸誕辰120周年紀念,文物保護任重道遠

2018年是鄭振鐸誕辰120周年,逝世60年。在中國現代文化史上,鄭振鐸是一位「百科全書」式的學者,涉獵極廣,他在創作、翻譯、編輯、藏書、美術、考古、治史等方面均成就斐然。他曾擔任第一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文物局局長,對文化遺產保護和文博事業的發展作出重要貢獻。

1955年,鄭振鐸率領中國文化代表團在印度尼西亞參觀波羅浮屠(寶塔)

他在國家存亡的危機關頭傾其所有,搶救古籍文物;他推動文物立法,制止文物走私外流;他 力保團城,反對發掘長陵、反對拆除城牆;他將自己畢生收藏的古代陶器和近10萬冊古籍全部捐獻給國家……學界舉辦系列紀念活動,感懷他致力於祖國文化遺產搶救與保護所作出的偉大貢獻。

大火後的巴西國家博物館俯拍圖

文物保護,任重道遠。回望歷史,那些為傳承人類文明做出貢獻者會被後世銘記。2018年,那些因為主客觀原因造成的文物毀壞、釀成重大損失的事件也令人刻骨銘心。9月,一把大火燒毀了巴西國家博物館約2000萬件文物,200年的收藏,幾千年的文明毀於一旦;10月,為避戰亂關閉6年的敘利亞國家博物館重新迎來開放,那些曾遭到極端組織洗劫和大肆破壞的古城巴爾米拉博物館裡的文物以另一種方式在敘利亞國家博物館重生;8月,四川安岳,有著上千年歷史的宋代石刻造像,因為人為的非正規修繕造成了不可挽回的損失,引發眾怒。

四川省安岳峰門寺古代石刻造像重繪前後對比

圓明園青銅「虎鎣」重回祖國 流失文物追索難題待破解

2018年12月,國家文物局劃撥中國國家博物館青銅「虎鎣」入藏儀式在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行。至此,流失海外百餘年的圓明園青銅「虎鎣」終於重回祖國的懷抱。從3月底,疑似圓明園流失文物青銅「虎鎣」在英國拍賣的消息引發國內外輿論關注,到境外買家將「虎鎣」無條件捐贈給國家文物局,再到文物入藏中國國家博物館,歷時九個月的溝通協調,國家文物局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取得成效。

虎鎣

流失文物追索返還難題由來已久。據介紹,近年來,國家文物局積極開展流失文物追索返還工作,已成功促成了30餘批次近4000件套流失文物回歸祖國,包括圓明園鼠首兔首、秦公晉侯青銅器、大堡子山金飾片等重要文物。

蘇富比拍賣會上現身的龍門石窟流失佛首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基數大,能成功追索返還的仍屬鳳毛麟角,且多數成功案例仍具有不可複製性。每每有中國流失文物現身國際拍場,總是引起民眾極大的關注,同時也頻繁被拿來炒作,多數難以追索。2018年9月,一件中國的佛首石雕現身紐約蘇富比拍賣會,後被證實佛首系龍門石窟1720窟的流失文物而撤拍;12月,一件疑似圓明園流失龍首現身法國一小拍公司,被買家以240萬歐元拍下,之後未有定論,真贗難辨。

大英博物館將文創開到天貓 故宮彩妝因質量下架

12月,大英博物館和天貓在英國倫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將在中國建立更深入的商業夥伴關係,未來3年內,大英博物館在中國的獨家授權運營商將繼續經營大英博物館天貓旗艦店,推廣博物館新IP衍生品,同時與天貓上的多個零售夥伴一起擴展其大英博物館授權產品的開發。

故宮原創彩妝——仙鶴系列彩妝

大英博物館的衍生品時常在中國賣斷貨,一方面可見中國文創市場潛力巨大,另一方面也得益於大英文創的顏值與口碑擔當。而就在大英博物館與天貓宣布深入合作的前幾天,故宮文創成為大熱話題。12月9日與11日,故宮旗下兩大文創平台「故宮博物院文化創意館」與「故宮淘寶」先後宣布故宮文創將跨界合作彩妝,分別推出故宮口紅與故宮原創彩妝系列,故宮彩妝「嫡庶之爭」持續多天在網路上成為大熱話題,也引發人們對文創大熱背後,博物館IP授權、文創產品開發等系列問題的關注。 故宮彩妝風波甚至跨年至2019年。1月5日,「故宮淘寶」發微博稱,為了提升產品從內在到外觀的質量,故宮淘寶系列彩妝全線停產。此前,不少用戶表示「產品質量未達預期」「包裝材質不夠高級」「祥雲裝飾一抹就沒」「眼影嚴重飛粉」等問題。

故宮口紅

據有關媒體調查發現,「目前共有5家企業在為故宮開發文創產品」,故而出現同質化競爭和產品質量參差不齊的現象不足為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蘋果2018年iTunes最佳App名單:應用類第一竟是它
賈樟柯:當代藝術的預言性,是它最值得驕傲的地方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