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底蘊傳承+與時俱進:「活著的」清朝「老字號」

底蘊傳承+與時俱進:「活著的」清朝「老字號」

清朝,京城內有不少著名店鋪,這些店鋪或是經營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剪刀、棉布;或是製造、銷售文人喜愛的墨汁、彩色詩箋、文人字畫;或是專賣官員所穿靴子等;或是專營醬香牛羊肉;烤肉、烤鴨等。

這些傳統的老字號,縱使在歲月的河流中,逐漸式微,但這些品牌背後的傳奇故事,卻深深鐫刻歷史卷首,長生不老。

一、文房裡的品牌

謝松岱本只是一名上京趕考的舉人,卻在會試中因研磨不便,弄污了考卷,最終會試落第。苦悶之餘,他在書寫過程中突發奇想,若能將墨塊改為墨汁,不就省去了考生的研磨時間,也避免了研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種種意外。

於是經過多次嘗試,最終他選擇將墨塊浸泡在清水中,再用小木槌敲打墨塊,將其完全溶於清水。如此多次試驗後,他仔細記錄下何種墨塊與清水在何種比例下能製作出濃淡合適的墨水。

墨水的出現極大節省了書生的時間,於是快速在文人之間流行起來。

同治四年,謝松岱在琉璃廠開了「一得閣」店鋪,並給鋪子題了一幅極具廣告色彩的對聯:「一藝足供天下用;得法多自古人書」。

「一得閣」也是我國第一家集墨汁研製、生產、銷售為一體的墨汁店。所有生產、銷售都是謝松岱自己研製的墨汁。生意越做越紅火,店鋪的名氣越來越遠揚。最後,竟成了琉璃廠最具名氣的鋪子。

圖1:一得閣

除了專賣墨水的「一得閣」,琉璃廠還有一家專營文房四寶、彩色詩箋的「松竹齋」。店內所有文房四寶都是上等精品,彩色詩箋足可以達到以假亂真、酷似原作的水平。後來店鋪還加了替著名書畫家、篆刻家展銷字畫、金石的業務。由於此項業務的改革,加之松竹齋素有選作品嚴格、不苟的美譽。所以,文人墨客爭相將自己的字畫、篆刻作品拿到該店,任店主挑剔、選擇,以示他們以「榮名為寶」的文人精神。如此之後,該店名聲越來越大,慕名前來者越來越多,於是改為「榮寶齋」。

圖2:現在的一得閣墨汁

二、「國民藥房」同仁堂

康熙初年,京城百姓突然發現,在大柵欄內有一家名為「同仁堂」的藥房開業了。幾番打聽,才知道原來該店創始人樂尊育,曾任清皇宮太醫院的吏目。

清朝民人,家境貧寒者,若是有個頭疼腦熱的,大多會選擇自己抓幾服偏方來吃,一來省錢,二來當時醫藥市場良莠不齊,常有庸醫害人的事情。

同仁堂在開業後的第一個冬季,為了讓京城百姓能過安樂過冬,便在店鋪門口免費送一些凍瘡膏、防治風寒的藥物。一時間,店鋪外人潮湧動。

這些民人領取藥物之後,回家沖服,發現同仁堂內的葯和別家的不太相同,竟是當下最流行的中成藥,且藥效一流。

圖3:同仁堂

同仁堂的名氣就此傳開,久之,同仁堂名揚京城,成了當時京城各藥店的老大。

雍正元年左右,因同仁堂家的中成藥堅持以古方如法炮製,決不偷工減料,被清朝宮廷看上,開始向宮廷御藥房供生葯,後來變為直接為皇室供成藥。由於同仁堂和清朝宮廷這層特殊的關係,久之,這家店鋪竟然有了壟斷葯界的趨勢。店主也趁此良機,將生意做到了京外幾大城市,諸如瀋陽、天津、上海、武漢等。

一言:《歷史的風尚·清朝》

編輯|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蘇子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清朝「老字號」的傳奇故事
在清朝時期被稱為「全國四大工商名鎮」的是哪四個鎮?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