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很多人都知道DOTA里有個「大炮」,攻擊力驚人。老話說的好「金箍大炮、輕輕一爆」,帶暴擊的大炮加上帶必中的金箍棒,可以讓你輸出巨大的傷害。但這個道具是怎麼來的,為什麼現在名字改叫「代達羅斯之殤」、而大家又還是叫它「大炮」呢?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由於DOTA本身就是一張RPG地圖,它不可避免地要帶上很多製作者的喜好。而DOTA又經歷過漫長的歷史變革,所以它裡面的物品也千奇百怪、來自許多不同的外部領域。比如可能是使用得最多、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BKB「黑皇杖」,出處是「夢幻之星在線」(Phantasy Star Online,PSO);散華、夜叉和散夜對劍,也來自PSO;甚至金箍棒,指的也是PSO里的裝備而不是孫大聖的武器,雖然PSO設計裝備也是參照西遊記故事來設計的。

(在PSO里把金箍棒Monkey King Bar升到10級並且和蒼黑石Black Blue Stone合成,就會得到「蒼黑如意棒」,也就是Black King Bar,BKB)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類似地,DOTA里很多裝備名字出自暗黑破壞神。比如鷹歌弓,在DOTA1里它叫「鷹角弓」,而鷹角弓是暗黑里的著名武器。不少人應該知道D2里有一把叫鷹角弓的武器(有時也翻譯成「鷹號角」),實際上它在D3和D1里同樣有出現,就像「風之力」在暗黑一、二、三代里都有出現一樣。又比如「梅希斯特的掠奪」,在DOTA1里它是一把「能劈開整條山脈」的巨斧,可以用來合成魔龍之心、撒旦之邪力等道具,而它的出處也是暗黑破壞神:在暗黑一代里它是最強雙手斧、二代三代里同樣有出現。

而「大炮」則是暗黑2里的著名武器,一開始叫「暴雪弩炮」,後來國服翻譯的人覺得名字太長喊起來費勁,就直接簡稱「大炮」。它的英文名是「Buriza-do Kyanon」,在暗黑2里它就是這個名字。不過,「Buriza-do Kyanon」為什麼是「大炮」呢?其實這是暴雪公司暗地裡吐槽日本人,因為在日語發音里幾乎不存在單獨的英語里的輔音。比如漢語拼音里說的bpmf,我們念波潑摸佛,而日語都沒有。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某些詞是以輔音結尾,在日語里沒辦法單獨發出來。日本人的解決方案是給它加上一個母音,這樣就可以念了。比如「bus」,日本人念成「basu」;「beer」,日本人念「biru」。所以暴雪公司「blizzard」,我們念「bu-li-za-d」,日本人會念成「bu-ri-za-do」(ブリザード;日語沒有標「l」這個發音,但他們發「r」時實際上是發「l」的音);cannon按我們的發音是「ke-no-n」,日語則念成「kya-non」(キャノン)。所以如果要完全按日語讀音,這件裝備的中文名應該叫「布里撒多-恰農」。不幸的是在這裡翻譯者很可能眼睛一花,把kya(恰)看成了kay(凱),所以「加農」就變成了「凱南」(從語調來說Kya是陰平聲,Kay是上聲,相去甚遠)。

從發音可以看出它實際上就是用日語來念「Blizzard Cannon」,所以叫它「暴雪弩炮」也就順理成章了。而因為「暴雪弩炮」名字太長,玩家們就取cannon這個詞,直接管它叫「大炮」。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在D2戰網早期年代也就是2001~2002年期間,遊戲版本是108/109,當時大炮還是比較有市場的。因為流行弓系亞馬遜,大炮自帶穿刺箭效果而穿刺有Bug、能夠反覆穿刺。再加上冰凍效果打怪打人都好用,使得在遊戲初期擁有大炮成為不少人的夢想。此外,大炮的屬性是「可變」的:傷害強化最低150%,最高則可以到200%。200%的極品有不錯的價錢,可以值得10個以上SC(一種流行貨幣),195%的就只能值3~4個,190%以下基本沒有交易價值只能自己用。但是新手他不懂這些啊,只知道有個很厲害的裝備叫大炮,我擁有大炮=牛逼!所以當時老玩家經常賣低傷大炮給新手、當奸商——用我們當時的話來說叫抓水魚,也是戰網一景。

