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了解魏晉風骨,請從這些牆磚開始

了解魏晉風骨,請從這些牆磚開始

大行書這是竹林七賢最真實的形象呈現!了解魏晉南北朝當時的社會風尚,提供了實物依據;同時也為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提供了可靠而詳實的資料,因此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南朝鼓吹出行磚畫

在中國古代藝術史上,有一種特殊的繪畫形式在歷經千年之後仍完好如初的訴說著當年的故事,那就是磚畫。磚畫是模印或捺印有圖畫的磚,是曾傳承數百年的一種建築裝飾構件。其圖象有的是繪畫性的,有的是浮雕性的,有的兩者兼而有之。磚畫最早在戰國已有生產,秦代有所發展,兩漢為盛期,魏晉南北朝時期則形成獨特的風格。

南朝羽人戲龍磚畫局部

磚畫的技法為陽刻線條、陽刻平面、淺浮雕等相結合。一般用木模壓制,亦有直接刻在磚上,有的施加彩色。有方形和長方形等幾種,多數每磚為一幅畫面,亦有上下分二個畫面的。磚畫中最成熟、製作最複雜是模印拼嵌畫像磚。

南朝羽人戲龍磚畫局部

這種磚畫的作法是先將畫像,按粉本分別模印在多塊磚坯上,入窯燒成磚後,再拼嵌在墓壁上。古代模印拼嵌畫象磚,是在一塊單磚構成一幅圖像的畫像磚基礎上發展而來。東晉時期開始出現由多塊磚所構成的龍、虎圖像。以後磚數日漸增多,到東晉末南朝初,出現了由多達數十塊到數百塊磚構成的大幅畫場面。

南朝羽人戲龍磚畫局部

秦代磚畫多用於裝飾宮殿府舍等地上建築。秦代磚畫的畫面飽滿不留余白;在手法上,以寫實為主,同時還能做到整體情緒與感情的表達;更為重要的是,發展了線條的表現魅力,豐富了線條的表現技法,以線條自如地表現力度,運動和速度,成就著秦代繪畫流動的宏偉氣勢和古樸風韻。

南朝羽人戲龍磚畫局部

漢代磚畫主要用於構築墓室,裝飾墓室。漢代是個承前啟後蓬勃向上的時代,其藝術作品在粗獷和質樸中揚溢著勃勃的生機。漢代畫像磚表現的內容以日常生活為主,如內容有割禾、製鹽、採蓮、弋射,以及飲宴、歌舞、百戲、車馬出巡等,也有少量神仙故事。構圖富於變化,造型簡練生動,動態感很強。

南朝獅子畫像磚

至魏晉南北朝,因處於政治分裂的局面,磚畫的區域文化特色極為顯著。隨著晉室南渡,南方的建康成為文化中心,也是在藝術活動上最有創造力的地區。漢代的文藝重視實用性,為表達思想或概念的工具,而這時期開始強調情感的價值,文藝活動本身被視為目的。可以說在魏晉時期開始發現藝術。

南朝武士像磚畫

在這個時期,名作廣受讚美,並且被視為藝術家創造力的結晶。以研究繪畫史的角度來看,當然不會認為繪畫史僅是偉大畫家的歷史,不過在這個時期,中國首次出現了偉大的藝術家與深受敬重的名作。《女史箴圖》可作為思索這個問題的絕佳材料,與此同時,還有一組磚畫也堪稱當時的名作,那便是《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拓片

這組1960在南京西善橋宮山北麓出土的磚畫,出自南朝宋前廢帝劉子業墓或後廢帝蒼梧王劉昱墓,具體墓主人還有待考證。雖然《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為墓葬圖像,《女史箴圖》為傳世畫作,兩者在繪畫的型態上並不相同,但是卻都同樣反映了名作的概念。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南壁

《七賢》磚畫原件分布在墓室中的南北兩壁,各由近300枚磚塊拼嵌而成,規格均為長2﹒4米、高0﹒88米,是同類磚畫中規格最大、內涵最為豐富、保存最為完好的一件,也是至今已發現的最早的魏晉南北朝人物畫實物。相同題材的磚畫還在丹陽帝王陵中出土了兩件,但均殘缺不全。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嵇康像

