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其實1935年蘇軍天才戰略家早就準確預言了蘇德戰爭的開局

其實1935年蘇軍天才戰略家早就準確預言了蘇德戰爭的開局

原著 :【英】約翰?埃里克森

譯者:夏科峰 李岩

演習中的紅軍戰士

1935年冬,蘇聯第一副國防人民委員、紅軍軍需部部長、戰時狀態下的武裝力量總司令、蘇聯元帥圖哈切夫斯基建議總參謀部舉行一次特別軍事演習,意在探究德國進攻蘇聯時將會出現何種態勢。這項建議起初沒有得到多少支持與鼓勵,但最終還是被採納了。因此,總參謀部作戰處副處長(梅熱尼諾夫是處長,按例當然是總參謀部副參謀長)G. 伊塞爾松奉命為軍事演習起草一份初步方案並準備簡報。圖哈切夫斯基被一致推舉為「德方」指揮,一級集團軍級亞基爾(基輔軍區司令員)被提名指揮「資本主義波蘭軍隊」,扮演德國的同盟國。

在1935年3月29日《真理報》的一篇文章中,圖哈切夫斯基已經明確了他對德國戰爭潛力的看法。圖哈切夫斯基就貝當元帥1935年3月《兩個世界的回顧》(Revuedes Deux Mondes)中的論點指出,法國陸軍已經無法在敵人投入強大軍隊前及時動員。在圖哈切夫斯基看來,法國陸軍無力積極對抗德軍,不過後者的圖謀方向主要是東歐。到1935年夏季,德國將有一支849000人的陸軍—比法軍多出40%,幾乎與紅軍940000人的規模相當。一支強大、正在擴充的空軍讓已經很強大的陸軍如虎添翼。儘管這些數字透露出威脅的信息,但並不能由此辨明德國的戰略、戰役意圖。這也是伊塞爾松構思軍事演習時遇到的首批難題之一,因為紅軍情報部門的負責人S. P. 烏里茨基提供不了多少關於德國意圖的具體資料,尤其是無法預測波羅的海國家和波蘭在對蘇聯的聯合進攻中如何與德國會合。在1936年就預測德國將把波蘭作為一個獨立國家予以消滅似乎不太現實,因為波蘭陸軍部署了約50個師,是紅軍自己都不敢忽視的威脅。更有可能的是德國軟硬兼施,將波蘭拉入「軍事同盟」,進而將其拖入對俄戰爭。圖哈切夫斯基也認可這種觀點,這並不會妨礙或改變他最關心的事,即德軍在東面進行一次完全保密的集結。「德方」的主要戰略和政治背景就這樣設定了。

米哈伊爾·尼古拉耶維奇·圖哈切夫斯基(俄語:Михаил Николаевич Тухачевский,1893年2月16日-1937年6月11日)

烏博列維奇一級集團軍級(白俄羅斯軍區司令員)指揮「紅方」軍隊,他正在制定一份從西德維納至普里皮亞季沼澤的戰略展開計劃。「西方面軍」被認為是重中之重,沒有遇到任何反對,而圖哈切夫斯基的方案被耽擱了一個月,直到「上級」為展開軍演才予以批准。雖然方案最終通過,但「德方」實際兵力的問題仍然懸而未解。希特勒宣稱國防軍有36個師,未經證實的報告稱另有3個裝甲師和一支擁有4000—5000架飛機的空軍,除此以外就沒有什麼可以引證的了。假定德國的動員係數是1∶3,那麼總計就有約100個德國師。因此,伊塞爾松的策劃團隊將50—55個德國師分給普里皮亞季沼澤以北的東部集中之敵。假定有30個波蘭師在沼澤以北的蘇聯西部邊境當面展開,這樣總計就約有80個師。

