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一年,華國鋒重回大寨悼祭陳永貴,不久郭鳳蓮做一決定令人費解

九一年,華國鋒重回大寨悼祭陳永貴,不久郭鳳蓮做一決定令人費解

文/大鎚子

歷史如斯,前事縱有千般好,終逃不脫歷史的車輪。

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的時候,有不少具有長期基層領導經驗的官員被調往中央工作,其中陳永貴與華國鋒在當時都算得上是冉冉升起的政治新星。首先從陳永貴來看,他出身於山西昔陽的一個有名的窮村大寨裡面,由於各方面的綜合原因導致其接受的教育程度並不算太高,直到1952年在賈進才的推薦之下擔任大寨黨支部書記之後,才是其人生的關鍵轉折點。在與大寨村民的共同努力發揮"戰天鬥地"的精神,將農作物的產量以及生活水平都提升了很大一個檔次,就此大寨也開始被各級領導所關注。

六十年代的時候所興起"農業學大寨"的熱潮再度將陳永貴的名聲推向了一個更高的層面,1969年當選中央委員,1975年的時候正式被調往中央工作擔任國家副總理,心中依舊放不下大寨的他採取了三個三分之一的工作模式,一直到1980年的時候主動辭去了在中央的所有職務。而華國鋒建國後政治生涯最初的起點便是毛主席的故鄉湖南,曾擔任很長一段時間湘潭縣委書記的他給韶山沖的人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後又經湖南前革委會書記黎原的推薦下正式走上正部級的領導崗位。

或許是兩人同在農村基層"扎過根"又同是山西人,兩人雖說在工作上面的交集不多,但私交卻是極好的。在陳永貴辭去職務後華國鋒曾多次去醫院看望他,甚至於陳永貴葬禮上他也是當時唯一出席的中央要員。自上個世紀九十年代之後同樣辭去職務的華國鋒去外地的次數也漸漸有所增多,先是在1990年的時候去了毛主席故鄉韶山沖,又在次年的時候前往大寨村悼祭這位昔日的"好朋友"陳永貴。應當時陳永貴向中央所提出的要求,他的骨灰並未葬入八寶山,而是回到了大寨村的虎頭山上。

1991年的9月的時候當得知華國鋒要來大寨的時候,山西昔日相關部門的領導以及大寨郭鳳蓮都趕來迎接,對此他曾經感嘆自己已經有七十歲了,人生又有幾個七十呢,不知道還有多少次外出的機會,寒暄一會後便共同前往虎頭山上陳永貴的墓前悼祭。在華國鋒離開大寨的兩個月後,郭鳳蓮被任命再度主持大寨村的相關工作,令人費解的是她選擇的發展道路跟昔日陳永貴的截然相反,反而是藉助改革開放的推動下在旅遊市場之中進行摸索。

而最後的結局又如何呢?她成功的給大寨村民交上來一份滿意的答卷,從1992年到2007年十五年共同努力之下,大寨村的年總產值由原先的327萬提升到了1.3個億。這個昔日的典型再度被關注,本以淡出舞台的郭鳳蓮也藉此重新回到了聚光燈之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聞知社 的精彩文章:

兩山輪戰中,我軍僅六人被俘,回國五人妥善安置,剩下一個咋樣了
他是徐將的小警衛,因冒死拿回一神秘文件,後升軍長得毛主席接見

TAG:歷史聞知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