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在國家博物館中,珍藏著兩片很不起眼的「爛」瓦片,所以很多觀眾在參觀的時候,就感到十分的納悶,為什麼這樣不上檔次的瓦片能成為寶貝呢?今天小編就來給您揭秘。

在揭秘之前,小編需要先給您說一下秦始皇,因為這瓦片和他有著密切的關係。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公元前211年,38歲的秦王嬴政滅六國後,建立起了大一統的秦帝國,並自稱為「秦始皇」。而與此同時,他早在公元前247年就開始了如火如荼地「修陵工程」,按照資料記載,秦始皇曾經在國內陸續征夫80萬,而陵墓的修建才得以完成。因此,也就有了現在被譽為「世界八大奇蹟」之一的秦始皇陵。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看到這裡,一個「難解」的問題出現了,史料中記載的「80萬人」,都是什麼人呢?是普通百姓,還是各地的軍隊,還是刑徒囚犯呢?這在史學界一直都存在很大的爭議,而今天小編給您說的「破瓦片」,就破解了這個謎團。

1979年,陝西西安趙背戶村(位於秦始皇陵的西側)的幾位村民,正在田裡平整土地。突然,一位持鋤的村民,挖出來幾根白色的骨骸,他們感到很奇怪,就撿起來仔細看看,發現這不像是死在野外的野獸獸骨,倒很像是人類的骨殖。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這幾位村民就不淡定了,他們知道這附近就是秦始皇的陵墓,所以,白骨的出土地,很可能下面就是秦代的古墓,他們回村後,就用電話聯繫了當地的文物局。

文物局的領導接到電話後,非常重視,當天下午,就派三名考古專家趕到了現場,並對村民發現骨頭的地方,進行了勘察和發掘。最後,專家們確定了這是一處秦朝時的墓葬坑,而且在進一步的清理中,發現有100多具骸骨埋在這裡。經過醫學的鑒定,這些骸骨大都為壯年,而且很多骨骸上,都殘存著致命的刀傷和槍痕。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發現骸骨只是一個序曲,專家們在清理墓穴的時候,還發現了兩個瓦片——這兩個手掌大小的瓦片,才是真正的「鏗鏘」大戲。當時,這兩片瓦正好覆蓋在一具骸骨的腰部,專家覺得很奇怪,便跪在地上,用小刷子掃凈上面的泥土,再用小鏟子將它慢慢的揭取下來。考古專家借著太陽的光亮,在這兩片瓦的背後,發現了有文字的存在,但因為有泥土和腐物的覆蓋,故此,上面的文字基本看不清楚。

這兩片秦朝的古瓦被送回了當地的文物管理部門,專家們回來後,先用清洗液,將古瓦的背面清理乾淨,借著明亮的日光燈,兩瓦片上的銘文,終於清楚地顯露了出來。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專家們經過仔細辨析後。發現銘文是:「闌陵居貲便里不更牙」和「楊民居貲(教)」。這些銘文是什麼意思呢?經過考古學家和歷史學家共同的研究和討論,終於解讀了銘文的含義:

「闌陵」是個地名,即山東蘭陵鎮;而「居貲」的意思是,犯罪而被罰款,或者是欠下債務不還,並用服勞役來抵償;「便里」和「楊民」也都是地名;「大(教)」是姓名,也許就是死者的名字。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因此,專家們推斷,這是一處刑徒墓,即這些人都是當時各地的刑徒囚犯。而他們之所以被集中葬在這裡,那就說明他們都是當年秦始皇修陵墓的勞工,因為一些原因死在了這裡,或是累死的,或是餓死的,或是受傷而死,更有可能是因為逃跑,怠工等原因,而被如狼似虎的秦兵殺掉,但不管怎麼說,這瓦片證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修建秦始皇陵的80萬人當中,應該有很多大一部分都是刑徒囚犯。(刻寫瓦片的人,應該是亡者的同鄉和朋友,這樣做是目的,是方便以後認屍)

在這座小山村裡,出土兩片不起眼的瓦片,破解了秦始皇皇陵的謎團

後來,這兩瓦片就收藏在了國博,也就是觀眾們看到這兩件,讀者們看到這裡,應該明白了吧,這個「破」瓦片是一件難得的「物證」,它證明了修建秦陵的勞工的組成,性質和來源之謎,如果它不算是寶貝,那什麼還能被當做寶貝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小店 的精彩文章:

安西王府出土了一塊詭異鐵板,因為一個原因,它成為鎮館之寶
同治皇帝死後,慈禧用「銅藻」為其修建陵寢,其實暗藏險惡目的

TAG:歷史小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