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朝不倒翁,大清相國曹振鏞的官場哲學:多磕頭少說話

三朝不倒翁,大清相國曹振鏞的官場哲學:多磕頭少說話

貪官可惡,但有些如和珅之類的巨貪,還是一邊貪污一邊辦事的,然對國家危害尤毒的一類官員,便是庸官。

士大夫言:食君之祿,忠君之事。但有一人,其歷經乾、嘉、道三朝。卻只官,不做事,平生只奉行六字,即:多磕頭,少說話。

曹振鏞,安徽歙縣人,其自稱先祖為曹操。

乾隆年間,27歲中進士入仕;

嘉慶一朝,任吏部工部侍郎;

道光即位,升武英殿大學士,被道光帝引為心腹,此後其仕途一馬平川,官齡長達53年,期間掌管軍機處長達15年,80歲榮歸故里,壽終正寢,靠混日子混成了官場大油條,可謂空前絕後。

觀觀煌煌清史,終清200餘年,竟無一人為官時間超過他的,可《清史稿·曹振鏞傳》寫到他,卻只區區700餘字,極盡平庸,到現在,了解這位清代重臣名字的人也恐怕不多。

那麼,無所建樹的曹振鏞何以能獲得帝王信任,屹立三朝不倒?

有人向晚年的曹振鏞求教為官之道,老曹倒是很實在,道:「無他,但多磕頭,少說話耳」。

昔漢高祖劉邦稱帝,蕭何為丞相,打天下易,治天下難,蕭何居功至偉。

待惠帝即位,曹參任相,這位老兄上任之後,無為而治,終日翹班休息。

惠帝不解,便問曹參為何如此懶政?

曹參反問惠帝,您與高祖相比,何如?惠帝直言自己不如高祖。

曹又問,那我與蕭丞相呢?惠帝直言他也比不上蕭何。

曹參便說,既如此,高祖與蕭丞相既然已經制定了完美的制度,我們照辦便是了。

惠帝此後便同意曹參無為而治之道,此即「蕭規曹隨」之由來。

反觀曹振鏞,其身居要職,且晚清此時,將處於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斷無蕭規曹隨的政治基礎,其歷事三朝,對統治者卻無任何諫言,論其禍國殃民,毫不為過。

不過,非要從他乏善可陳的一生中找到亮點,還是有一些的。

道光年間,有大臣編撰資料,標記乾隆出生之地為承德避暑山莊。

民間風言,乾隆正是雍正在避暑山莊喝鹿血後興起與宮女所生,國家大臣如此記敘,自然令皇家顏面無存。

道光皇帝起初並未注意,但大學士曹振鏞卻及時指出高宗是雍和宮出生的呀!

道光此時恍然大悟,將參與大臣革職,重賞曹振鏞,隨後提拔其為軍機處「首輔」。

道光皇帝很忙,可總忙不到點子上。

軍機處一把手曹振鏞很快看準了這一點,感覺自己與道光在一起混,簡直再合適不過了。

守成之君道光帝終日批閱奏摺到深夜,可事情還是忙不完。

曹振鏞獻計,陛下何不抽看,若錯誤,硃筆圈出,於大臣中間傳閱,如此則人人自危,盡顯陛下明察秋毫之聖明。

皇帝大悅,隨即執行。此後庸官懶官大行其道,官場奏摺人人只在乎是否書寫合規,廟堂之上,再無諫言。

曹振鏞書法還是不錯的

道光是位節儉到摳門的皇帝,曹振鏞逢迎,竟穿著補丁褲子上朝。

道光不解問道:「愛卿為何如此清貧?」

後曹振鏞耳語於道光說:「縫縫補補又三年,無需浪費?」

道光一聽,同道中人呀!對其讚許有加。

此後,道光一朝,大臣們不穿新衣穿舊,朝堂之上,猶如丐幫聚會。

縱觀曹振鏞之庸碌一生,其時正為清朝由盛轉衰之關鍵時期,曹位極人臣,卻終日碌碌無為,雖無過錯,卻亦毫無作為,誠大奸似忠。

其坐鎮中樞長達53年,對晚清人浮於事的官場生態環境的造就,負有不可推卸之責任,諷刺的是,其死後竟獲「文正」的文臣至高謚號,道光一朝朝政之糜爛,可見一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洗劍讀史 的精彩文章:

《紅樓夢》中暗藏的一起集體兇殺案!
《紅樓夢》里的這些原創詩詞,經考證竟為抄襲

TAG:洗劍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