出於軍演需要,「德國」集結的軍隊被劃分為兩個集團軍和一支最高統帥部預備隊,在涅曼河河口與納列夫河之間,沿奧斯特羅連科—考納斯一線展開,主力位於左翼。這些兵團既沒有戰役計劃,也沒有既定的推進方向,它們嚴格按照圖哈切夫斯基的要求行動——元帥竭力堅持這樣做。只預設了目標,那就是殲滅北面到普里皮亞季沼澤的「紅方」,奪取斯摩棱斯克作為進攻莫斯科的出發地域。據此,圖哈切夫斯基就他所能部署的「德方」實際兵力持保留意見。他辯稱,如果說一戰開始時德方能夠部署92個師的話,那麼這一次將多出一倍,拿出約200個師。如果沒有這樣的優勢,德國斷然不敢發動大規模戰爭。因此,他傾向於將所有80個師都部署到北面至普里皮亞季沼澤之間,且這些全部為德軍。當時,這樣的觀點被認為毫無根據,軍事行動開始時,這形成了一種嚴峻(如果說不是不可接受的話)的力量對比。不過,圖哈切夫斯基的計劃還沒有完。演習設想的是從鐵路網卸載後再開始展開,而圖哈切夫斯基建議他的戰役計劃——根據真實的演習時間來實行——要阻止「紅方」集中,他將搶先開始軍事行動。因此,「德方」將以一次突然襲擊拉開戰役帷幕。

這時,總參謀部參謀長、蘇聯元帥葉戈羅夫插手了。作為演習導演,他基於「紅方」初期動員提出了不同看法。葉戈羅夫不能接受圖哈切夫斯基的觀點,毫無疑問,他想看到的結果是演習完全證實總參謀部當時制定的紅軍展開計劃。作為導演,葉戈羅夫無條件地取消了德軍優勢,無論是數量上的還是時間上的,「德方」要在蘇方主力完成集結以後才能出現在蘇聯國境線。用伊塞爾松的話說,圖哈切夫斯基的建議「遭到強烈反對」,被完全拒絕了。演習現在按照對等力量在國境線對峙的假設進行,不考慮敵人搶先集結的問題,也不涉及軍事行動的實際開始情況。突然性因素被忽視了。這場軍演沒有任何戰略敏感性,只能反映1914年邊境會戰那種正面遭遇戰——不會有決定性的結果。圖哈切夫斯基「大失所望」。

圖哈切夫斯基向國防人民委員、蘇聯元帥伏羅希洛夫遞交了一系列關於戰略問題的文件,後者的才能不止一次受到質疑。圖哈切夫斯基的關注點並不局限於戰爭能力這些大問題,還包括對新型兵團——機械化兵團、快速兵團和空降兵團的仔細觀察,這些兵團在組建過程中得到他的大力支持。1936年9月莫斯科軍區演習結束後,他就這次演習提出了下列批評:

機械化軍在沒有獲得炮兵支援的情況下就對敵防禦陣地遂行正面突破,他們將蒙受巨大傷亡。機械化軍行動急躁、指揮不力。機械化軍行動未獲航空兵支援。空軍的部署有些找不著北。信號、通訊工作不力。空投傘兵必須得到戰鬥機掩護。各部隊參謀工作非常薄弱,尤以情報為甚。傘兵跳傘時不帶武器。這些問題必須予以糾正。

1936年11月的中央執行委員會(TsIK)第二次會議上,圖哈切夫斯基在講話中公開回應德國威脅的議題:德國地面和空中力量的戰備形勢,使得蘇聯西部國境線必須儘快著手設防。他在公開和私下場合抓住一切機會強調這個與日俱增的危險,儘管這隻會激怒斯大林,後者正派個人代表前往柏林,表面上是討論貿易事務,首要任務卻是洽談政治協議的可能性。斯大林派出的「坎傑拉基代表團」將與柏林談成真正的生意。

