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人生不易:從生活之苦中討生活的清朝賣藝人

人生不易:從生活之苦中討生活的清朝賣藝人

天橋有不少評書茶館,不少提籠架鳥等閑散階級人物到那喝清茶、聽評書。這些茶館屋內寬闊,大的有三百多書座,能來此說書的人,技藝要求高超。

也有一些清茶館,分樓上樓下兩層,環境清雅,常有買賣發達者來此喝茶,店裡白天賣清茶,夜裡則為客棧,是瓦木匠、拉車的老哥兒們盤踞之所。

野茶館則無定所,每逢夏季各類雜耍藝人、販夫走卒都會到店裡喝一碗粗茶,享受片刻的寧靜。

天橋有燈市,每年上元節、元宵節,各家店鋪門口、街巷都掛滿了花燈,花燈形態各異,或紮成美人飛天圖,或做成靈巧可人的兔子、貓等形狀。

每逢燈市,天橋這裡遊人雲集,有些商販便會趁此機會販了花釵、胭脂等精巧的飾物來此兜賣。

清朝的天橋也是許多民間藝術的發祥地,其項目繁多,包括拉弓、拉洋片、舉刀、滑稽戲、抖空竹、爬竿、硬氣功、崩鐵鏈……樣樣都有人玩兒得風生水起。

據聞,當時只是在這裡賣藝、學藝、傳藝的民間藝人就有三五百人,他們甚至不需要擺攤,就地畫一個白圈就確定了自己的演出場子。

說起天橋,就不得不說「天橋八大怪」,他們或身懷絕技、技藝超群,或相貌奇特、言行怪異,在群眾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圖1:天橋下雜耍

第一撥「八大怪」出於現清末咸豐、同治、光緒年間,指窮不怕、醋溺膏、韓麻子、盆禿子、田瘸子、丑孫子、鼻嗡子、常傻子八位藝人。

窮不怕以說單口相聲為主,也會唱。隨身帶一副竹板,板上分別刻著一副對聯,上聯「滿腹文章窮不怕」,下聯「五車書史落地貧」,窮不怕的藝名即由此而得。他最大的特點是說書前,以白沙撒字。

醋溺膏以學禽鳥叫聲出名,卻是學唱山西俚語小調的民間藝人。《天橋雜詠》中有詩讚「醋溺膏」云:俚曲村歌興亦豪,鐺鐺韃韃韻嗷嘈。而今尚有人傳說,處妙高訛醋溺膏。草珠紗褂態婆娑,鼓板須敲又打鑼;五十年來誰繼起,人間冷落鳳陽歌。

圖2:天橋下正在表演的賣藝人

清朝京城人有一句歇後語「韓麻子叉腰——要錢。」就是為八大怪之一的韓麻子所創,此外還有敲著瓦盆唱小曲的盆禿子;專練盤杠子的田瘸子;扮怪搞笑的丑孫子;打馬口鐵壺的鼻嗡子以及愛砸石頭有真功夫的常傻子,他們作為在天橋討生活的賣藝人,因各種特點,被觀眾熟知,於是起了綽號,久之連真名都沒人知道了。

他們是畸形社會底層文化的創造者,但也是當時社會的受害者,他們刻意扮丑,嬉笑怒罵,所求的不過是一日溫飽,但即使是最低限度的需求,在當時也不一定能被滿足。

「八大怪」其實只是天橋三五百賣藝人的縮影,當時整個社會貧民的生活微觀。

天橋下也會有各類賣一些胭脂水粉、竹筐竹刀、成衣布料等的攤販,他們或推著獨輪車走走停停,或肩挑扁擔,手持響器走街串巷吆喝買賣。

他們生活在清朝政治權利中心的城市,卻過著最邊緣人的生活,當夜幕終於下垂時,他們才能拖著疲倦的身體回到破舊的房子里,不過片刻,便是鼾聲如雷。而第二日,在太陽尚未升起的時候,他們已經準備再次為生活奔命。

「種柳開渠已十年,舊聞應補帝京篇。天橋南望風埃小,春水溶溶到酒邊。」天橋可以是文人雅士吟詩作賦的賞景地,可以是天子一年幾次的祭祀必經地,但更是這些貧民掩藏在粗茶之後日復一日的生活。

天橋作為京城最市井的地方,有美景美食,又有各類消遣娛樂,難怪遊人不憶家。

一言:《歷史的風尚·清朝》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都有哪些廣為人知的老字號?
精巧之極:魏晉南北朝的墓室都有哪幾種主要的類型?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