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年輕血液與糞菌移植,誰能給人類延長壽命

年輕血液與糞菌移植,誰能給人類延長壽命

■曾慶平

2018年9月5日,《自然》發表了一篇有關長壽的重磅論文,由元老級的衰老遺傳學泰斗、英國倫敦大學及德國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雙料教授帕特里奇領銜執筆。這篇文章肯定了血液傳輸和糞菌移植在延長動物壽命中的潛力及未來在人類中應用的可能性。

這篇文章的第一個亮點是,介紹了把人臍帶血、血漿或血漿蛋白輸給老齡鼠,能使其下丘腦功能年輕化的研究。當幼齡鼠與老齡鼠血管連通後,老齡鼠體內各種衰老組織的幹細胞功能受損均有所減緩甚至逆轉。

年輕血液與糞菌移植,誰能給人類延長壽命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第二個亮點是,介紹了把青鱂魚仔的腸道菌群移植給中年成魚後,其壽命延長,且退行病變減慢的研究。如果把瘦人的糞菌移植給代謝綜合征患者,其胰島素抵抗改善,胰島素敏感性提高,糖尿病出現明顯好轉。

這些長壽秘訣的發現,難道預示人類真的找到了千百年來孜孜以求的「青春之泉」嗎?

壽命長短由非遺傳因素決定?

像其他許多身體特徵一樣,人的壽命也是由遺傳與環境因素共同決定的,但長壽基因的作用遠遠沒有想像中那麼大。對雙胞胎的研究顯示,壽命的遺傳性大約為25%,而最新家系分析得出的結論是,壽命的遺傳性只有12%。

顯然,人的壽命長短主要還是取決於內外環境等非遺傳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營養、睡眠、運動、感染等,其中生活方式占很大比重。單就飲食來說,最近《細胞》連續發表了兩篇論文,證明生酮飲食能延長小鼠壽命,其原理是低碳水化合物攝入可模擬飢餓的熱量限制效應。

血液傳輸有抗衰效果?

上世紀50年代,就有人在小鼠中嘗試血液互通,當時稱為「異種共生」,到2016年才完成人—鼠之間的血液互換,但結果令人振奮,被輸入年輕人血液的老齡鼠壽命延長了40%。這種「老樹開新花」的輸血抗衰研究,曾獲評2014年《科學》雜誌年度十大科學進展之一。

美國Alkahest公司2016年曾在70位平均年齡超過60歲的老年人中進行為期9個月的血液傳輸,血液來自18~30歲年輕人,結果全部參試者都感覺身體充滿活力,其中兩位50多歲的阿爾茨海默氏症患者的癥狀明顯好轉。遺憾的是,在結束輸血後不久,他們的衰老感覺又回來了。

當然,也有人認為年輕血液的益處被老年血液的害處抵消。比如,美國伯克利加州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從老齡鼠血液中分離出來的促炎症細胞因子B2M和TGF-beta能抑制年輕血液中的長壽成分,讓年輕血液失去抗衰老作用。論文發表在2016年11月22日的《自然—通訊》上。

年輕血液與糞菌移植,誰能給人類延長壽命

血液傳輸能促進年輕化?

為保證輸血療法的可持續性,有人開始考慮從年輕血液中提取抗衰老成分。2017年《自然》分別發表了肯定及否定生長分化因子11(GDF11)延壽效應論文,此後人們一直試圖尋找年輕血液中真正的「不老泉」因子,先後發現金屬蛋白酶組織抑制因子2(TIMP2)、甲基胞嘧啶雙加氧酶2(TET2)等活性成分,兩者都能提高老齡鼠的大腦認知能力。

年輕人與老年人的最大區別是對疾病抵抗力的強弱,也就是年輕人的抗感染及抗炎能力比老年人強。鑒於全血中含有各種免疫細胞,包括分泌抗體的B細胞與分泌細胞因子的T細胞,可以推測年輕人的血液可能有助於清除老年人血液中的促感染及促炎成分,如內毒素、細菌碎片。

可是,抗體及血液細胞的半壽期很短,比如免疫球蛋白G的半壽期只有20~23天,紅細胞的壽命也只有46~90天,這恰好與年輕血液對衰老現象的短期改善效應相吻合。不過,關於年輕血液促進長壽的終極真相究竟如何,目前還沒有確切答案。

糞菌移植有助長壽?

就目前所知,長壽在亞細胞水平上的先決條件至少有兩個,一是線粒體功能正常,二是染色體結構完整。研究發現,抗感染及抗炎症既能挽救線粒體,又能保護染色體,因為感染誘發的炎症使線粒體釋放大量活性氧,而活性氧過量會損傷染色體,包括導致基因突變和端粒縮短。我們知道,基因突變是癌症發生的先兆,而端粒長短與壽命長短密切相關。

以上所說的感染,既包括身體各種組織器官的病原體感染,也包括腸道非病原體引起的機會性感染。腸道菌群紊亂既促感染又促炎症,而腸菌狀態的好壞又受飲食、飲水及口腔攝入藥物(如抗生素)的影響。因此,「病從口入」不無道理。年輕人的腸道通常比較健康,因為強大的免疫力足以抑制腸道感染,因此把年輕人的糞菌移植給老年人,應該可以緩解衰老進程,改善老年病情,甚至延長壽命。

年輕血液與糞菌移植,誰能給人類延長壽命

哪種延壽方法更實用?

目前,有關血液傳輸與糞菌移植的結論基本上都來自動物實驗,必須通過大型人體試驗進行驗證,最後才能在人群中付諸應用。從長效性來看,糞菌移植似乎優於血液傳輸,也較少引起倫理糾紛。另外,長年累月輸血的成本也太高,如美國Ambrosia公司一次性血漿輸入手術的報價高達8000美元。

即便如此,糞菌移植也還存在很多懸而未決的問題。對於年輕人腸道中究竟是好菌佔優勢,還是靠其超強免疫力維持腸菌平衡,現在沒有共識。如果是後者,讓年輕人的平衡腸菌替換老年人的不平衡腸菌後,若無後期配套措施,結果可能不理想。

因此,最好的延壽方法還是「以食養菌」和「以食控菌」。所謂以食養菌,是指多吃素食以滋養短鏈脂肪酸產生菌(好菌),短鏈脂肪酸可以通過抑菌減慢腸菌的繁殖速度。所謂以食控菌是指少吃葷食以控制硫酸鹽還原菌(壞菌),防止其破壞腸道造成滲漏。

至於生酮飲食,其高脂肪成分在腸道促進壞菌過度生長,但脂肪酸在肝臟產生的酮體又能抗炎,可以說好壞參半,因此,並不適宜推薦作為大眾化的長壽飲食。

作者系本報特約撰稿人、廣州中醫藥大學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科研績效考核通不過,咋辦?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