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主力歸位!挪威公布打撈「宙斯盾」艦最終方案,每一步都「要命」

主力歸位!挪威公布打撈「宙斯盾」艦最終方案,每一步都「要命」

【環球網軍事報道】被迫在中途趕赴德國執行另一合同的主力「格列弗」號(Gulliver)大型浮吊船終於回歸,挪威打撈沉沒「英斯坦」號宙斯盾艦的最終行動正式進入倒計時。當地時間1月11日,挪威軍方、當地行政部門以及打撈機構等公布了「恢復」沉沒戰艦的最終行動方案,每個步驟都至關重要。只是現在都要臨門起射了,準備工作依然沒有完成!圖為從德國歸來停靠Hanojtangen碼頭的「格列佛」號浮吊船。

據介紹,早前沉沒艦體的移動給救撈人員造成危險,現在已經重新固定,仍需要時間完成所有的水下準備工作,但潛水員得按照當地「勞動法」的規定進行休息,因此無法加速。目前有20人在安裝每根重達12~15噸的吊索。最終打撈行動不會早於1月20日——這也只是個大概日期,還需要有利的天氣預報——因為得有一個5~6天的好天氣「窗口期」來一次性完成後面所有的打撈操作:

「格列弗」號(Gulliver,載重4000噸)和「拉姆比茲」號(Rambiz,載重3700噸)兩艘大型浮吊船都將靠近水下的「英斯坦」號護衛艦。同時在附近還將放置兩艘小型駁船,作為起重和索具設備的工作平台。

三條重型吊索將從「英斯坦」號龍骨下方將其托離海底。根據計算,這個力量足夠而且不會造成艦體破裂。此外在海底斜坡下方還鋪設了13條,因此總共有16條吊索分擔受力。目前已經到位12~14條,剩餘的正在準備中。

在浮吊船緩慢提升艦體時,要將其拉直並不斷排出艦體內的海水——要做到這一點,將在艦體上鑽孔,以便提升時讓海水流出,屆時將用水下工具持續監控這一過程。在提拉過程中,保持艦體受力均勻非常重要,如果計算失誤,恐怕會對艦體不可挽回的損壞,甚至撕裂。

當「英斯坦」號艦體上升到目標線時,潛水駁船Boabarge 33將在水下8米的深度下放下並開始上升過程,類似於浮船塢裝載的標準作業程序。當艦體上升得足夠高時,潛水員將進入艦體內部打開儘可能多的艙門、艙口,以加速排水。

在大部分海水和燃油被排出後,挪威海軍和各協作單位將首先回收艦上最有價值的武器裝備。原計劃打撈結束後才開始解除這些裝備,但現在希望儘快回收MK 41垂髮單元內的8個MK 25發射箱,每個發射箱有4枚RIM-162A ESSM艦空導彈。圖中為在Hanojtangen碼頭停泊的潛水駁船Boabarge 33。

與此同時,保護工作也將立即開始。這對於脫離水浸環境後,與空氣接觸的某些設備至關重要。圖中為在Hanojtangen碼頭停泊的潛水駁船Boabarge 33。

最後,用駁船將「英斯坦」號護衛艦運往霍金森港(Hawkinson)。這個牽引過程大約需要兩天時間,也希望有個好天氣。在霍金森,特別小組將儘快完成登記,按照事先編製好的優先次序清單拆除艦體上的個別部件、組件。

最後,則是對「英斯坦」號的損傷程度進行評估,以確定下一步的工作。成功打撈上來以後,痛苦的事情恐怕才剛剛開始……圖為完好無損的「英斯坦」號和剛剛擱淺時的對比。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網軍事 的精彩文章:

西班牙老潛艇修完啦 新艇S80Plus險被小數點擊沉仍在搶救
俄羅斯最新護衛艦2號艦終於下水 冰海中試航煙還不算大?

TAG:環球網軍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