從實用角度來說,玩家有不少方法可以化解或免疫大炮的冰凍效果。此外,即使+80%攻擊速度,由於底子是把巨弩Ballitsa,大炮的攻擊速度仍然屬於比較慢的那種。這種慢決定了在高端市場里大炮無法立足,109的弓系亞馬遜還是要用風之力,大炮亞馬遜只配開牛車。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計算公式為Frames={256*(Base+1)/[(100+EIAS)/100*256]}-1,其中EIAS=IAS/(1+IAS/120)-WSM+SIAS,IAS是裝備加速效果,WSM是武器速度,SIAS是技能加速。簡單而言,大炮需要135IAS才能達到11F。暗黑2里1秒是25F,風之力最高可以到8F,也就是1秒大炮會射2次而風之力卻能射3次,這就是為什麼風之力是頂級武器的原因。不過109之後我就沒玩了,所以現在是什麼樣不太清楚)

話說回來,大炮雖然不及風之力射速快但兩者的面板傷害卻比較接近:前者上下限比較接近意味著輸出穩定,後者上限高等於說結合高爆裝可以打大數字。在殺牛這種純PVE場合併不需要太大數字,所以我們說大炮的實用性、普遍性要比風之力好。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都記住了它。或許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它被做到了DOTA里,並且一直是攻擊裝、輸出裝的代表。即使在版本已經更新到7.xx的今天,部分角色如Sven、Kunkka等帶上大炮仍能打出難以想像的傷害。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不過由於上文所說,大炮原名「布里撒多凱安」也就是「暴雪弩炮」,在DOTA2里顯然不能還叫這個帶有暴雪商標的名字,所以它被改名為「Daedalus」(代達洛斯)。代達洛斯是古希臘神話里的能工巧匠,他的事迹包括建造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迷宮、用自製翅膀從囚禁他的高塔飛走、以蜜糖引誘系了線的螞蟻的方式將線穿過複雜的貝殼等。

希臘語中「Δα?δαλο?」(Daidalos)指「技藝嫻熟」,所以這個名字可能代表了當時人們觀念裏手法最好的人,他的故事也是多人事迹的合集——類似於我國的魯班。當然這些事迹不全是真的,比如傳說魯班用木頭造了個機關鳥,擰上發條後可以自己飛三天三夜不落地(也有說法是動力來自鳥里的老鼠)。從現代科學的角度來看,這應該只是個傳說。類似地,代達洛斯自己做個翅膀就能飛,而且從希臘飛到西西里島(義大利),這應該也是假的……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放在DOTA2里,這個裝備叫「代達洛斯」(英文版:Daedalus)可能意思是說這件裝備由能工巧匠製成、非常優秀的意思。翻譯作「代達羅斯之殤」的原因不明,因為從物品描述等方面完全看不出來這個意思。也許翻譯的人看到這個名字時,想起了代達洛斯和他的兒子伊卡洛斯用自製翅膀飛翔、結果伊卡洛斯因為飛得太高翅膀上用來粘羽毛的蠟被烤化,於是掉到海里淹死的故事——這故事的確挺令人悲傷的,不是嗎?但「殤」原義是指未成年就死亡(即我們說的「夭折」),而在神話里真正「殤」了的不是代達洛斯,而是他的兒子伊卡洛斯。

這件裝備被暴雪做在暗黑里,後來被搬進DOTA,而魔獸居然沒有!

所以這個翻譯真的有點不知所云,既不是音譯,也不是意譯,有點莫名其妙。相比起來,還是「大炮」比較通俗易懂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17173遊戲網 的精彩文章:

迪士尼瞧不起遊戲開發?1年賺70億居然還嫌少!宣布放棄遊戲開發
黑鐵變王者?粉絲做了一款鍛煉LOL走位的小遊戲,效果太逆天了!

TAG:17173遊戲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