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全接納,慢引導

全接納,慢引導

每一個孩子都是校園裡最重要的生命體,正在經歷著生命成長的「黃金期」。孩子的成長有規律,個體有差異。在25年的教育實踐中,我越來越深刻地感受到:教育要「全接納,慢引導」。

接納的前提是共情,而「全接納」在於「全」——接納所有孩子,接納孩子所有。

一是接納所有孩子。教育公平不僅在於國家的政令要求和教育資源的均衡配置,更有每位教師對待孩子的態度:無論長得美還是不美;無論聰明伶俐還是暫時落後;無論是朋友的孩子、同事的孩子,還是來自普通家庭、先前還陌生的孩子……他們都有一個公平的身份——我們的學生,所以要平等接納他們每一個。

二是接納孩子所有。佛洛伊德提出著名的「冰山理論」:每個人的心理上和行為上都有一座冰山,我們所能看到的行為只是露出水平面很小的部分,它背後潛藏的感受、期待、渴望……才是冰山的根基。經歷25年的教育生涯,與幾百個小孩子交朋友,我發現接納的神奇力量:面對犯了錯誤的孩子,我接納他(她)的感受,而當感受被接納了的時候,孩子會自己調整行為中的不當之處,努力做得更好。接納所有的感受,並非接納了就任其發展,其精神實質是用理解走進孩子心靈,在接納的基礎上合理引導。

引導就是明理導行。「慢引導」強調「慢」,其核心含義就是「尊重生命」——

一是尊重成長規律。當今教育中的很多問題,都源自急功近利。教育似農業,春種秋收要有一個過程。有時候我們要等待一個孩子的成長,「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就是一種等待,是等待教育的契機。

二是尊重個體差異。古代儒家「因材施教」「有教無類」「和而不同」的思想都表現出對生命差異性的承認與尊重。慢引導就是對生命溫情的理解、真摯的同情、誠意的鼓勵和恰當的提醒。選擇更多的方法和策略,影響和引導孩子的成長,不急於看到回饋和改變,不急於求成。

總之,「全接納,慢引導」是在生命視角下,接納所有、尊重每個孩子:相信孩子今天的不足,不是他永遠的不足;今天還不太好,不代表他永遠不好;每個學生都是好孩子,每個孩子都有希望。(作者:鄭丹娜,單位:北京市朝陽區垂楊柳中心小學)

《北京教育》雜誌普教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課堂的秘密
收藏!60個成語謎語,跟孩子一起猜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