魏晉時期士族知識分子自由清高的理想人格在這組磚畫上都得到了充分地表現。嵇康「博綜伎藝,於絲竹特妙」,且常「彈琴詠詩,自足於懷」,一曲《廣陵》天下絕。劉伶嗜酒如命,「止則操卮執觚,動則契盍提壺」,大杯小盅,來者不辭。《七賢》磚畫的發現,使我們離那個年代的俠風傲骨更近一步。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阮籍像

《七賢》磚畫的整體構圖採取橫幅壁畫形式 ,記錄了魏晉時期在山陽河內竹林之中的七位清談名士。原畫自左至右,向橫展開,依次為手執如意的王戎、喝酒的山濤、嘯歌的阮籍、彈琴的嵇康、靜思的向秀、戀杯的劉伶、撥阮的阮咸、鹿裘帶索、鼓琴而歌的榮啟期。但為何《七賢》磚畫中,卻多了一個人?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榮啟期像

圖中多出的榮啟期,是的春秋時代的「遁世之士」,早於七賢七百多年。榮啟期以「三樂」的人生態度聞名於世。把榮啟期與七賢畫在一起,不僅達起到平衡構圖的作用,還寓意竹林七賢與古代高人逸士的人文追求一脈相承。畫面上七賢均坐姿散漫,赤腳露腿,只有他盤腿端坐,雙手撫琴,形象較為莊重。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山濤像

《七賢》磚畫以線描為主,刻畫各個人的性格,證明南北朝時期的人物畫,能達到傳神的高度水平。畫家將同時代的名人,作為描繪對象的新課題,逐漸脫出表彰功勛,鑒戒賢愚等規範性質的題材;同時在藝術上,南齊謝赫在《六法論》中,肯定人物畫重視精神氣質、思想感情的表現,氣韻生動為首要標準,《七賢》磚畫便成為此觀點的最好註解。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王戎像

《七賢》磚畫上人物均清瘦飄逸,臉龐俊秀,沒有雄性美、力量美,倒顯得有些病弱甚至女性化,磚畫線條圓轉流暢,更顯得人物簡約玄澹,這種藝術風格是那個時代特有的產物。魏晉南北朝是中國社會最動蕩、政治最黑暗的時期之一,但同時也是繼春秋戰國之後又一個思想解放、文化多元的時期。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向秀像

戰亂分裂帶來的災難和死亡顛覆了儒術獨尊的局面,儒學、道教和佛教開始融合,價值取向從修齊治平轉向獨立和自由,魏晉玄學和名士之風因此興起,士人喜清談鄙實務,樂山水賞會,愛飲酒服散。名士中流行女性化審美,常常塗脂抹粉,蒼白、瘦削的病態美在磚畫中也有所體現。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劉伶像

從繪畫風格上看,《七賢》磚畫中人物的衣褶線條圓潤靈動,造型嚴謹準確,絕非一般畫工所為,與顧愷之的《列女仁智圖》中的人物形象和用筆習性倒是很接近,磚畫中的銀杏和垂柳等樹的形象和表現手法又和顧愷之《洛神賦圖》中的背景相同,而且,唐代張彥遠的《歷代名畫記》中還曾提到過:顧愷之曾畫阮咸與「古賢」榮啟期像,所以,這幅《七賢》磚畫母版有可能出自顧愷之之手。

《竹林七賢與榮啟期磚畫》阮咸像

但也有一些學者認為,這幅磚畫稿本有可能是南北朝時代著名的宮廷畫家陸探微所為,畫中極具陸探微畫作「秀骨清像」的風格。但不論《七賢》磚畫的原作者是顧愷之還是陸探微,均為我們了解魏晉南北朝當時的社會風尚,提供了實物依據;同時也為研究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繪畫提供了可靠而詳實的資料,因此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搜索公眾號「陝西省書法院」添加我們。

長按下方二維碼,添加我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主編大人是誰 的精彩文章:

米芾是如何繼承王獻之的?
書法技巧 關於書法創作

TAG:主編大人是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