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有人扔來爛泥巴 就用它種些金蓮花!

有人扔來爛泥巴 就用它種些金蓮花!

天下沒有自以為是的英雄豪傑,凡是自以為是、剛愎自用的,這個人絕不是真正的英雄豪傑。稱讚他是英雄豪傑,那也只是稱讚而已,有名無實。真正的英雄豪傑,絕不會自以為是。凡夫碰到問題,總是「我對,他不對」。真正的英雄豪傑是謙虛的,沒有哪個英雄豪傑傲慢衝天,經常指責別人。

在佛教寺院中,「大雄寶殿 」就是正殿,也稱為大殿。大雄寶殿是整座寺院的核心建築,也是僧眾朝暮修持的地方。大雄寶殿中供奉的是本師釋迦牟尼佛。大雄是佛陀的德號。大者,是包含萬有的意思;雄者,是攝伏群魔的意思。因為釋迦牟尼佛具足圓覺智慧,能雄鎮大千世界,因此佛弟子尊稱佛陀為大雄。佛陀為眾生講經說法 49 年,佛陀卻說,自己沒有講一句法。

佛陀說他所講的法都不是自己的,都是古佛所講的。孔夫子一生教學,也說沒有自己的意思,他一生只是「述而不作 」,所講的都是古聖先王的教誨。這樣謙虛,絕不自以為是,這才是真正的英雄豪傑。

「亦無尤人之學問」,「尤」有怨恨的意思。「尤人」是指埋怨人、責備人,這種做法在聖賢的學問中是沒有的。我們要經常反問自己:我這種做法對嗎?既然想做英雄豪傑,為什麼做和英雄豪傑相違背的事情呢?想做聖賢的學問,為何要做和聖賢學問不相應的事情呢?聖賢人的學問,絕不會引發一個人自私自利,絕不會引起一個人貪、嗔、痴、慢、疑不正見,絕不會教你去損人利己。一個從「人」上說,一個從「學」上說。

我們反省自己:「行有不得,皆己之德未修。」「行有不得」,就是所做的事不能 稱心如意,比如囑咐別人做一件事,他沒有按自己的意願去做。「行有不得」,不能夠怪外境,我們要回過頭來反省,應當責備自己確實道德沒有修好,我們的真誠不夠,沒有感動人的力量,就是感動人的力量不夠。

《佛藏經》了戒品第九中說:「舍利弗,我經中說,若人自不善寂自不能護,能令他人善寂自護無有是處。如人自沒污泥欲出他人,無有是處。若人能自善寂,能出污泥欲出他人,則有是處。」

所以,要想度化別人,必須成就自己的德能,唯有成就自己的德能,才能感化別人,才能夠度化眾生。

弘一大師持戒,以律己為要,口裡不說別人的是非長短,弟子有做錯的時候,或者不對他心思的事,他的方法就是律己、不吃飯。他老人家不吃飯並不是存心慪氣,而是帶大眾懺悔,惱恨自己的德行不夠,不能感化別人。

他老人家的弟子以及和他在一起的人都知道他的脾氣。每逢他不吃飯時,就知道自己有做錯的地方,都趕緊地想辦法改正。什麼時候改正了錯誤,弘一大師才吃飯。最後,誰的過錯,讓誰自己去說,他一句也不說。平時他常和人說,戒律是拿來律己的,不是律人的。背「戒律律己」卻去律人,就失去了戒律的意義。

我們自己要認真反省。所以要想幫助社會安定和平,幫助一切 眾生幸福吉祥,先要從修德做起。自己沒有真正的道德,如何能感化眾生?如何能行菩薩道?

這樣,我們都一一地反思轉為道用,那外來的誹謗就成了磨鍊我們、成就我們的助緣,我們就會歡喜地接受,有什麼可發怒的呢?如此思惟安忍的利益,於逆境中作善知識想。轉煩惱為菩提,越想越法喜,逆境成了增上法喜的因緣。

大乘佛法說:眾生是成就波羅蜜多的善知識。所以眾生對我們有大恩德,是增上緣。逆境的出現,為我們提供了很好的修行機會,非常的難得。

密勒日巴尊者教導我們說:有人仍來爛泥巴,就用它種些金蓮花。朗日塘巴尊者在《修心八頌》中教導我們,他人出於嫉妒心,非理辱罵謗我等,虧損失敗我取受,願將勝利奉獻他。吾昔饒益助某人,且曾深心寄厚望,彼雖非理妄加害,願視彼為善知識。

我們這樣想:眾生是助伴,能磨鍊自己,長養菩提心,利益極大。心裡想通了,就能歡歡喜喜地接受。眾生打我、罵我、阻撓我,誹謗我,全是逆增上緣、大加持,既消業障,又增福慧。安受一次無理的惡罵,就能消除多生的業障,那我們豈不是佔了大便宜?所以對待同一件事,我們要換一個方法思惟,心態就會有很大的變化。從倫理學的角度來看,我們要學會自省,它是一種道德修養的方法,是一個人對自己的品行是否合乎道德的自我檢查。通過自省,可以使自己知道自己的道德認識、道德情感和道德價值;知道自己是不是一個有美德的人。只有善於自省,才能正視自己,把握自己,讓自己的生活有明確的方向並為之付出努力,也才能夠感染身邊的人共同進步。

文章選自中國佛學院廣行法師編著《可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廣行法師 的精彩文章:

雪花飄,臘八到,釋迦牟尼早成道
佛說「四大皆空」你知道具體指什麼嗎?

TAG:廣行法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