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一個決定引發官場地震,官員打砸辦公設施,慈禧嚇得不敢出門
光緒親政後想干一番事業。此時的大清帝國已經是殘陽西下,財政吃緊,人浮於事。就在這時,激進的康有為走進了光緒的視野,給其拋出了各種改革方案。其中,機構改革就是一項重要內容。
光緒聽了康有為的建議,決心在全國掀起一場浩大的機構改革,要求各地必須裁減多餘的機構:「將現有各局所中冗員一律裁撤凈盡,並將候補、分發,捐納、勞績等項人員一律嚴加甄別沙汰。」同時,光緒給出了苛刻的時間要求,一個月內必須辦好此事。
詔令一出,各地就炸開了鍋,上下一片慌亂。各省督撫大員慌亂的原因是,改革既突然又激進,一個月時間太緊張,大規模裁撤無疑困難重重;下邊慌亂的原因是,不知道自己是否會被裁掉,被裁後如何安置,萬一直接回家就徹底丟了衙門的鐵飯碗。可以說,上下都極不情願。於是各地紛紛拿出拖延大招,有的請求寬限些時日,有的乾脆說「裁無可裁,減無可減」,有的則不表態,完全把聖旨當耳旁風。
眼看其他領域各項改革都在快速推進,唯獨機構改革進展緩慢,光緒也急了。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七月中旬,光緒再次下詔,開始從身邊開刀,直接裁撤朝廷各部門。光緒點名將詹事府、通政司、光祿寺、鴻臚寺、太僕寺、大理寺統統裁撤,職能統歸六部。如雲南巡撫等地巡撫,還有各地眾多糧道、河督、鹽道也一併裁撤。
這道旨意引發了強烈的官場地震。被裁撤的各部門哪個也不好惹,都有靠山。而且,任何一個朝廷重要部門,底下都有數倍的下屬單位及各種相關聯單位。所以,看似裁撤一個部門,中下游若干的單位人員都將丟掉飯碗。
據粗略統計,此次朝廷各部門的裁撤涉及近萬人,頓時引發京城震動。詔令下發後,部分膽子大的大臣直接去找慈禧太后請願,近百人聚集在寧壽宮前,要求面見慈禧。這陣勢把老佛爺也嚇到了,慈禧沒敢直接出面。
有能力的去請願,沒能力的則開始了瘋狂破壞,銷毀單位的重要文件資料,偷盜單位的財物,砸毀辦公設施等。他們覺得反正自己被朝廷拋棄了,失業前,趕緊趁亂搶點兒東西回家。這直接導致了朝廷各項工作無法開展。
光緒下詔第二天,內閣侍讀學士陳夔龍帶人去太僕寺辦理交接工作。到了太僕寺,陳夔龍被眼前的景象徹底震住了:堂堂一個朝廷部門卻破敗不堪,連個人影都不見;門窗被拆卸後不知蹤影,各辦公室到處狼藉一片,桌椅板凳殘缺不全;各文件櫃好似被翻箱倒櫃了一遍,文件灑落一地,都被撕成了紙屑;本應重點保護的公章也不知所終……這哪裡是朝廷機關啊,分明是亡國的徵兆啊!
太僕寺如此,其他各單位也都差不多。此時,光緒只剩焦頭爛額。朝廷各部門反對強烈,各地方也看朝廷行事。最後,光緒無功而返,機構改革儼然成了一場鬧劇。後來,慈禧囚禁光緒,官場秩序才慢慢恢復了原狀。這恐怕是一心想干大事的光緒之前沒有想到的。
機構改革本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不僅可以節省財政開支,還能使各部門人員安排更合理,提高工作效率。然而,改革是個牽涉多部門利益的事情,相關部門應該三思而後行,所以光緒這樣簡單地為了改革而改革,是註定要失敗的。


※欽差大臣寫報告誇讚省長,省長知道後很憤怒,反而舉報欽差大臣
※著名保守派,對洋務運動認識超過改革派,卻為何揣著明白裝糊塗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