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微史記|顏真卿《祭侄文稿》背後的歷史風雲

微史記|顏真卿《祭侄文稿》背後的歷史風雲

微史記|顏真卿《祭侄文稿》背後的歷史風雲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祭侄文稿》局部

據媒體報道,1月16日起,台北「故宮博物院」將出借館藏顏真卿《祭侄文稿》給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展出。對於出借一事,近幾個月來在台灣島內一直爭議不斷,至今未歇。

這幅被書法界認為是「天下第二行書」的書帖,見證了安史之亂,也見證了上世紀海峽兩岸風雲。本期「史說」邀請到著名文史學者、洛陽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孫欽良,請他為我們講述《祭侄文稿》背後的傳奇故事。

揚子晚報/揚眼記者 臧磊

為何會引起如此大的爭議

早在去年11月前後,台北「故宮博物院」出借《祭侄文稿》給日方展出一事,就被台灣媒體曝光,隨之而來的就是持續至今的爭論。

這並非是《祭侄文稿》第一次引發爭議。早在1996年,台北「故宮博物院」要籌備一場巡迴文物展,要將一些重要文物運往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展出,當即引發島內民眾的抗爭。

時任台北「故宮」副院長的張臨生後來回憶:大家就說我們不應該拿出去展覽,怕受到損傷,萬一怎麼樣怎麼樣。這個萬一誰都不能夠保證。但是你要抗爭的時候,說理也是說不清楚的。

最終,包括顏真卿《祭侄文稿》在內,有27件珍貴文物被攔了下來。

文史學者孫欽良介紹,《祭侄文稿》是唐代名臣、書法家顏真卿寫於公元758年,即安史之亂第3年的作品。元代書法家鮮於樞曾收藏它,將它稱為繼王羲之《蘭亭集序》之後的「天下行書第二」。

而因為《蘭亭集序》被書法界鑒定為後世摹寫,並非王羲之真跡,所以也有人稱顏真卿的這幅作品實屬「天下行書第一」。而在日本,即將展出該帖的東京國立博物館也將這次展覽定名為「顏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筆」。

這件文物如此珍貴,關於它的保存和展出,都有相關的規定。這次之所以引發爭議,出藉手續有沒有按照相關程序按部就班地走,也是原因之一。此外,島內有「立委」在電視談話節目中公開質疑,日方關於此次展覽的廣告中,並無出借單位為台北「故宮博物院」的字樣。該「立委」還質疑有關部門:《祭侄文稿》即便是在台灣島內都已有很多年沒有對外展出,為何偏偏要借展?

而據媒體報道,除顏真卿《祭侄文稿》外,此次出借的文物作品還有懷素《自敘帖》、褚遂良《黃絹本蘭亭卷》,以及李公麟《五馬圖卷》。每一件文物都非常珍貴。

書帖背後是一段大唐傳奇

《祭侄文稿》是顏真卿的哀憤之作。他將內心的哀憤都傾注在了書帖的字裡行間。於他而言,這裡有國恨,也有家仇。

文史學者孫欽良介紹,顏真卿是《顏氏家訓》作者顏之推的後人,唐初名臣顏師古是他的五世祖。顏真卿25歲中進士,因受楊國忠排擠,753年被外放為平原太守。平原即現在的山東陵縣,正處於安祿山的轄區之內。顏真卿到任後,察覺到安祿山有謀反的跡象,便借口防備雨災,加固了城牆,疏浚了城壕,並私下招募年輕的壯丁,儲存糧食等物資。為即將到來的戰亂做足了準備。為了迷惑安祿山,顏真卿還裝作一副不懂時局的文士樣子,每日只顧與他人飲酒賦詩。

當安祿山起兵反叛之際,大唐兵敗如山倒。《舊唐書·顏真卿傳》中說:玄宗初聞祿山之變, 嘆曰: 「河北二十四郡,豈無一忠臣乎!」得到報告說顏真卿在前線抵抗安祿山大軍後,「大喜,顧左右曰: 『朕不識顏真卿形狀何如,所為得如此!』」

安史之亂中,顏真卿被共推為統帥,集合了20萬大軍,成為安祿山的後方大患。

安祿山攻陷洛陽,殺死洛陽留守李登等三人,派段子光帶著三人的人頭到各地示眾。顏真卿唯恐人心動搖,就說:我認識那三個人,這些人頭都是假的。然後腰斬了段子光,將這三人人頭密藏了起來。異日,他才重新將這三人厚殮。於是,「人心益附」。

