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唐太宗最厲害的兒子,連毛主席都高度稱讚,因血統問題無緣帝位

唐太宗最厲害的兒子,連毛主席都高度稱讚,因血統問題無緣帝位

縱觀中國歷史,如果一位皇子被皇帝立為太子,在正常情況下,這位太子都能順利繼承帝位。不過,太子之位通常都不是有能者居之,而是很大程度上取決於皇帝的個人喜好,所以中國歷史才會發生這麼多搶奪太子之位和帝位的事件。

最有才、最出色、最厲害的那個皇子沒有被立為太子,這種事情在中國歷史非常多,唐太宗就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唐太宗的文韜武略遠勝兄長李建成,但始終無緣太子之位,兄弟間的矛盾愈演愈烈,導致了玄武門之變的發生。

唐太宗在位期間,在選擇帝位繼承人的問題上,唐太宗遇到了同樣的難題。唐太宗有14個兒子,當中最厲害的那個當屬第三子李恪。可惜李恪因為自身的血統問題,由始至終都無緣太子和帝位,最後還慘遭陷害而死。

李恪的生母不是什麼普通的名門望族,正是隋朝亡國皇帝隋煬帝的女兒楊妃。隋煬帝有記載的女兒只有兩個,長女南陽公主嫁給宇文化及的弟弟宇文士及,次女楊妃就嫁給了唐太宗。

史書關於李恪生母楊妃的記載只有寥寥幾筆,她的生卒年、公主封號、生平經歷等一無所知,到底是政治聯姻嫁給唐太宗,還是隋朝亡國後被迫嫁給唐太宗,也未能考證。能夠肯定的是,楊妃嫁給唐太宗之前,唐太宗已經迎娶了結髮妻子長孫皇后,所以楊妃嫁給唐太宗的時間晚於唐太宗迎娶長孫皇后的公元613年(隋煬帝大業九年),早於李恪出生的公元619年(唐高祖武德二年)。

也許是李恪有著隋唐兩朝的皇室血統,他自幼文韜武略就表現得比其他皇子技高一籌,唐太宗對李恪的寵愛程度,不亞於對長孫皇后所生的三個嫡子李承乾、李泰、李治。唐太宗曾經不止一次公開稱讚李恪:「吳王恪英果類我!」意思是吳王李恪英明果敢,很像唐太宗(吳王是李恪的爵位)。

唐太宗在第一次選擇太子的問題上,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嫡長子李承乾,並且親自花心血培養李承乾。最初李承乾勤奮好學、循規蹈矩,是一個合格的太子,但長孫皇后去世之後,李承乾突然變得不思進取、貪圖享樂,甚至做出雇凶刺殺自己老師和弟弟的不法行為。公元642年(唐太宗貞觀十六年),李承乾起兵謀反失敗,唐太宗終於下決心廢掉李承乾的太子之位。

在第二次選擇太子的問題上,唐太宗原本想選擇嫡次子魏王李泰(李泰在唐太宗所有兒子排第四),但李泰曾經密謀搶奪太子之位,唐太宗放棄選擇李泰。於是,唐太宗打算選擇第三子李恪,但遭到了宰相長孫無忌的極力反對。雖然唐太宗知道因為李恪不是長孫無忌的外甥,長孫無忌才反對立李恪,但唐太宗最終還是放棄選擇李恪,選擇了長孫無忌力薦的嫡三子晉王李治(李治在唐太宗所有兒子排第九)。

後來唐太宗認為李治性格軟弱,恐怕不能守住大唐江山,很想廢掉李治改立李恪。李恪不僅英明果敢,而且寬厚仁愛、循規蹈矩,朝中上下對李恪大多是稱讚不已,但仍然遭到長孫無忌的極力反對,最終唐太宗還是放棄這個想法。不過從此以後,長孫無忌深深忌恨李恪,一直想找機會剷除李恪。歷史也證明了唐太宗的眼光非常准,大唐江山在李治手中丟掉,變成了武則天的武周江山。

公元653年(唐高宗永徽四年),發生了著名的「房遺愛謀反案」,唐高宗命長孫無忌審理此案,長孫無忌利用手中職權,趁機陷害李恪參與謀反,結果李恪就在牢獄中被長孫無忌迫害至死,年僅34歲。

在後世的評價中,對李恪的評價大多是高度稱讚。毛主席經常會評價一些歷史人物,對李恪的評價是:「李恪英物,李治朽物,知子莫若父,然卒聽長孫無忌之言,可謂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意思是毛主席對李恪是高度稱讚的,但英明一世的唐太宗卻誤聽長孫無忌,沒有立李恪為太子,可以說是糊塗一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的皇宮 的精彩文章:

東晉最偉大的皇帝,保住了漢人江山,卻酒後戲言被寵妃用棉被殺死
漢光武帝有11個兒子,除了漢明帝,還有10個兒子是誰?

TAG:歷史的皇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