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三國末期鄧艾疲憊之師何以滅蜀?本質上講,是益州集團打了場勝仗

三國末期鄧艾疲憊之師何以滅蜀?本質上講,是益州集團打了場勝仗

三國末期,魏將鄧艾偷渡陰平,面對突然出現在益州平原腹地的魏軍,蜀國最有力也是最後一次實質上的抵抗,就是諸葛瞻率領的最後一支軍隊和魏軍打的綿竹之戰,只是結果卻是蜀軍大敗,鄧艾率軍直抵成都城下,劉禪出城獻降。

蜀國的敗亡,從軍事上來看,首先是是江油守將不戰而降,給了鄧艾充分的補濟休養,若層層防守,鄧艾自困而敗,姜維也已調兵回援,諸葛瞻應對失策。諸葛瞻能力低下,卻和諸葛恪一樣剛愎自用自以為是,假如能聽從黃崇的建議前出搶佔地利,讓長途奔襲的鄧艾求戰不能,野無所掠,則敵軍必敗,誰知他開門揖盜,讓魏軍長驅進入成都平原,導致只能野戰,則大失計矣。

其實死守有很大程度上可以守住的,想想當年陳倉三千可以擋諸葛亮一個月,梓潼的位置那麼好,鄧艾壓根就沒法補充軍娘,再說她們都是輕裝上陣。沒有攻城的工具,一直守著絕對能吧鄧艾搞死,每天在城裡大魚大肉讓他們聞,他們強攻就輸了,不強攻也得輸,所以,只要不出站便能贏,說白了,諸葛瞻太年輕了又沒打過仗,以為自己武藝很牛,出去殺殺威風,結果回不來了。當然田單固守即墨,恢復齊國,章邯率領臨時武裝的囚徒,橫掃陳勝吳廣起義軍。歷史上能夠力挽狂瀾,反敗為勝的經典案例也不少。關鍵是將帥要有信心,有能力。

不得不說的是,當時蜀漢常年佂戰的精銳應該隨姜維在劍閣一線阻擋鍾會,諸葛瞻所率的人馬是留守成都的後方守衛部隊是無法與多年征伐斯殺的曹魏關西軍隊抗衡的,況諸葛瞻的領兵之才相比久精沙場的鄧艾相差太多了,最主要一點,鄧艾軍屬於絕境求生,長襲七百里已經沒有後路了只有拚死決戰,這種身處絕境的軍隊戰鬥力是十分恐怖的,因為他們知道不勝即死,只有拚死一戰才能有一線生機,蜀漢後方留守部隊是更本無法抵擋這樣的軍隊的。

不過鄧艾的孤軍深入還是有很多隱患的,首先,鄧艾肯定沒有三萬人,穿越七百里無人區的部隊都是從軍中選拔的精銳,應該只有一萬多人,在崇山峻岭中掉隊的應該也不在少數,成功抵達江油的最多一萬人,但是鄧艾的部隊經過長途跋涉已經精疲力盡,而且盡失糧草和輜重,客觀來說,蜀國只要有一個明白人都能把鄧艾耗死,可結果卻是蜀國分崩離析,除了在軍事上的失策,其實還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蜀國經過長時間的消耗,蜀軍的基層官兵基本上都是益州本土人了,外籍士兵如劉備用來攻益州的荊州軍和原從軍都已經消耗殆盡,當時蜀軍主戰派基本都在姜維麾下,且已經被鍾會大軍拖在劍閣,而蜀國朝堂上被以譙周為首的主降派佔據。

這個就要說一下蜀漢政權的根基問題了,蜀漢本質上更像是一個根基不穩的軍事政權,益州和荊州士族之爭一直困擾蜀漢,鄧艾長途奔襲,如果沒有益州人的接濟,誰也不信。所以蜀漢的滅亡,本質上是,益州人把荊州人和劉家給趕跑了,是益州利益集團的一次奪權勝利,所以劉禪最後也沒被殺。但孫皓卻還跟江東士族有聯繫,所以必須除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塵封 的精彩文章:

若在康熙時期英國發動戰爭會如何?英軍登陸時恐已損失大半!
他被看作是能解救大明的最後一人,和袁崇煥相比,他不善帶兵!

TAG:歷史塵封 |