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尋整容失敗背後:非法行醫還是消費者自找?

探尋整容失敗背後:非法行醫還是消費者自找?


19歲貴陽女孩莎莎(化名)

1月3日做隆鼻手術時去世事件,

引發廣泛關注。

一個認為自己鼻子有些「塌」的女孩子,

卻因為一次「微整形手術」,

導致自己整個人生塌陷了。

她的家人也註定要在漫長歲月中,

反覆咀嚼痛徹心扉的傷痛。

近年來,

整容整形行業呈現井噴式發展,

但問題也層出不窮。

針對於此,

《法制日報》記者進行了調查走訪。

 亟待重視的中途進修和掛證

隆鼻手術,同樣給天津女孩赫珺帶來了無盡煩惱。

2018年9月, 赫珺在天津市薊州區嘉華帕提歐小區個人家裡完成了假體隆鼻加耳軟骨的手術,「當時由於朋友的推薦,也是自己無知,在沒有任何無菌的操作下客廳完成的,做了將近5個小時的手術」。

赫珺告訴記者,之後不久,她在薊州區的韓素美肌皮膚管理美容機構進行微針美容,具體操作是在臉上用針滾動,「當時商家告訴我的原理是刺激皮膚再生和激發細胞組織的二次生長,從而使膠原蛋白再生」。

「開始的時候沒什麼不良反應,直到12月份,在做完微針後鼻子開始紅腫,並且化膿,諮詢正規醫院後,大夫的建議是把假體取出,因為鼻子屬於三角區,不然會出現腦炎或者眼睛失明。」赫珺說。

此時的赫珺能做的,似乎只有取出假體,別無他法。

「我是開服裝店的,經常來店裡的人介紹這名姓孫的整形醫生,村裡人說她已經幹了很多年,而且動手術不需要在專業的美容醫院進行,有時甚至在需要動手術的人家裡進行手術就行。」赫珺告訴記者,「現在自己也是悔死了,術前沒有任何協議,直到出現問題才知道要了解是否有執業資格證什麼的,但這些我至今也都沒有找到答案」。

赫珺說,她現在沒有渠道去了解,那家美容機構是否有進行微針美容的資質,進行隆鼻的醫生在民居中進行隆鼻手術是否違法,「現在關於鼻子出現的責任,任何一方都沒有一個滿意的答覆,我也為我自己的無知,至今還在飽受疼痛感染的折磨」。

至於為何在無菌環境做隆鼻手術,赫珺總結的原因是無知,「當時感覺現在微整也常見,都不是很重視執照之類的,都是互相介紹,而且介紹人在這裡還有提成。然後就朋友介紹,說那個大夫微整很有經驗,一直都干這個。有的是在家裡給做,有的甚至去外地的酒店直接都能做,都沒事,我就直接做了」。

對此,中國醫師協會維權委員會委員鄧利強介紹說,「首先,大家現在看到的任何人、任何時間都在做微整形,這種現象是不對的;第二,衛生監督所也是受行政機關的委託進行查處,但遍地開花之後就很難監管了,再加上取證比較困難,所以到處都有生活美容機構在進行微整形,可以肯定地講,這是非法行為」。

根據更美APP發布的《2017年醫美黑皮書》,全國正規醫美診所只有9500多家,而黑醫美診所是前者的6倍,約有60000家,它們往往規模小、隱蔽性強,常隱身於生活美容店、住宅區與酒店中。黑診所的手術量是正規機構的2.5倍,非法執業者是合規執業者的9倍,有15萬人之多。

按照正常流程,一名專業的整形外科醫生,在獨立執業之前,要經過至少十年的培訓。以在北京執業的專科醫生韓娟(化名)為例,她在哈爾濱的醫學院讀了8年書,要再接受兩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培訓,和一年的科室輪轉,才能獨立執業,這中間經過了將近十年。除了整形外科的嫡系正規軍,還有一部分醫美醫生是從皮膚科、婦科、口腔科乃至普外科改行而來。

「有些進修生差不多也是四十多歲。這些半路出家的醫生,成了後來醫美行業醫生的另一主要來源。」韓娟向記者介紹說,還有一種現象亟待警惕——掛證。

此前,聯合麗格醫療美容投資連鎖集團董事長李濱曾指出,儘管沒有具體數字,但業內人士估計,現在,國內醫美執業醫生的數量比正規醫美機構的數量還要少。在這種情況下,一些醫美機構就會租借醫美醫生的執照去騙申資質。換句話說,醫美機構雖然有合法資質,但其實是一個空殼,其名下的醫生都是空掛,真正行醫的可能只是護士或者是根本沒有行醫資格的社會人員。對此,李濱表示,這是一種隱蔽性較強的黑醫美,而且在業界並不少見。

