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冷戰下的「智慧」:美蘇真的能握手言和了嗎?

冷戰下的「智慧」:美蘇真的能握手言和了嗎?

冷戰並非都是競爭。雖然美國和蘇聯經常糾纏於爭鬥之中,但是它們之間不時也有合作。如在防止大規模戰爭方面,美國人和蘇聯人就有著共同的強烈關注。然而反常的是,他們卻都通過建立巨大的核武庫,促使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發動全面戰爭的代價是誰都無法承受的,而且,幸而那些掌權者的頭腦都還算清醒,因而成功避免了大規模戰爭的爆發。他們也十分有效地通過相互刺探情報而使雙方最大可能地分享彼此的各種信息——雖然並非心甘情願——從而大大減少了情報的獨佔性。到20世紀80年代,各類間諜衛星能夠探測出地球表面任何一種體積大於容量為30加侖的啤酒桶的物體。美國人和蘇聯人都對各自最易輕舉妄動的將軍、政治家和海外保護國的好戰行徑加以有效的控制,只允許各種代理人式的戰爭在那些貧窮地區(如安哥拉和東南亞等地)展開,而且這些戰爭的勝負——至少對於他們而言——無關宏旨,主要是同他們的聲望和面子有關。從20世紀50年代後期開始,蘇美兩個超級大國就已開啟了學術和文化領域的交流。到20世紀70年代,此類合作得以進一步加強,相互的貿易往來也在不斷發展,甚至兩國領導人還恢復了當年斯大林和羅斯福所開創的首腦會晤慣例。

當然,冷戰的壓力確實促進了美國及其盟國之間異常緊密的合作。美國不僅簽署了成立上述各類國際機構的協議,而且還監督日本的重建工作並准許日本的企業進入美國市場。美國在歐洲、南亞和東亞建立了為數眾多的軍事同盟,並且對學術交流給予了規模空前的資助。美國公司所建立的各種分支機構遍布數十個國家,也允許外國公司在美國經營業務。諸如此類的合作項目的確在形成一個比蘇聯更強有力的陣營方面發揮出了重要的作用。儘管與中國存在著隔閡,東歐也曾多次爆發暴亂,蘇聯還是在其盟國之間建立了一個經濟上相對鬆散但軍事上相對緊密的合作框架。西歐諸國則在當年彼此爭雄的兩個老對頭——法國和德國的領導之下,於20世紀50年代成立了歐洲經濟共同體(EEC),試圖在其他事務上防止美國和蘇聯對於歐洲的全面控制。歐共體漸漸地吸納了愈來愈多的國家,也承擔起愈來愈多的責任。20世紀90年代開始,該組織改名為歐洲聯盟(EU)時至今日,歐盟已經發展成為一個類似於超國家的組織,在諸如經濟、農業和移民政策等方面,頒布了一系列其成員必須遵守執行的強制性措施,還在環境、教育,或者技術標準等領域發布了一系列非強制性措施。如此一來,冷戰,表面看來呈現出一種殘酷的競爭態勢,但實際上卻促進了分別以美國和蘇聯為中心的兩大陣營內部乃至它們之間的合作和一體化趨勢。

歐洲煤鋼共同體

歐盟旗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影像中國史 的精彩文章:

百年荒地咋就變成了處處是莊稼,遍地是牛羊?來看三五九旅南泥灣開荒
逛過「草市」嗎?來見識一下唐朝繁榮的貿易市場

TAG:影像中國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