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富養還是窮養,這是一個悲傷的問題

富養還是窮養,這是一個悲傷的問題

富養的孩子三歲識千字五歲背唐詩,窮養的孩子只能蕩蕩鞦韆玩泥巴?

前幾天,AI和大家聊了聊「富養vs窮養」的問題。富養出來的孩子可能掌握更多技能,但他們也會疲憊不堪;窮養的家庭無力安排課餘活動,但孩子也能自由生長。(回顧戳這裡:《富養怕沒錢,窮養怕輸在起跑線,現在養個娃咋這麼難?》)

很多朋友分享了自己的故事,有的是童年經歷,有的是對養育下一代的思考。不論富養窮養混合養,都不容易。就像這位朋友說的,這是個悲傷的故事——

Elaine

窮養如我,的確自由獨立,不過骨子裡的自卑總會不自覺滋長。終於,我失去了自由,一身中產階級的焦慮卻加冕於身……

窮養或富養,都是身不由己

離宮紫蘇

感覺很多人不用考慮「要不要富養」,就像不用考慮「去不去清華」一樣。

Rusteel

能富養我還窮養幹嘛?對於養一個娃都壓力山大的家庭來講,怎麼養根本沒有第二個選項。

但其實,富養有時也是被迫的。

小學一年級進校直接教英語短句,也不管孩子是不是連abc都不會。老師直言家長要負責任帶孩子去補習,不補習就跟不上?,跟不上就越學越沒興趣?,沒興趣到連補習都抵觸?,徹底完蛋……過度補習是焦慮,但有的補習真的是被迫。

蔡曉惠

剛還覺得我女兒每天乖乖練琴1個小時已經算好孩子了;但我轉頭看到的,是跟她一樣年紀的孩子全國比賽得獎,台上演出大氣沉著。現在的孩子真是了不得,家長哪裡敢有一絲懈怠!

也有家長說出了不一樣的觀點,比如儘力而為,同自己和解——

蔣少俠能量不足已宕機亟需充能

即將成為母親。我給孩子準備了許多東西,妄圖給他一個良好的環境。但是前兩天我突然崩潰了,起因是發現自己和老公尚能負擔得起我們自己的重疾險,未來加上孩子的可能就無法負擔了。看了果殼這篇文章,意識到我可能給不了孩子那麼多。富養窮養的,只能儘力而為,混合養吧。

不羈的桀驁

多給孩子說話的機會,別總拿「時代的需要」給自己找借口。有些孩子就是不愛讀書,但是她喜歡做別的事;有些孩子就是學霸,其他就是不行。一切隨遇而安,不要太過執著於某一點。

我要改個名

我經常和孩子探討問題,而且從不避諱事情的真相。我會明確告訴他媽媽會變老會死去,媽媽必須每天上班不然沒錢買吃的喝的玩的;會告訴他死亡到底是怎麼一回事,甚至包括死後遺體會發生什麼;會告訴他他最愛的雞腿就是殺死漂亮的大公雞得到的。我會告訴他世界上有那麼多好人,也有那麼多壞人。我不去掩飾世界,他會一直認識真實,然後成長於真實。就算我告訴了他那麼多殘忍的事,他看起來依然很快樂,沒有陰影。會對有些事情有擔心,但很理智。我覺得這樣很好。

或許,育兒從來都沒有完美答案,爸爸媽媽都是在不停地探索。

那對於孩子來說,他們更想要什麼呢?

請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

Dimiko

培養孩子不是養花種草、養貓逗狗,孩子需要有自己的想法,有自己成長的空間。一生的很多美好記憶和溫存,多在童年。如今的社會高壓下,請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或許在未來的磕磕絆絆中,孩子能覺得人生雖苦,但也有甜。

那麼,怎樣才是一個快樂的童年?按照窮養的方式,讓孩子自由自在支配自己的時間,可以嗎?

自認為被窮養出來的孩子這樣說——

我小時候是窮養,少年宮都考上了大人不讓去,理由是還得自己買月票,也不想付出時間送孩子去。後來上了重點中學實驗班,班裡有幾個鋼琴舞蹈等藝術特長的學生,很羨慕他們,討厭我家大人的短視和盲目。

離開

小時候想要個玩具,如果大人不想買,就會跟我說「我們家很窮,買了就沒錢了」之類的話。雖然還是個小孩子,說得多我也記住了,並潛移默化地影響著自己的金錢觀。現在,買個衣物都下意識是百元內的,超過就有負罪感。

勺子

算是窮養吧,家長平時最大的期望就是聽話順從成績好,提供必要的物質支持,但鮮有適當的精神撫慰,一度覺得自己成長在情感冷暴力中。熟悉家庭條件使我從小勤快懂事,但內心抗拒且叛逆,甚至我快三十歲的時候依然不願意與我父母有過多的交流。

可有些富養的孩子卻說,自己只是物質上的富養,精神上還是窮養——

?_?