然而,就在此時,鎮守常山(河北正定縣西南)的顏真卿堂兄顏杲卿和侄子顏季明,起兵抗擊安祿山,兵敗了。

孫欽良說,顏真卿比顏杲卿小17歲左右。當初,顏真卿私募武士之時,就曾派人告訴時為安祿山屬下的顏杲卿,相約一起發動義兵,成「犄角斷賊歸路,以紓西寇之勢」。從那時候起,顏杲卿便謀劃打開土門縣(今陝西富平),形成從背面攻擊叛軍的行動。

當時,安祿山派蔣欽湊(新舊唐書說法不一,一說李欽湊)、高邈等人率五千士兵守土門。一天,高邈前往幽州未還,顏杲卿便派人請蔣欽湊議事。晚間又灌醉了他,令屬下將他給宰了。當屬下拎來蔣欽湊的首級,杲卿與屬下喜極而泣,這事兒辦成了。

當夜,顏杲卿又聽報高邈要回來,已經到蒲城了,便讓屬下馮虔與安石埋伏在途中,天亮的時候,等到了高邈的前探人馬,安石等人將他們都殺了。等高邈到了之後,安石跟他說:「太守在前面旅店備下酒樂,正等您呢。」高邈到地方剛下馬,馮虔等人就將他捆了。當天,賊將何千年也到此地,也被馮虔捉住。

顏杲卿便派兒子顏泉明等人,將蔣欽湊的人頭,還有二賊,都送往京師。

要塞土門的收復,使得河北的十七郡又都歸附了朝廷。顏真卿一舉切斷了叛軍西進長安之路。可是此時竟然出了岔子。太原節度使王承業竟在顏泉明押俘報捷請求援兵的路上,把俘虜都截留了下來,自己送往朝廷冒功領賞。這便貽誤了大好時機。

安祿山乘機指派史思明回兵常山。常山城陷,顏杲卿等人被賊人捉住,送到洛陽。當時安祿山已經建立偽政權,洛陽時為偽國都。安祿山見到杲卿,質問他說:昔日我對你有推舉提拔之恩,你為何要背叛我?杲卿瞪大雙眼,怒道:我世為唐臣,常守忠義,縱然受你推舉提拔,又怎能跟著你做反賊呢?!況且,你一個牧羊的羯奴,受了皇家恩寵才做到了節度使,天子又如何負了你而使得你造反呢?

安祿山怒極,讓人把顏杲卿等人拖到天津橋,綁在柱子上,「節解之(斷裂四肢、分解骨節)」。直到氣絕,顏杲卿都大罵不止。

孫欽良說,天津橋為南北往來的交通要道。安祿山之所以如此做,也有警告世人之意。

在此次事件中,顏杲卿一門三十餘口被滅,包括他的另一個兒子顏季明。

隨「中鼎輪」東渡台灣

顏真卿多方尋找親人遺骸,最終只找到顏杲卿的一隻腳,和侄子顏季明的頭骨。

顏真卿悲從中來,提筆寫下了《祭侄文稿》。文稿中,滿紙縱橫塗改,用筆連綿不絕,千餘年後,我們仍能從中真切地感受到顏真卿當時的哀憤之情。

「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顏真卿用「賊臣」四字說明了常山郡城陷的一個原因。「父陷子死」四字下筆狠重,收筆迅捷,可見至此時顏真卿的哀憤之情。

顏氏一門忠烈,不僅於此。784年,顏真卿被派去勸降李希烈,終被縊殺……

元代張晏觀看《祭侄文稿》後,說:「告不如書簡,書簡不如起草。」「告」通「誥」,是官方正式文件; 「書簡」即書信;起草,指草稿。中國傳世三大行書書法:王羲之《蘭亭集序》、顏真卿《祭侄文稿》和蘇軾的《黃州寒食帖》,前兩者均為「起草」。 「起草又出於無心,是其心手兩忘,真妙見於此也」。

顏真卿在758年寫出此帖之後,藏於何人之手?現能查考到的最早的藏家為北宋的李士衡。此後,此帖入藏長安安師文家。再後來就進入了宋徽宗內府,之後,歷經曹大本、鮮於樞、吳廷、徐乾學、王鴻緒等人收藏,最後進入清宮。

很快到了民國。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東三省淪陷。1933年1月,日軍攻陷山海關,故宮博物院集中13427箱零64包文物開始南遷,其中就有《祭侄文稿》。

抗戰勝利後,國寶遷回南京。可未幾,內戰爆發。2972箱故宮文物由海軍「中鼎」輪、「崑崙」艦和招商局的「海滬」輪分別運台,從此故宮文物分隔兩岸。

絲路文化協會主席余浩然在一篇文章中寫到:《祭侄文稿》就是在海軍「中鼎輪」上東渡的。

如此說來,《祭侄文稿》不但見證了唐朝的安史之亂,也見證了近代海峽兩岸的風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