也正是在1936年年底,新設立的總參學院剛開始工作時,伊塞爾松(戰役學主任)與帕維爾·瓦庫利奇(高級戰術兵團主任)就學院的工作與圖哈切夫斯基交換意見。伊塞爾松向元帥提出三個基本問題:學院的戰役作業應該針對哪個潛在之敵?戰爭開始階段戰役情況是怎樣的?開始階段作戰行動的本質是什麼,應當考慮哪種類型的作戰行動?對於第一個問題,圖哈切夫斯基的答案很明確——德國。第二個問題要複雜得多,因為無法根據當前國際形勢來預測戰爭開始時的「具體戰略形勢」。無論如何,經由集中與展開階段步入戰爭的「標準」模式顯然已經是過去式了。戰爭可以由交戰國在陸、海、空遂行的,迅速,意在達成突然性的大規模戰役拉開帷幕。由此可見,在某些不利的情況下,敵人可能搶在蘇聯之前,率先展開作戰行動。因此,在和平時期必須要採取一些特殊的「戰役與動員措施」;邊防軍必須要維持秘密的戰役集團,保持進入戰備狀態的兵團(掩護集團軍),完全有能力在不同方向上轉入決定性的、進攻性的交戰。這些作戰行動肯定會被寄予完全殲滅敵人的厚望,但實際上只能解決初期階段的相關問題——奪取並經營一條有利的戰略防線,作為主力集結的初步階段。在和平時期,總戰役計劃只明確總體目標,並在給定的戰場分配戰略任務。無論如何,這條戰略防線的經營是初期階段的主要目標,這反過來又取決於應在邊防軍內部秘密組建的戰役集團。他們在很大程度上要依靠「築壘地域」(URS)的配置與邊防軍戰役集群經過挑選的單位,才能在這些被認為是敵方最有可能突破的方向上佔據側翼陣地。圖哈切夫斯基這樣形容道:「築壘地域」是吸收敵方攻勢的盾,而「秘密的戰役集團」是發起側翼打擊的錘。

1937年年初,總參學院首屆大規模戰役作業(專門研究戰爭初期階段的集團軍級進攻戰役)期間,圖哈切夫斯基得以進一步提煉他的觀點。元帥先是批評了伊塞爾松過分樂觀——「勝利的鐘聲」太容易聽到了,然後在提綱中這樣總結戰爭初期階段軍事行動本質的關鍵問題:

戰役將比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更深入、更激烈,其程度難以估量。當時,法國的邊境會戰持續了2—3天。現在,這樣一次戰爭初期階段的進攻戰役可以持續數周。至於德國大力宣傳的「閃電戰」,針對的是那些不願也無法奮戰到底的敵人。如果德國遇到一個奮起戰鬥並主動反擊的對手,情況就會大不一樣。鬥爭會更激烈、更漫長,並在雙方的前方和大後方掀起巨大波瀾,這是其本質使然。最後,一切將取決於誰在道義上更站得住腳,誰能在戰役結束時於縱深布置預備隊。

那麼這次,這些戰役會是陣地戰還是運動戰?鑒於圖哈切夫斯基有一個基本觀點,即時間是戰爭中的決定性因素,因此他的回答並不令人驚訝:

總的來說,未來戰爭中的戰役將隨著大規模、大範圍的機動而展開,其時間跨度也非常之大。即便如此,在這些戰役的背景下,作為它們發展進程的一部分,還是會有個別階段的僵局,無法排除由此造成陣地戰的可能性,但也必定不會持續太久。

一次演習中的蘇聯坦克

在一次僅限於指導總參學院參謀的講話中,圖哈切夫斯基元帥用了兩小時來詳述他的戰略及戰役思想。剛被學院錄取的指揮員學員對此一無所知。總參謀部有責任規劃學院課程,但至少從伊塞爾松提供的情況來看,圖哈切夫斯基與學院著手檢驗的戰役問題牽涉甚深。

不到6個月後,1937年6月,圖哈切夫斯基與烏博列維奇、亞基爾、普里馬科夫、普特納、艾德曼相繼離世。不過,就算圖哈切夫斯基元帥活了下來,也不能斷言說圖哈切夫斯基自己或哪怕是連同那些跟他同期離世的同事,就能夠於1941年在國境線擊退德軍,儘管他1936年的預見全部應驗了。

本文自《通往斯大林格勒之路》導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德機槍手戰地筆記:一場激烈的短兵相接防禦戰
臨陣脫逃,方伯謙之死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