 取證困難和被誤解的法律不完善

2017年5月,國家衛計委(現國家衛健委)、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社部、海關總署、國家工商總局與國家食葯監總局7部門聯合開展了打擊非法醫美專項行動。

然而,業界人士則向坦言,除非發生醫療責任事故,那些非法醫美的從業人員才會承擔刑事責任,一般情況下,黑醫美診所被發現後的處罰都很輕——沒收醫療器械,處以最高兩萬元的罰金。在這種情況下,黑醫美很難杜絕。

在韓娟看來,非法行醫帶來的問題多多,「最簡單的例子,在醫美中的玻尿酸用來填充除皺,很多人對玻尿酸醫美的印象都不太好,總覺得玻尿酸打了會變成發麵饅頭一樣,臉會很僵很不自然。真正導致臉僵的原因並不是玻尿酸本身,而是因為注射問題,比如填充時注射過量。臉僵還有可能是因為注射得不精準,當注射位置不精準時,比如你是想填充鼻根結果打到了鼻翼,就會使得整個鼻子更加不協調,看起來僵硬」。

不過,韓娟也向記者一再表示,醫美事故聽起來雖然很可怕,但發生幾率都很低,遠遠低於傳統醫療領域的手術風險,否則國家也不會批准大規模商業化了。

理論上,由於醫療美容屬於醫療範疇,所有的醫療行為都有風險。韓娟說,比如,割雙眼皮的一個副作用是乾眼症,有的沒割好,還會導致閉不上眼。抽脂手術聽起來毫無風險,但如果術前檢查不嚴格,遇到身體有基礎疾病的求美者,會導致手術誘發心腦血管疾病。還有肥胖患者需要進行大量抽脂的「環吸術」,「你可以理解為就像烤鴨在爐子里那樣轉著圈地吸脂,」由於抽脂量大,會造成皮膚與身體組織的分離,實際上就是大面積的創傷,造成體液在短時間內的大量喪失,搞不好會休克甚至當場死亡。

而現在的問題是,消費者一旦出現問題,即便是想向衛生部門舉報,但很多都會面臨取證難問題。赫珺即是如此。

比如赫珺,曾經在鼻子出現問題後試圖求助整形大夫,「她聽到我的鼻子出現問題的時候,也是有些害怕,讓我取出來,給我找的北京正規微整醫院,那家醫院的院長看到我的情況後,拒絕了我的手術。當我再次找到那名給我隆鼻的大夫,讓她給我承擔醫藥費取出假體的時候,她當時在電話里就拒絕了,並且還把我拉黑了。從此之後電話也不接」。

而當赫珺向衛生部門進行舉報後,也是無功而返:

衛生部門找不到隆鼻大夫本人,在美容院進行調查時,包括麻醉、微針等相關器械也是不見蹤影。

「第一次衛生部門醫療科找美容院談話,美容院否認給我做過微針。第二次我要求對峙,美容院拿一個水氧儀說是微針儀器。當初在做美容的時候,店家表示產品技術全部來自韓國的,所有證件都齊全。現在面對執法人員,店家就說是都是西安學來的。」赫珺無奈地說,現在因為美容院什麼都否認,衛生部門表示沒有找到相關證據,案子停滯。

「我們真的見過一些非常慘痛的教訓,把美容變毀容。維權難的出現,是因為正規的醫療機構有積累證據的意識,所有的醫療行為都可以回溯,能檢查,能處理問題。非法機構恰恰是為了規避這些,根本沒有辦法回溯,這也就是一個很大的風險所在。」鄧利強說,消費者在選擇這種機構時就已經把自己置於風險之中。消費者要自覺自愿地,從選擇之日起,就把自己的健康置於法律的範疇之內,才能得到應有的保障。

在調查中,記者也了解到,一些美容機構甚至是沒有資質的工作室因為非法診療行為,很多都是被行政處罰過。但似乎依舊可以隨意進行相關整形活動。

對此,鄧利強的看法是,因為取證困難乃至無法查處,或者說沒有能力去查處,其實都不存在查處的風險,所以造成了微整形現在遍地開花的狀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網易數碼 的精彩文章:

蘋果iPhone XS Max2019銷量預計削減近一半
卡巴斯基:去年大量用戶遭挖礦軟體侵擾

TAG:網易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