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另類港產恐怖片:這些都是來自古典名著里的「童年陰影」

另類港產恐怖片:這些都是來自古典名著里的「童年陰影」

文/趙小昭 本文系騰訊獨家未經授權嚴禁轉載

香港一度被內地學者和讀者認為是一個「文化沙漠」。這個標籤對應到以商業娛樂為重要特徵的香港電影上,就成了「文化貧乏、庸俗膚淺」。

--「-啊呸」!作為一個資深港片迷,覺得這是對港片最大的誤解。

香港史上最早的電影中,有一部叫《莊子試妻》(導演、製片都是黎民偉,黎姿的祖上),影片故事取材於馮夢龍的《三言二拍》中的「莊子休鼓盆成大道」。

徐克導演、張曼玉和王祖賢主演的《青蛇》,也是將明代馮夢龍的《三言二拍》之「白娘子永鎮雷峰塔」搬上銀幕,儘管與原著大相徑庭,片名和主角將白蛇換為青蛇,內容主旨亦是李碧華與徐克重新篡改演繹的另類版本,但是與原著要表達的「情為何物」卻是一脈相傳。

還有宋代話本《西山一窟鬼》,後來被香港大導演胡金銓改編成電影《山中傳奇》。

專業角度來看,文學名著也許更適合拍藝術片,探討人性、命運,並不適合拍成商業片,更別說恐怖片了。

但是港片導演最擅長的,似乎就是對許多我們熟悉的故事來個顛覆或創新。香港電影因其經濟文化、歷史傳承等方面的特殊性,在將經典小說搬上屏幕時,表現出了相當鮮明的世俗化風格,如張國榮主演的《倩女幽魂》系列,在古典名著中注入現代情感意識,借古諷今的手法另有一番格局視野

---這正是香港電影之魅力所在,因為我下面要說的,就是那些由古代經典小說改編的「另類」港產恐怖片。

(畫外音,「香港電影」粉絲群里總有人誠心誠意的發問「有哪些香港經典的恐怖片?」又拒絕太血腥太嚇人的...我實在是很捉急啊!)

對於大部分80、90後來說,港產恐怖片幾乎承包了所有的童年陰影。比如我,自從看過《office有鬼》,到現在都不敢去廁所的最後一格...

恐怖片算是香港電影鼎盛時期的一個重要類型,香港電影「新浪潮」,是以許鞍華的《瘋劫》、徐克的《蝶變》等驚悚恐怖片為開山之作。

不同於「氛圍基本靠音效、驚悚基本靠海報」的國產恐怖片,也少見國產恐怖片的套路三板斧「吃藥、做夢、精神病」,港產恐怖片的娛樂性與大眾性。

1965年,香港「左派」長城、鳳凰影業公司導演鮑方將《聊齋志異》(清,蒲松齡)中的《畫皮》搬上銀幕,劇情基本按照原著。正是這部號稱「中國第一部恐怖電影」的《聊齋志異之畫皮》,傳聞80年代在內地公映時曾嚇死過人。

嚴格來說,電影中的梅娘不是妖,而是鬼,雖然後來在周迅版《畫皮》中她被改編成了狐妖。

妖也好鬼也罷,這版的「5毛特效」真的是很魔性:梅娘(朱虹飾)那張坑坑窪窪窪的爛臉,暗夜裡那顆還在血紅的還在微顫的人心,可謂是「童年陰影」怕黑怕鬼的來源。

影片上映之後在香港票房很好,鮑方被邀請到中南海進行內部放映,在《香港影人口述歷史叢書2:理想年代——長城、鳳凰的日子》一書里,鮑方是這樣回憶的:「當時陳毅看後非常欣賞,評價《畫皮》「拍得很好,有藝術性又有思想性,也有教育性」。面對表揚,鮑方卻有些遺憾:「後頭有一段描述主角把畫皮撕下來變成猙獰的鬼,跟大師鬥法的戲,那段戲太簡單了,不夠恐怖。」

陳毅聽了笑著說:「要那麼恐怖幹嘛?你不要搞恐怖主義!」」1979年前後,鮑方的《畫皮》在內地電影院公映,票房如何不得而知,只留下一個「據說」:

有個老太太看此片時,當場嚇死。這段「傳聞」至今仍在,甚至有人言之鑿鑿地說老太太就死在北京工人文化宮影院里,《畫皮》隨之被禁,鎖在中國電影資料館裡。2008年9月,陳嘉上導演、趙薇周迅等主演的《畫皮》上映前,南京金陵工人影城策劃總監歐陽沖從南京市電影公司的片庫,以100元/天的價格,租到了1965版的《畫皮》拷貝。

歐陽沖本來只打算是在26日零點,即新版《畫皮》首映之前的25日晚上放映老版的《畫皮》,在拿到老版《畫皮》拷貝後,影城發現效果還不錯,臨時改變了主意,從19日開始,在一個可以坐50多人的小廳里放映。原定計劃是只映3場。然鵝,一傳十十傳百,這版「嚇死人」的《畫皮》吸引了無數恐怖片愛好者,,,

「當天我們只能加映,還是場場爆滿。還有很多人開車來看,結果當天晚上又加了一場,一共演了7場。」歐陽沖在接受媒體採訪時這樣解釋。次日,影城把「嚇死人」的老版《畫皮》挪到110人的廳,場場爆滿;21日,又挪到了影城最大的一個可坐400多人的大廳放映。據影城統計,在不到一個星期里,有三到五千人來看了《畫皮》。

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沒有任何人被嚇死。

其他「童年陰影」----

《古之色狼》:又名《鬼話連篇》,由「鬼屋」、「白骨無情」和「古之色狼」3段故事組成。第一個故事改編自恐怖片大師希區柯克的《希區柯克懸念故事集》里的一篇。

《碟仙》:由「碟仙」和「陰靈」2段故事組成,融入許多民間傳說和傳統文化。

《陰陽界》:由「財」、「淫婦」、「柳天素」3個故事組成 ,上個世紀70年代至今最經典的由古代民間故事改編的港產片之一,看起來很「艷情」,實則表達了中國傳統文化里的「忠孝」、「因果報應」等思想。

《銷魂玉》:李翰祥以荒誕為包裝,打著」艷情」的旗號導演的3段式恐怖片:「王致和」根據英國著名恐怖短篇小說《猴爪》改編;「水庫」女鬼復仇的現代聊齋故事;「銷魂玉」部分情節取材於《聊齋志異》中「連鎖」。

電影《鬼叫春》海報

電影的前半部分,取材於唐代傳奇小說《河東記》中的壓卷之作「板橋三娘子」---這是古代文學作品中第一個關於黑店的故事;後半部分改編自《聊齋志異》中的名篇《畫皮》,雖然是屬於「風月片」,但是「SB出品,必屬佳品」。

看過電影的我可以告訴你,影片絕對忠於原著,特別是細節的還原相當認真,包括那時候的三寸金蓮。

更多內容關注微信公眾號:時拾史事(historytalking)

商務合作:Tel:15117934836 QQ:762993961

投稿請發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拾史事 的精彩文章:

他是隋朝的幕後軍師,卻為何被楊堅卸磨殺驢?
穆罕默德是如何統一阿拉伯半島地區的?

TAG:時拾史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