我是物質富養精神窮養,童年無盡的奧數英語舞蹈寫作班,每一天的每一個小時都被規劃好,玩樂就是浪費時間。可是,家裡並不會跟我平等對話,所有的命令都是因為「我是你媽」。沒有陪伴沒有溝通,從幼兒園開始住校,全權被託管給教育機構。結果,在焦慮環境下長大,成績不好又不聽話,既不會和人溝通合作,也無法安排自己的時間,還得了躁鬱症和焦慮症。

Zohar

很明顯的混合養成。周末從早到晚排滿興趣班,但都是自己去上課下課,老媽去美容院,老爸去喝酒。家長會常年缺席,小時候覺得最沒臉的時候就是班主任在開會前諷刺我:「這回家長會你家又沒人?」

NANA

我是一個80年代混合雙打打出了窮富養結合的社會主義好孩子。

孩子需要陪伴,更不能暴力對待!芯疼大家。

怎麼說來說去,都挺難過的呢?其實也不盡然,下面這些故事,或許能讓你看到答案的另一面。

我只知道,我的父母儘力了

arbor

窮,父母都只是初中文憑,高中之前一直在村裡讀書。但是父母給了我特別多的愛以及平等溝通的相處模式。

白秋

比較典型的「窮養」的小孩了。那些發獃的時間,其實都是在找自己吧,長大後也能夠比較好地體會/照顧自己的感受和需求。

富養的小孩也有自己的幸運——

Rany.

學了很多很多的課外興趣班,雖然小的時候很痛苦,但長大我還是很感謝我媽把我逼得這麼緊。

Joy

算是典型的中產階級富養產物 ,在與長輩、權威者的平等交流上感覺很明顯。無論是大學畢業的面試,還是工作這麼多年大小場合的演講,我雖然會緊張但是從不會慌,在任何高壓狀態下都不存在發揮失常這個問題。

還有許多人是富養窮養混合。幸運的是,父母在精神陪伴上並不吝嗇。

綠月迦藍

混合型,家裡溫飽不愁但余錢不多,不可能多富養。但是父親從小就引導我閱讀,令我對書籍很有好感;而且家裡氛圍很平等,我可以發表自己的意見,可以和家長討價還價。在去不去補習班和興趣班的選擇上,充分尊重了我的意見:我貪玩,所以選擇不去,就真的沒有上過任何這類班。但是我按自己的喜好,自己培養出寫作和畫畫的特長,至今受益。感謝我的父母,給了我一個自由而美好的童年。

Juri

對於80後,窮養和富養可能沒有那麼嚴格的界定。衣著很樸素沒那麼多補習班,但是零食常年不間斷,抽屜里幾十盤正版CD,畢業時整理起來百十本的讀者青年文摘當代歌壇。

對這位同學的狀況,AI倒是檢索到了一個新辭彙叫「富態窮」:生活必需上窮巴巴,興趣愛好上富得流油但這樣的生活,大概也很快樂吧。

大人第一次當父母,可能還在學著與孩子、壓力共處;小孩第一次當兒女,也在學著和父母、生活共處。就像這兩位朋友說的——

楊玉傑

我只知道,我的父母儘力了。

恆星熔解

第一次做父母,哪有解得完美的方程式。

最後,有一位正在努力對抗抑鬱情緒的朋友,給AI發來一個特別長的故事。限於篇幅,這裡做了刪減。不知道看著今晚夜話的你,是不是也有一張愛的網,能穩穩將你接住呢?

LESLIE

幼時,父母給我報了補習班,唯成績論。我不得不聽從,在每一個成績下滑的夜裡哭泣焦慮。隨了我的興趣讓我上繪畫興趣班,但也有條件,要求我的繪畫成績優良。由於工作壓力,父母拒絕和我平等溝通。每次在外被別人欺負,回到家中幾乎只能得到嘲諷,我的敏感和痛苦在父母眼中只不過是無病呻吟。這強迫我長滿稜角,從柔軟而羞怯的女孩變得「兇殘」,對世界充滿敵意,對人充滿不信任以及無法消除的抑鬱情緒。

隨著時間,我的父母逐漸學會了如何和壓力共處而不再將負面情緒施加於我身上,並且開始學習和我平等溝通,儘力了解我的感受(在我割腕自殘被母親發現後)。他們逐漸給予我更多自由,包括金錢和時間;也從以前的唯學習論轉變成了健康快樂地成長即可。我的父母竭盡所能地給了我最好,他們愛我,並且努力學習如何愛我,有時窮養有時富養反而顯得不那麼重要。

高考失利後來到如今的大學,時常被曾經理想與如今現實的落差所折磨,在陌生環境里壓抑生活,曾經許多次在抑鬱情緒中無法掙脫,自殺的想法也沒有消失過。但每次想到曾經體會過的美好,想到遠方我的父母在等待我的歸來,我的友人期盼著我的成長,心情就會好很多。

家庭、朋友、師長,他們對我的關愛織成了三張網,給我足夠的支撐。這確實給了在低谷中的我非常溫暖堅定的精神力量,讓我能夠繼續前行。希望大家無論曾經怎樣被父母養大,或者說不得不接受哪種養大模式,都能夠擁有愛,表達愛,得到愛,為自己同時也是為他人織一層網,在殘酷的現實世界中留下可以避風的巢穴。新的一年,祝大家幸福。

我們下周繼續喲!

本文來自果殼,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如有需要請聯繫sns@guokr.com

(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果殼

ID:Guokr42

整天不知道在科普些啥玩意兒的果殼

我覺得你應該關注一下

讓我看看,你點「好看」了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到底吃什麼才能「明目」?豬肝、藍莓還是胡蘿蔔?
坐電梯時的6個迷思,我們幫你找到了答案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